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家庭創傷與復原:擁抱童年傷痕,邁向更完整的自己

家庭創傷與復原:擁抱童年傷痕,邁向更完整的自己

童年創傷,心理,父母,堅強,家庭創傷,童年,童年傷痕,親子關係,親子和解,治療創傷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金允那

如同朴莞的故事一般,每個家庭裡都有各自的祕密。那些祕密分明是存在的,但是大家就像約好了一樣,對此佯裝不知情。即使沒有特別強調「噓!這件事不可以對任何人說」,也會因為自己難以承受,而將其埋在黑暗當中。

在我的家庭裡也有那樣的祕密。小時候我很喜歡姑姑家,姑姑是唯一一個能住在大樓裡的親戚,也是奶奶那邊的親人裡住得最高的。我們經常以吃閒飯的角色逗留在姑姑家,而就在某個冬天的夜裡,當我們準備好就寢時,奶奶卻突然改口說要回家睡。在這大半夜的,即使勤奮地走也要花二十分鐘以上,我不住嚷著「為什麼硬要回到那個地板冰涼又簡陋的木板房」。

終於,在背部挨了幾下打之後,我跟著奶奶走出去,在半夢半醒間一邊埋怨天氣寒冷,一邊碎念著走到了家門口。吱─嘎─走在前頭的奶奶在寒冬臘月裡跨過那道漆成草綠色被棄置的大門,然後打開了推拉式的玄關門。啪─嗒─不管聽幾次都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聲音。啊,可是迎面撲來的不是霧白的冷空氣,而是黑沉沉的煙。咳咳,看不太清楚前面的景象。

奶奶一路摸索,用手裡握的掃把向空中揮了揮驅散黑煙,「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怎麼回事啊」,沿著奶奶用掃帚清出來的路,我們快速地跑進房裡。在只有巴掌大的房間,爸爸安安穩穩地躺在那,穿著他心愛的西裝平躺著。在雪白的被褥旁立有兩個蜂窩煤,煙在煤餅的孔洞裡似滅非滅地燃燒。燒炭自殺。

過去使用煤炭自殺的例子相當多,是貧窮的人、孤單的人、患病的人經常迎來的結局。女兒目睹了這一切,爸爸那好像對世界再沒有絲毫迷戀的臉孔,表情裡讀不到任何對女兒的愧疚或思念。沒有眼淚,也不是耍酒瘋。

童年創傷,心理,父母,堅強,家庭創傷,童年,童年傷痕,親子關係,親子和解,治療創傷

在那之後的事我已經想不起來了。因為爸爸拿來的是已經沒辦法再燒旺的煤炭,所以最後以自殺未遂作結,爸爸幸運地保住一條命,繼續走完接下來的人生。除了這些消息之外,其他的事我已不復記憶。爸爸老是失足踩空的人生,在此刻可謂萬幸。

在我們家,爸爸自殺未遂的事被列為一級機密。一個人在時很喜歡說胡話的奶奶從來沒有說溜嘴過,喝酒時很喜歡提起過去的爸爸亦然,就連失去天真爛漫的女兒也不例外。我一直很疑惑,那天奶奶究竟是如何得知,突然說要回家一趟的?雖然我對那彷如會出現在《世界有奇事》節目裡的神祕力量感到好奇,卻仍舊絕口不提。

已經是超過三十年的往事了,但唯獨這件事我沒辦法在他人面前說出口,也成為了沒有必要刻意揭露的前塵往事。然而,那些未能獲得消解的苦痛,似乎沒有所謂的保存期限,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場合裡突然出現,將我狠狠地扯進回憶裡。

應該要說出來的不久前,我開始接受藝術治療,利用多樣的美術媒材來幫助心靈淨化與治癒。有一天我拿到了黏土,主題是「與我的痛苦面對面」。提到「痛苦」的話會想到什麼呢?要試著用帶點濕氣和溫度的黏土,把痛苦的型態捏出來。當時,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個晚上,腦海裡浮現爸爸躺在白色被褥上的模樣。雖然那散發出難聞氣味的塵封場面讓我感到慌張,但我知道那是我一次也未曾清掃過的心房,這次我不想再逃避,我需要一點勇氣。

