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懷孕與教養 » 別小看美勞課和手作!四面向能力一次培養

別小看美勞課和手作!四面向能力一次培養

別小看美勞課和手作!四面向能力一次培養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飛喵珊卓拉

還記得是五年級,偶然間在書店裡買到幾本日本翻譯過來的皺紋紙花/皺紋紙娃娃手做書之後,就瘋狂愛上了皺紋紙做的紙花、和紙娃娃。當時所有零用錢都拿到文具店換成一包一包的皺紋紙和樹脂了。

在那個時代,沒有九乘九、也沒有金玉堂,我只能在很傳統的文具店買到台灣製的皺紋紙,對於書上寫的「日本皺紋紙」一直有種神祕的感覺。書上說的「厚度」、「觸感」、或者「紙紋」,只能望書興嘆。

每個假日,我就是待在房間裡,先用描圖紙把書上的紙型小心地描下來(那個年紀也想不到可以影印)、仔細地裁剪下來、然後描在更厚實的紙上、再剪下厚紙型。

接著,把需要的花瓣、或者紙娃娃的衣服版子一一排在攤開的皺紋紙上。我總是非常儉省地把每一個紙型之間的空隙調到最小。寧可多花幾次功夫、也要把剩餘的殘紙減到最少。

推薦閱讀:當個水彩甜點師 — 雪莉的午茶繪畫課>

沒有學過裁縫,但是這樣的工作無形間也類似裁縫師在裁剪布料時的概念。

裁好皺紋紙片,就照著書上的步驟一一進行。還記得當時覺得紙膠帶太貴、紙娃娃的頭需要的那顆保麗龍球也不便宜,所以總是在試做的時候很克難地把皺紋紙剪成長條、背面黏上雙面膠充當紙膠帶、或者用衛生紙揉成一團,然後糊上一層白色的皺紋紙,試著把那凹凸不平的紙團調整出一個能充當臉孔的平坦狀態。

現在想來,也是一種就地取材的另闢蹊徑。或許真的省下了一些材料費、但相對也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某個程序上。另一方面,卻也因為更艱難的操作方式,讓自己的手更靈巧了一些。

所以,為了省錢,練習動腦袋;省下的錢、得用時間補上;多花了時間,於是手更靈巧。人生的得與失,其實真的很難論定的。

就這樣,我把這些書裡面喜歡的作品,一一化成實物。然後,可能黏上了房間的牆面成了裝飾、也或許成了我送給鋼琴老師的心意。

推薦閱讀:用穿搭修飾身材,棉花糖女孩也能美出自信!

現在回頭看,自己愛花的性格,或許從那時就種下了深深的種籽;而對於服裝、風格的想法,或許也是因為這些來自日本的美麗紙娃娃給了我一些啟蒙。

這麼多年後,當自己站上美勞課講台帶領孩子們動手勞作時,我也才發現手做的重要,真的不亞於書本上的知識。

整個勞作/手做的過程中,至少就包含了好幾種不同面相的能力:

能力一:圖文理解力。

當年(唉真的是好多年以前),影音媒體真的不充足,這類的資訊,多半還是要靠書籍的。這時候,能不能看懂文字說明和圖解,就是第一層關鍵。

能力二:張羅材料的能力。(尤其在零用錢(資源)很有限的狀況下。)

關於準備材料,也沒那麼單純。首先要鎖定想完成的作品(設定目標)、然後確認材料和售價(詢價與分配預算)、最後採購(當時是不懂議價啦,不然也是可以變成一個環節的練習)。

能力三,動手操作。

這可不只是拿拿剪刀、裁裁紙而已。中間不但包含了材料(物料)管理、規劃工作流程、分配與管理工作區域、還有預料外狀況的應變力。

能力四:完成作品(產出)與延伸。

這個階段除了完成度之外,也包含熟練後的變形能力。之後還能延伸到展示作品的構想(甚至擴大到櫥窗設計的概念)…。當本身累積了足夠的資訊、實作經驗與技術內化後,還能計畫產出屬於自己的另一套(出版著作、個人展覽…)

這些關於手做前中後能夠練習到的部份,大家一定已經發現,其實不只是單純地拿畫筆、動剪刀,就深層一些來思考,整個流程從閱讀理解、(有美感的)設計、專案管理、編列預算、採購議價、物料(庫存)管理、應變、到成品的包裝、行銷、甚至再製或轉化…其實串一串也是整個產業的大部分環節了。

在我還是小學生的時代,因為音樂課得犧牲美勞課、或者因為升學壓力,美勞課、美術課一直都是會被借課去給「主科」補強的「配角」;到現在自己曾經是短暫的美勞老師,在這麼多年後的教育第一線發現我們的教育對於這個區塊,仍然沒有足夠的重視,很是可惜。

能夠喜歡手做、也曾經能夠如此投入著,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手做世界帶給我的不僅只是能力上思考上的鍛鍊,也是對美感的培養、更是自信建立的一部分。

那個年紀,我並沒有像同學那樣到美語班補習、也沒有家教課。除了樂理課和每天固定的練琴練小號行程,放學後和假日的時間,全都可以自己安排利用。

後來我發現,因為父母沒有經濟上的餘裕把我的時間塞滿,所以我的童年有著許多可以自己安排的留白。

因為某部分的匱乏,反而帶來了另一種豐盛。我,非常感謝。

並且提醒自己:少,就是多。

我是喵媽】授權轉載

執行編輯\Helen 核稿編輯\Angela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The Brilliant Brianne

曾經從事過地球上最危險的兩種職業: 天空上的空服員 / 地面上的全職媽媽 。
現為自由工作者:講師 / 筆耕者 / 譯者 / 媽媽。
經歷過驟然失業的中年gap year 後,開啟了自我探索的旅程,並試著經營出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模式。
對單親家庭的親職、課堂裡外的教育與教學、閱讀、寫作、女性自我成長有著濃厚的熱情與動力。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