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比娃娃效應:為什麼父母對寶寶有極大的同理心?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你會好奇為什麼寶寶都長得這麼討人喜歡嗎?每次在捷運上,跟寶寶對視時,你總忍不住擠眉弄眼逗弄他,他一哈哈大笑,你就心花滿滿。心理學家Alley曾經邀請大人評價孩子的頭部輪廓,隨著年齡增長的可愛程度,研究發現,大人確實覺得寶寶比2、3歲的孩子還要可愛。
寶寶必須長得可愛
在發展心理學中,嬰兒有著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頰,看起來特別可愛,如此外觀是演化上的產物,寶寶必須長得討人喜歡,才會吸引大人的關注,並使得大人們看見他們時,不自覺覺得憐憫,激起大人想要照顧他們的慾望,這稱為「丘比娃娃效應」(kewpie doll effect)。
不只是在人類身上,不同物種的寶寶也有丘比娃娃效應,因此,我們可以說,邱比娃娃效應除了有助於環境的「適應」和「生存」,還能夠引發大人的正向情感,幫助寶寶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例如:大人會對寶寶保持笑臉,或面對寶寶的哭聲會立即回應。
寶寶天生具有「利社會」的特質
有研究說6個月的寶寶天生就能區辨好人和壞人,還知道要遠離壞人,親近好人(Hamlin, 2007)。另有研究發現13個月的寶寶對社會互動有著基本的理解,他們甚至會預期他人也應該要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Choi, Luo, 2015)。
研究者給寶寶看三個木偶的互動,故事情境是,原本三個木偶開心的玩在一塊,接著,其中一個木偶突然打了另一個木偶。研究結果發現寶寶會偏好第三個木偶不理會那個打人的木偶,如果第三個木偶還跟打人的木偶玩在一塊,寶寶會露出「不是這樣的」疑惑訊號!
寶寶積極渴望融入社會
心理學家Warneken 和 Tomasello 在2006年發現18個月的寶寶除了能夠解讀大人的意圖,還能在沒有回報的情況下,主動幫助別人。研究是這樣做的,研究者在寶寶面前做些簡單的動作,例如:掛衣服、打開書櫃,但研究者假裝失敗,表現出一直努力嘗試卻還是無法成功的懊惱樣子。
研究結果發現寶寶會在很短時間內表現出要幫忙的意思,84%發生在10秒內,甚至連與笨手笨腳的研究者眼神交流都不需要。在實驗的另一邊,設計一個「故意失敗」的情境,如果研究員故意把書碰倒、把衣架丟到地上,這時候的寶寶並不會伸出援手,顯示寶寶知道研究者是故意這麼做的,小小年紀就具備區分他人意圖的能力。
研究者還把實驗的過程錄製下來,其中一個影片顯示,寶寶先是看看研究員,又看看掉在地上的衣架,接著,手腳並用地爬過來,抓起衣架推到研究員腳邊。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研究員並沒有主動要求寶寶幫助他,也沒有寶寶說「謝謝」之類的話,這項研究證實寶寶的助人行為,並非由酬賞所誘導。
這些心理學實驗表明,寶寶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判斷別人是否需要幫助,也正是這種先天的大腦機制,搭配上可愛迷人的外表,激發大人的同理心,促使大人「願意幫助嬰兒繼續存活」!
參考文獻:
1.https://cic.psych.ubc.ca/research-materials-videos/example-stimuli/
2.Choi, Y. J., & Luo, Y. (2015). 13-month-old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interac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74-283.
3.Warneken, F., & Tomasello, M. (2006). Altruistic helping in human infants and young chimpanzees. science, 311(5765), 1301-1303.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媽媽的斜槓生活更需要滴雞精守護!呵護自己 照顧家人就靠滴雞精!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問這句話前,先問自己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
作者\崔旼俊 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在教導孩子等待失敗時,必須先捫心自問「我是否給了...
19歲榮登台灣蝶王!王冠閎:一路上,幸好有哥哥的陪伴
作者\Bella儂儂 年僅19歲,初次登上奧運舞台就受到極大關注的王冠閎,因在國內外大小比...
不再分內外,外公外婆正名成功!往後統一叫「阿公阿嬤」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立法委員王婉諭本月10日在臉書上發文,提到自己曾在去年10月指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