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四個人生底線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之前小編整理過《如果你有女兒,一定要告訴她擇偶的三件事》,有讀者回應為什麼沒有給兒子的?為了平衡性別平等,這篇文章會著重在如果你身為家長,務必要讓孩子明白的四個人生底線。
孩子從媽媽的子宮裡孕育成形、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做的事情不是控制孩子,但是我們有義務引導孩子:作為一個好人、善良的人、有意識的人,必須時時刻刻探索與釐清「自由」的限度。
推薦閱讀:如果你有女兒,一定要告訴她擇偶的三件事
例如,明明知道每天要上學、寫功課、準時睡覺,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需要大人一再叮嚀,讓父母在後面追趕?這些生活中的拉雜小事,其實是孩子在測試大人的底線,就像作家蔡佳豪所言:「孩子開始探索自由可以到什麼程度,剛萌芽的靈魂,開始撐起屬於自己的生命限界,每個舉動都在定義語言、行為、動作能到何種程度,父母的規則有多厚、這個世界的規則有多堅固。」
再長大一點,孩子會被外部環境社會化,他接收到的訊息、別人怎麼對他、他接受別人怎麼對他、他如何對待別人,這些行為準則都與以下四個人生底線有關,最後,萌芽的靈魂終將開枝散葉,長成一株名為「人生」的大樹。
1. 身體的底線(性教育)
陌生人、不熟的親戚、好朋友、大哥哥大姊姊…這些人都可能會觸犯孩子身體的底線。例如,叔叔發糖果,未經同意就親了孩子的臉頰;例如,高中生交往,沒有等對方準備好,就發生性行為。
大人從小就要告訴孩子:「如果別人讓你不舒服,可以跟爸爸媽媽說,我們幫你處理。」如果當下難以對家人啟齒,也要謹記「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值得你用身體去交換。」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懂得劃清界線、保護自己的身體,是人生中最基本的功課。
2. 生活的底線(人格教育)
男生約會一定要幫女孩子付錢嗎?不一定。女人結婚之後一定要依附男人嗎?不一定。關於生活的底線,我們必須告訴孩子,「經濟獨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一開始就指望給別人養、讓別人請客、事情丟給別人做,自己卻從不付出,那麼日子過久了心裡會感到空虛、沒安全感。
記住在成家立業、生養小孩之前,「靠自己」才是讓人成長的養分,經濟獨立代表你是一個對生活有所選擇的人,獨立也許會過得比較辛苦,但是獨立會讓人心更堅強、更踏實。
推薦閱讀:孫儷2020願望藏母愛:孩子們會頂嘴了,這是長大的標誌
3. 感情的底線(愛情教育)
愛情需要教育嗎?不妨打開電視,關於情傷自殺、分手後的恐怖情人、出軌、無性婚姻、婚內失戀…各種社會新聞與議題層出不窮,我們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感情裡受傷或傷害別人。
愛情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只要是人際關係都是雙向的,沒有不求回報的愛,我們與人相愛是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樂;而不是每天擔心自己不夠好,恐懼對方不再愛了。
雖然愛情沒有一定的進度表,但是當你的孩子墜入情網時,要適時提醒他慢慢來,「糖要慢慢地給,給的太快太多,別人不覺得甜,反而還會膩。」平等互惠、與時俱進的感情,才能走的長久。
4. 生命的底線(生命教育)
除了吃飯睡覺、考試、工作之外,生命是否還有其它的意義?有人一生庸庸碌碌,賺了很多錢,卻壞了身體健康、與家人疏離、為憂鬱症纏身…比起一味的追求財富、名聲地位、姣好的外貌,孩子的心裡是否有一個位置,能空出來關心家人、社會、國際間發生的事情?最重要的,孩子是否尊重自己的生命,不會因為感情、工作不順而想要輕易放棄生命、放棄所有。
如果人人都對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只因那不關我的事,那麼等到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被影響了,又怎能指望世界幫你解決問題?保持一顆入世的心,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與他人的連結,就是生活的一帖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