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孩子受欺負,爸媽不要只會叫他忍!

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能換來沒關係!孩子受欺負,爸媽不要只會叫他忍!

教養,同儕關係,情緒,孩子情緒,孩子被欺負,教孩子表達情緒,忍讓,委屈自己,
▲ Who Are You-學校2015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我們有句俗話叫: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很多孩子小時候遇到欺凌、矛盾時,都會被教導“你不要理他們就好啦”、“忍一忍就過去了”。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可以生氣、不可以表達不滿與委屈。

當孩子收起了這些情緒時,會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怯懦,嚴重的甚至會關上了與外界溝通的大門。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得不到照顧與在乎,無論自己說什麼,得到的答案就是“忍”。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是一位老師的親身經歷,他通過自己的方法,讓一位本來善良又怯弱的五年級孩子,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邊界,學會了保護自己。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要回一句「沒關係」

我教5年級時,班上有個男孩在課間時,被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子在操場上,對著臉狠狠地扇了一耳光,還被踹一腳。我知道後,就找到他談話,我再三確認事情經過,又找了目擊的幾個其他年級的學生,確認了事情經過。然後我就帶著我班上男孩去找那個打人孩子。

那個孩子看老師來了,立馬道歉。我班上的男孩馬上說「沒關係」

聽到他這樣說,其實我心裡很不舒服,這個孩子是離異家庭,跟媽媽一起生活,雖然家裡非常有錢,媽媽也是比較有名的企業家,但是他很善良、也很膽小,甚至有些懦弱。

我問打人的男孩:“你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道歉,要等到老師找你了,才道歉?”那個打人的孩子一聲不吭。

我說這事情不能這樣算了,然後帶著班裡的男孩回班上。在路上,我對他說:被人欺負了,不一定所有的“對不起”,都要回一句“沒關係”。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能解決,就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者家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默默的扛著。我問他:你內心真的覺得沒有關係嗎?這時男孩哭了,說:有關係。

教養,同儕關係,情緒,孩子情緒,孩子被欺負,教孩子表達情緒,忍讓,委屈自己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不要替孩子說「沒關係」

聽到這裡,我跟他說,這次老師教你怎樣處理,我希望下一次你自己要學會保護自己。然後,我就去聯繫打人孩子的班主任,讓她聯繫家長,說明情況。又聯繫我班上孩子家長,他媽媽開始挺緊張的,但聽見孩子沒什麼事,就說:小孩子之間這樣很正常。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個男孩因為太善良和膽小,平時多多少少會被擠兌。我覺得他有必要認真學一次保護自己。打人孩子的班主任也覺得我小題大做,我找了校長三次,最終說動校長安排雙方家長、孩子在校長辦公室正式見面了。期間我心平氣和地講述了經過,期間雙方家長也很平靜,但是犯錯的孩子被鎮住了,因為“去校長辦公室”這件事在孩子眼裡是很嚴重的,所以他又哭又道歉。

打人孩子一直很調皮,經常欺負同學。最後雙方家長和孩子都言和。走出校長辦公室,我對班上的男孩子說:“老師真心希望看到你以後能勇敢地保護自己。不管在哪裡,都不要輕易地委屈自己,知道麼?”他點點頭,跟我說謝謝。

等到我班孩子畢業時,那個男孩的媽媽找到了我,她說十分感激我,兒子變了,變得讓她感到自己有希望了,因為兒子陽光多了,也開始和她交流,懂得照顧她了……其實看見這麼風光的女人,哭得像個孩子時,我心裡是五味雜陳的。

我覺得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要替孩子說“沒關係”、“算了”,也不要強迫孩子去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要讓他們懂得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讓他們一味的忍讓。當然我們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用行動展示怎麼保護自己。

編者按:在微博上看到這個案例,內心非常受觸動。底下有網友評論說:當邊界被侵犯時,回饋施暴者以憤怒、生氣的情緒,才是正常的表現,是一個人驕傲的自尊。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教育孩子時,總是會下意識地為了維護體面,而讓孩子隱藏起自己的真實反映與情緒流露。

現實是,如果我們不斷地否定孩子的憤怒情緒,只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更不知道怎麼處理憤怒,這時候孩子可能就會選擇最直接的肢體暴力來處理,由一個受害者逐漸淪為施暴者。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每種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學會覺察與辨識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正面和負面的情緒,但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我們必須當情緒的主人。

誰說「憤怒」就一定是壞的情緒呢?憤怒可以產生力量,促進我們與人交談,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憤怒也可以激起我們想要改善現狀、增強控制生活的動機,但憤怒同時也會讓我們無法思考與行動,容易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引發攻擊行為,所以任何一個情緒都會有其正向和負向功能,端看我們如何運用。

當然,相比讓孩子表達情緒,家長學會傾聽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與渴望,然後教孩子如何實施行動來保護自己,才是最關鍵的。

推薦閱讀
孩子這3個行為,證明父母家庭教育100分
你有過嫉妒孩子的時刻嗎?「競爭型父母」最傷孩子的心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