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女人我最大 » 「孩子不是我一人的,卻要我扛下所有」 為何母職的面貌總是充滿憋屈?

「孩子不是我一人的,卻要我扛下所有」 為何母職的面貌總是充滿憋屈?

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職業媽媽,亞洲瘋狂富豪,女權主義,全職媽媽,瘋狂亞洲富豪,母親,女權議題
圖片來源:82年生的金智英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拖油瓶手記

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之後,正好又接著看了去年沒追到的《瘋狂亞洲富豪》,原本一直覺得金智英呈現的是亞洲文化當中母親擔任家庭裡極重要卻又極受忽略的工作,可是到了《瘋狂亞洲富豪》看看楊紫瓊的角色卻又完全顛覆了這個想法。

亞洲文化中的母親固然背負育兒路上「孩子不是我一人的,卻要我一人扛下教養工作」的憋屈,但是楊紫瓊更進一步推演現代版的亞洲當代母親,承擔教養工作的同時,也在扮演一個家族興衰的關鍵推手,教養兒子要出類拔萃,娶媳婦要選懂得為家族付出的亞洲女人,而不是美國人,即使她是亞裔(這在亞洲暴富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推薦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做妳想做的事吧!

所以,《82年生的金智英》探討的是父權社會對母職的霸凌,甚至導致金智英精神分裂,呈現陰暗悽慘的悲劇,但是《瘋狂亞洲富豪》則給了母親崇高的地位:養育家族的接班人、對兒子的配偶有最終決定權,甚至必須在婆婆的指導下,延續家族的傳統習慣(包水餃),並且負責維持家族對外的人脈與社會關係,母職的積極意義被無限放大(你看,尼克楊的父親甚至沒有出現過)。

我特別喜歡盧燕、楊紫瓊和吳恬敏的三代選角,年齡、輩分、演技都恰到好處,營造出亞洲大家庭的厚實豐盛;鄭有美飾演的金智英就看得我背脊發涼,那些獨自帶小孩在餐廳裡打翻整碗湯、推娃娃車去遊戲場喝咖啡之類的事情我全幹過,好像我靈魂出竅坐在戲院看鄭有美把我的日常生活演一遍一樣可怕。不過我也發現好幾個已經是資深媽媽的臉友表示不會被這些情節打動,她們多半在育兒的路上找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方式,而且得心應手。

金智英的母親年輕時為了讓手足可以讀書犧牲自己的學業提早開始工作,後來又為了供金智英三姐弟上大學而一生忙忙碌碌,金智英在公關公司做了幾年之後為了女兒回家相夫教子,卻也深感婆婆對待媳婦和女兒的差別待遇,以及職場男性主管嘲諷女主管是「無法陪伴孩子的媽媽」,還有職場男性對全職媽媽可惡的「媽蟲」稱號。反觀艾蓮娜是擁有英國名校資歷,從而敢看輕瑞秋紐約大學教授資格的準婆婆,艾蓮娜在劍橋讀書的時候遇上丈夫,於是她沒有當過一天律師就展開一輩子相夫教子的工作,她甚至語帶暗示瑞秋如果想嫁給尼克,勢必不可能再繼續擔任紐約大學的教授。不管是哪一種母親,看似都同樣為家族犧牲奉獻,彷彿已經沒有了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真的是因為孩子,才讓你無法做想做的事嗎?

一個女性除非主動選擇不要成為母親,否則勢必逃不過母職帶來的種種挑戰。《82年生的金智英》或許企圖喚醒社會停止對母職的歧視,《亞洲瘋狂富豪》卻提醒我們,不管是不是身在富豪之家,做為一個亞洲華人文化圈中的母親,要有像楊紫瓊飾演的艾蓮娜、或吳恬敏飾演的瑞秋一樣,必然得鍛鍊出強大的心理素質,那麼歧視也好霸凌也好,說穿了只是社會刻版印象造就的偏見而已,實際上亞洲的母親對一個家族影響深遠,看看亞洲男人這一生不管活到幾歲,總是對母親必恭必敬,尼克楊最終還是得帶著艾蓮娜的巨大祖母綠寶石戒指去求婚,而瑞秋也答應了,於是她也即將成為楊家的下一個母親,日後想必不再是當初誤入叢林(富豪之家/傳統大家族)的小白兔,她在麻將館對婆婆證明了自己的能耐。

迷惘於母職困境時,其實得先看清女性並不是為了家庭放棄自我價值的追求,而是必須先放下兩者無法兼顧的死胡同,思量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母親,才能安頓身心找到自我價值的所在。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拖油瓶手記

媒體人、公關人,現職為馬麻,最喜歡這個身分,豢養一對姊弟。
由於生養一個不容易,再生一個更猶豫,因為身邊許多親友面對是否再生第二胎苦惱抓頭,於是寫下家有大小寶的酸甜苦辣,以及姊弟培養手足情感的妙趣橫生,還有每天一打二的錦囊妙計!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ching愛手作)平結編織再進階─編織有著「步步高升」寓意的「龍鱗」紋手機掛環,快過年了,編織來送禮或自用都很合適唷

編織平結的技巧越玩越熱絡,繼上一次玩過「織」紋的運用之後,接下來跟大家分享這有「龍鱗」圖紋的編織技巧,一樣使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