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不一定有天賦!用對8個方法,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
作者\凱叔講故事
作者| 張惠姍
我家兒子讀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他冷不丁跟我說:
“媽媽,班裡的王xx說,如果他數學90分以上,就能得到一套樂高;95分以上,就可以去旅遊一次。
同桌李xx說,如果他英語得到滿分,就能每天玩半個小時的手機……”
我回他:“那,這些獎勵品你能得到嗎?”
“能。”
“那你需要拿到某個分數,才能得到嗎?”
“不需要。”他笑了。
我告訴他:
“禮物是出自需要和關愛,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且,考試是你自己的事,考得好不好,不是我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沒因為分數懲罰或者獎勵你。”
6年後,他以全校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進入中學,他仍然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學霸”。全程,他從未上過任何一個補習班。我和他,更從來沒因為學習討價還價,或者紅過臉。
父母到底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養出一個真正能夠自我驅動的學霸?下面這8點,是我作為一個心理學從業者以及一個母親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要輕易給物質獎勵
放棄“考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這樣的做法,因為這會很容易教會孩子:我讀書不是出於好奇和探索,而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獎賞;學習不是我的事,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學習是痛苦的,需要外在物質利誘、補償才行;父母不信我能把成績搞好,得要額外獎賞。
久而久之,父母的獎賞,就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孩子在沒有獎賞和回報時,就會喪失自驅力。
怎麼做比較好?
我不會提前允諾獎品,但是如果考試結束後,孩子自己覺得很開心,我就會趁機回應:
“哇,你的努力得到回報了,這真是值得慶祝的一天哦,我們去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吧!”
獎勵與慶祝不同,獎勵是事前的利誘。慶祝則聚焦於孩子當下的那個成就感本身,這更容易幫孩子保持興趣。
不要隨便懲罰孩子
“你真蠢!怎麼一直學不會!”
“75分?別指望我帶你出去玩了!”
諸如此類的指責、羞辱不要再說了。說多了,孩子只會學到“讀書太可怕了”“學習等於威脅”的觀念。很多孩子還會變得習慣性拖拉和迴避學習上的挑戰。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哪怕你需要教育孩子,也要在孩子不學習時;學習時,一定別乾擾他(除非孩子求助你)。
只有孩子情緒是放鬆的,覺得讀書是安全的,他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喜歡上學習。當然,你還可以忽略孩子的“問題”,多鼓勵孩子,比如:
“考了75分,那你75分的知識點是怎麼學到的呀?”
“你比別人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哦。”
“你在閱讀理解題上正確率很高呢!”
“你的捲面真的很乾淨……”
就這樣,一點點幫孩子建立起信心。
時間不要安排太滿
若干年前,我給人做家教,遇到過這麼一件有趣的小事:我輔導的那個小孩讀五年級,每天寫作業都能磨蹭到半夜。後來,媽媽就跟他約好,只要作業能在晚上8點前寫完,就能玩半小時的電腦遊戲。
那天,小孩7點過一點就寫完作業了。他媽媽可能覺得那麼早放家教回去太不划算,於是又翻出一張試卷,請我盯著孩子做。孩子滿臉沮喪,然後,又啟動了無限拖拉的寫作業模式。
後來,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會這麼幹。他們總會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很滿,看不得孩子無所事事地玩兒。
讀書、寫作業這個事對孩子而言,就像是“西西弗斯的石頭”,永遠都沒有停下的時候。面對一個永遠都完不成的任務,孩子的積極性會大大被挫傷。學習純粹變成了混時間,不磨蹭才怪。
簡單一句話,留白非常非常重要。約定好學習任務和時間後,其他時間最好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一定不要人為製造孩子的厭學情緒。
盡量提供按部就班的平穩生活
我的諮詢室裡,接待過很多“乖小孩”。他們平日里成績不錯,可是某段時間,忽然成績嚴重下滑,上課也無法集中精神。
一了解,多半是那段時間,這個孩子的家庭出現了一些問題。可能是家裡有了什麼變故,或者是父母出現比較嚴重且持續的爭吵。
當平穩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受到波及。而一個內心不安的孩子,是很難專心投入到學習中的。所以我們說,給孩子提供按部就班的生活,真的非常重要。簡單理解,就是該上課上課,該寫作業寫作業。該吃飯吃飯,該玩要玩。
所謂學習習慣,早期就是生活習慣。所以,請確保孩子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內容是固定不變的。確保睡眠時間也很重要。睡前不要訓斥孩子。不要讓孩子哭。不要做太刺激孩子的事。大人之間的關係當然也需要是平穩的,盡量和諧的。平穩、和諧的生活,首先會給孩子帶去好情緒。
好情緒帶去好的專注。一個家庭,如果有各種問題,孩子肯定無法專注去讀書。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和諧的親子關係,容易產生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問題家庭裡,多的是差生。
