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2招教你如何正確面對
作者\林祺祥心理師
起床不想刷牙不開心、刷好牙說天冷不能穿心愛洋裝要穿長袖不開心、換好衣服早餐被弟弟咬一口不開心、喜歡的襪子還沒乾無法穿不開心⋯⋯乘以無限
早上都還沒出門已經面對20次她的情緒,要耐心陪伴談何容易?更何況早上也有時間壓力,常常媽媽還試著耐心耐心溝通(但其實是耐住脾氣),爸爸已經先發飆了。
痛罵一頓後順利出門,然後爸爸就怪媽媽都被小孩牽著鼻子走、太寵小孩,引發夫妻吵架。心很累。(節錄媽媽網友留言)
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大家是否看過一個情境,在百貨公司玩具樓層時,常會出現父母和孩子間情緒上的拉扯。
孩子大聲哭鬧的說,我要這個機器人。父母可能就會回應:「丟臉死了!沒看到一堆人在看你嗎」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這樣的觀念可能就默默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中,產生一個核心的信念。
「原來,表達情緒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其實,孩子這時可以哭、可以難過,允許他們在當下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做制止 (當然得注意安全)。讓孩子知道他是擁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力。父母要做的就只是靜靜的陪伴著,等待情緒穩定再慢慢的協助梳理孩子們的情緒。
做為父母,如果我們只願意接納孩子的正面情緒,總是把難受的情緒都推到牆後,那麼我們也失去了讓孩子學習處理各種情緒的機會,而那卻是孩子面對生活最重要的能力⋯
賦予的同時也是一種剝奪,像是飼養寵物一樣,剝奪獵食的能力。若是我們溺愛孩子,則是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齊木楠雄的災難>
不平衡來自於一方想佔有,一方想自由
要 ”認真” 的生氣、難過都是非常健康的事,而且也沒有什麼不能對長輩生氣這說法,大人也會錯!
我們能在犯錯的時候誠摯的和孩子道歉嗎?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塊,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才會學會理解。
往往父母最頭痛的事情,就是當孩子自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卻不允許他現在情緒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時間的壓力、場合的不適當、人群的壓力… 或是父母本身就過去沒有學習到好好的經驗情緒。
面對孩子情緒你可以這麼做
1. 深呼吸、冷靜,理性表達現況。
避免孩子受到我們情緒影響,父母的狀態也是很重要的。
建議可以先深呼吸 5 次,試著問自己:我現在生氣的原因是什麼,等等怎麼跟孩子解釋,
EX:孩子,現在你讓媽媽有生氣的感覺,你知道為什麼嗎?是因為…
2. 孩子開始有情緒後,回顧孩子情緒歷程。
我會等孩子哭夠了問她:哭好了嗎?告訴我妳為什麼要哭?現在感覺怎麼樣?
等孩子告訴我原因,我再和她聊慢慢溝通哭,耍脾氣是解決不了她的事,必須要好好表達她想要做什麼,怎麼委屈了,需要什麼,再來與我一起討論怎麼解決她的情緒。
先聽孩子講,再來對症下藥。
讓孩子可以像是說故事一樣,把情緒說出來。像是幫情緒命名:我剛剛覺得我好像一隻大恐龍 (表達生氣)
最後提醒大家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難題,只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非必要不過度干涉;背後的信念是:「相信孩子自有面對困難的能耐」。當我們都能做到時,相信孩子情商也會有所成長。
【林祺祥心理師】授權轉載
Facebook【心理事,願聞其詳】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媽媽的斜槓生活更需要滴雞精守護!呵護自己 照顧家人就靠滴雞精!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 育兒生活 ● 《歐克威爾》兒童口腔互動遊戲組
兒童的蛀牙率一直都是父母重視的問題,隨著孩子乳齒發育到了更換成恆齒階段,擔憂照顧不善造成的齟...
親子衝突重要的是記得與孩子和解,別忘了他還只是個孩子
作者/三寶媽Claire 我們家的妃莉姊姊是一個很獨立的女孩,生活自理、在校學習、人際關係...
萬一女兒長大遇到渣男,該放手讓她摔跤,還是趕快出手相救?
作者/和你一樣都是媽 昨晚睡覺前,孩子們突然問我關於藝人出軌事件的後續,我一開始還沒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