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絕對會影響未來人格? 讓心理學家告訴你「擺脫束縛」的秘訣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目前有許多研究發現,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原生家庭過的較不幸福的孩子,在未來婚姻中可能情緒管理能力較差,也會有更多負面感受,但研究人員也發現,這並不是絕對的,不幸的原生家庭,也可能擁有幸福的婚姻,重點在於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小時候我們的經歷,可能影響我們長大後的人格
1、小時候的你,一直被母親否定,於是長大後的你自卑敏感。
2、小時候的你,是父母不偏愛的那個孩子,幾乎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愛,於是你長大後也不愛自己,一直通過討好別人來換取別人不真實的愛。
3、小時候的你,經歷了父母的感情不和,於是長大後的你恐懼戀愛和婚姻,你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有永遠幸福的婚姻。

讓心理學家教你「如何擺脫原生家庭」束縛
1、弗洛伊德的決定論
如果你認為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傷害是無法磨滅的,你永遠無法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永遠無法好好愛自己,因為你小時候很不幸。那你就陷入了弗洛伊德式決定論的誤區。
2、阿德勒的目的論
阿德勒認為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只要你願意,你的人生就可以改變。
兩個小故事讓你了解「阿德勒目的論」
1、宅男的故事
一個宅男天天宅在家裡,恐懼和人接觸,也不想去工作。如果從原因論的角度,恐怕就是要去追尋他的成長環境。
但是按照阿德勒的「目的論」,宅男是為了「不想出門」這個目的才把自己變成內向和恐懼外面的人。一方面不出門可以幫助他迴避人際關係、減少自己再次受到傷害的可能;另一方面他的閉門不出,讓他得到了父母的關注,能夠被父母重視和照顧。
2、小說家的故事
一個人夢想成為小說家,卻總是寫不出作品。他說因為工作太忙,寫小說的時間有限,所以才寫不出作品,也從未參加過任何比賽。
但實際上,他是想通過不參賽這種方式保留出一種「如果參賽的話,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既不願意出去被人評價,更不願意去面對因作品拙劣而落選的事實。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時間,我也可以。只要有環境,我也能寫。」之類的可能性中。
回到我們本身,自卑敏感的你、無法愛自己的你,是否也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才把自己變成這樣呢?又或者說,你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才讓原生家庭持續的影響自己嗎?
推薦閱讀:有毒的父母與被嫌棄的孩子:原生家庭毀掉一個孩子的7種方式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媽媽的斜槓生活更需要滴雞精守護!呵護自己 照顧家人就靠滴雞精!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媽媽說不要但腦袋卻說要!孩子不聽話,其實不是他的錯
作者/香橙老師 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經歷,越是叫著子女不要做的事,他們越是要做。腦科學解釋這不...
「孩子會帶財」是真的?二寶爸真心話:壓力一來,賺錢能力也跟著來了
作者\畢德歐夫 孩子會帶財?有這回事?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應該不少家庭都會慶祝這個...
孩子被罵醜八怪?妳的回答很重要!聰明媽媽這樣回,建立孩子正確價值觀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想必當孩子一臉委屈的向媽媽哭訴:「有人說我是醜八怪」。大多數媽媽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