要會設置目標
讀書當然需要一定的規劃和目標,但是,很多家長誤把“願望”當“目標”。比如一個180斤的人,定下目標“我要瘦成90斤”,這更多只能算一種“願望”。
願望很美好,但難度太大,想要實現太困難了。很容易半道放棄:算了,聽天由命吧。而定下目標“我要每頓飯吃8分飽,每天堅持運動10分鐘、喝500ml的水”,這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它更能讓人堅持下去。
學習也如此。一個英語考試總是70分的孩子,你要求他考到90分,這是你的願望和期待。但是,如果你陪孩子一起約定:“每一次測試提高5分,每天背5個單詞,每天讀5分鐘課文。”
這才是目標。這樣的目標,具體又容易實現,才能真正突破英語成績。
提高記憶力是有方法的
尖子生與差生之間,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記憶力。而在我們的大腦裡,掌控記憶力的那個東西叫海馬體。所以,要想提高學習能力,就要在海馬體上好好下功夫。
1、製造快樂。
人在快樂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這個物質會刺激海馬體,讓它的記憶能力更強,從而學習更高效。
2、利用好記憶規律。
今天學的知識,24小時後、48小時後再看一次,一周後再去看一次。某個信息來了又來,海馬體就以為很重要,信息就會被保留下來。這就是複習的重要性。學習不是反復一直讀某個信息,而是讀完放一邊,隔一天、兩天、一周、一個月後,再看。
3、跳出舒適區。
舉個例子。看書的時候,在書上寫註釋、熒光筆劃重點,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大腦對這種輕鬆的重複方式並不感冒,放下書,你可能很快就忘了。
換個方式:看完一本書,放下。第二天,回憶這本書的內容,畫個詳細的思維導圖出來。大腦在經過回憶、思考掙扎後得到的知識,才是我們學到的。
從這個角度說,做題目和測試也是有好處的。它需要思考,會挑戰大腦的舒適區。大腦在適度的緊張和掙扎過後,知識就記得更牢固。
重視輸出
學到的知識,通過輸出,能更深刻地保留下來。什麼是輸出?就是把學到的,再演繹一遍。
方法一:做出來。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聽過的,也許會忘記;我看過的,可能會不記得,我做過,我就懂了。”
特別是數理化,很多可以動手操作起來,常動手實踐的孩子,腦子更靈活。
方法二:說出來。
盯著孩子寫作業、抓著機會給孩子講解知識,不如趁閒暇時間,讓孩子來教你。
“這題你是怎麼學會的?能給我講講嗎?”
“這方面的歷史我很有興趣,但我不懂,想請教你……”
讓孩子成為會講題的小老師,知識會更加牢固、學習更有樂趣。
方法三:寫出來。
看了某個文章後,隔一會,把它寫出來。富蘭克林的寫作之路就是這樣開始的,看文章,再憑記憶寫出那個文章。如此反复。因為大腦更重視輸出。
提供資源和支持
雙減後,父母到底能為孩子做什麼?不是催逼孩子,而是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資源和支持。
比如,堅持親子閱讀,盡量拓寬閱讀面;多陪孩子去逛各種博物館、有趣的展覽,多參與有趣的社會實踐活動,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我家兒子小的時候,我最經常帶他玩的,就是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小遊戲。孩子們是識貨的。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和探索資源,孩子們更容易感興趣。
當然,課堂知識仍然是重要的。雙減後不上補習班,孩子課堂知識學得不紮實怎麼辦?國家其實已經為大家把資源準備好了!
下面這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官方網址請大家一定記好:
https://www. zxx.edu.cn/
(不是廣告不是廣告不是廣告)
這是教育部牽頭打造的線上學習平台。集齊了小學、初中、高中所有年級和各主要學科課程資源,孩子們用來複習預習、查漏補缺都很好。還有豐富的心理健康講座、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紀錄片,以及各科教輔電子書,和家庭教育專題知識等。
無論大家的孩子多大,都能用得上,強烈建議直接轉發收藏。最後我想說,成為學霸,當然不是人生的終點。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能走多遠。
相信孩子,相信的力量,可助孩子抵過歲月漫長。
【凱叔講故事】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研究:孩子的學習樂趣從10歲開始下降?給父母的10個改善小技巧
想要孩子作業被當模範推薦?6招培養出自主學習、注重功課品質的孩子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美白總是效果不彰?皮膚科醫師整理3大美白攻略 這個秋冬輕鬆變白!
每個想變美的女生不是在美白的路上,就是在學習如何美白,誰不想有一張白淨透亮的臉蛋呢?但是美白就像...
一則典型的家庭故事:隱藏在「為你好」的羞辱創傷,會傷孩子一輩子!
作者\周慕姿 在這裡,我想要用一個典型的家庭故事做例子,讓大家了解羞辱創傷是怎麼運作、影響...
父母怎麼待他們,手足就怎麼待彼此,心理師:別因「你比較大」逼老大就範!
作者/黃之盈 手足,先後來到的 「同班同學」 手足之間的競爭,是兄弟姊妹一輩子的功課...
排行老二享受競爭、握有權威?從心理學看兄弟姐妹的競爭關係
作者\邊池盈 阿德勒曾以追求優越感來分析兄弟之間的競爭心理機制,他曾說:「排行老大的孩子中...
場上的球王,場下的暖爸!梅西的5大教養觀:「擁有」並不是理所當然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2022卡達世界盃落幕,由阿根廷奪下冠軍!阿根廷隊長梅西(Lionel...
文章是寫的不錯啦但是網址是簡體字是不是審查一下比較好 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