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的「特殊」,讓我們看見生命存在的意義!

孩子的「特殊」,讓我們看見生命存在的意義!

特殊兒,自閉症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看見心理諮商所 柯宥璿 Julianne Ko 諮商心理師

從以前至今,我們的教育一直在訓練我們成為跟別人一樣的人,只要表現不符合大眾期待,貶抑的,責備的態度就迎面而來,把我們貼上不聽話、怪胎或撿角(台語)的標籤。如果,你生了一個所謂「特殊」的孩子,你會如何看待他的不一樣?你是否能承受眾人的眼光與評價?

小名是我在長照心理服務一個重度自閉症外加重度智能障礙的小二生,無口語的他,不是發出一一啊啊聲音地抓著媽媽的手討吃的,就是流著口水看著手機傻笑,或不斷的自我刺激,咬東西,捏掐他人….生活似乎就是這樣一天過一天的讓自己無所事事的長大。

當我初接小名時,雖然我接觸過無數個ASD孩子,但大多偏向能力較好的高功能及亞斯的孩子及幼兒,對於小名的更加”特殊”,說實在的我沒有多大把握,但我唯一相信的,是如何在他的不能中,去看到及挖掘他的「能」。

第一次跟小名見面時,他毫無怕生的走過來親密地牽著我的手,歡迎的態度讓我有些感動,那份純真無瑕的靈魂,也消弭了我的不安。由於小名的口語及認知限制,我重點放在教導小名媽媽如何製作圖片利用圖片替代方式引領小名溝通,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直接介入,還有如何設定他玩樂及與人互動的界限。最令我感動的,是媽媽的積極執行及正面接納這孩子的態度。

小名各種無厘頭的行為,我所看到的是媽媽的包容與接納,情緒平和,泰然自若地一一處理孩子的問題。幾次介入後,媽媽很高興地跟我說,小名現在可以拿圖片來跟她溝通他所需,想玩手機時,也會拿紙時鐘來跟媽媽約定他玩手機的時間…..小名,開始在生理的限制下,展開他那外在看不到的潛能….

特殊兒,自閉症

一個「不一樣」的孩子,造就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媽媽!或者說,一個接納孩子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媽媽,讓孩子的「不一樣」,在他的人生中,開始散發自我獨特的光芒。

其實,在我接觸過的ASD家庭中,情緒低落地怨嘆孩子問題的家長雖不在少數,但我也看到也有好幾個特殊孩子的家長,擦掉眼淚,面對及接納已生的事實,積極正面且寬容地協助、學習引導他們的孩子,孩子的進展於是大步邁開。有的家長甚至擴及一己之力,結合社群的力量,竭力貢獻協助如此特殊族群的家庭,著名的亞斯教母花媽就是一例。

我的孩子也曾經帶給我一段刻骨銘心的時光。年幼時也曾被認定特殊兒的他,讓當時的我束手無策,所有的負面情緒接踵而來,曾經對孩子發狂,失控,並責怪老天為何是我?然而,我也逐漸覺察到原來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他的情緒也反映了我生活中關係中的情緒,於是開始逐步地調整自己,在迎接孩子終於從外星球回到地球的那頃刻,驀然回首,才了解一切的發生原來老天早已安排,所有的發生原來都有其意義。

如今,已17歲是一般生的他,有時仍有特立獨行的展現,我也持續學習接納並欣賞他「與眾不同」的特質。有一天,在我們母子例行的睡前床邊談心時間,我告訴他:「兒,謝謝你的出生,讓我體會當母親的神聖與美好,讓我有機會付出母愛,也讓我有機會學會欣賞所謂的不一樣……」,已人高馬大的他,聽完後開心地緊緊抱住我……
無條件的愛,足以讓人接納不一樣,足以化解困境,只要你願意看到你孩子的好,也願意看到你自己。

推薦閱讀
陪伴自閉兒,我選擇當全職爸爸
「算了,我自己玩也可以很開心」家有過動兒,人際難題如何解?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轉載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