首先,我用黏土捏出一個四方形,將其表面整平當作棉被,接著再取下一塊黏土,捏出爸爸的模樣。忽然間,我的視野漸漸變得模糊。我想念爸爸。原本是想傾訴內心的痛苦,但思念之情卻先找上門來。我堅強地用黏土塑出爸爸的臉型,然後和身體連接起來,再提起雕刻刀在爸爸的臉上劃出微笑的嘴角。「爸爸正笑著呢! 」治療師這麼說。爸爸的人生十分艱苦,那些當時我不曾了解的苦痛,現在好像稍微懂了一點,所以想給爸爸一張微笑的臉龐,我如此答道。創傷和我一起變老,也一起變得成熟。

治療師問我女兒在哪裡,我回答不知道。無從得知女兒究竟是與爸爸在一起,或已逕自逃走,我開始哭了起來。隨著作業的進行,在一開始的思念過後,我感覺到了悲傷,接下來是生氣與害怕。如果那時候爸爸真的死了的話該怎麼辦?

過了一會兒,治療師遞給我另一種顏色的紙黏土,然後問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最想做的是什麼。他要我再嘗試捏出當時想和爸爸一起進行、最後卻未能達成的事。我按照治療師的引導,捏了一個大大的嘴巴放在爸爸身旁。

「我想跟爸爸說說話。」

「來,現在可以試著說出來了嗎? 」

「爸爸,為什麼要那麼做? 為什麼要那樣對我? 我真的很害怕啊! 很怕連爸爸都把我拋下! 」

「原來妳感到了憤怒。」

「對……我從來不曾說出口,因為覺得說出來是不對的。」

「當時那個孩子一定很辛苦吧。還有什麼想說的話嗎? 」

「爸爸那時候痛苦到難以忍受吧……我當時年紀小還不能體會,對我來說太難理解了,爸爸您當時很孤單吧……我好想念您。」

我既討厭、埋怨爸爸,同時也覺得思念和感激,但是家人間為了保守祕密,剝奪了彼此治癒創傷的機會。我們沒能對彼此道歉,也未曾針對那件事做辯解。在爸爸去世後,我最後悔的不是「當時沒有對他好一點」,而是「沒能和他好好對話」。我曾經想過,如果能同朴莞一樣,像個瘋女人般「一吐為快」就好了。

若你也像我一樣有著不能說出口的家族祕密,希望你能現在就將祕密解鎖。但願你不要如我一般,日後才用雙手緊抓著黏土哭泣;即使說出來後會吵架,也希望你面對一張會哭會笑的臉說話。我知道,你會感到畏懼,也會浮現即使說了也沒用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掏出自己的真心,也不一定能馬上看見通往和解的渠道。

在了解子女的想法後,父母有可能解釋自己以前從來沒發現。「原來你是那樣想的,我完全不知道,對不起」,如果父母這麼回應,也許會讓人感到相當空虛。

曾經有位前來接受諮商的三十多歲男性,他問父母為什麼以前要責打自己,強調那是錯誤的行為,雖然在說完後父母就立刻道了歉,但是他的憤怒卻沒有消解,認為道歉還不夠,自己也還不能原諒父母。

另外一種可能是父母會說:我什麼時候做過那樣的事了?然後想要草草帶過;甚至可能反過來逼問:你到底在說什麼?曾經有位二十多歲的女性因為年幼時的創傷,被失眠和自殺傾向折磨著,她好不容易提起勇氣向爸爸吐露一切,爸爸卻說都是因為妳太懦弱了才會那樣,讓她委屈地大哭。

會產生這樣的情形是因為雙方都還很生澀,子女不懂得要如何在家人面前揭露自己的苦痛,而父母在直接面對兒子、女兒的創傷時,也無法自然地應對,不曉得在子女的痛苦面前,自己究竟應該採取何種姿態。

然而,打破家人之間的祕密,並不一定是為了要去解決它,只要能將你的心從黑暗處往光明的方向牽引便已足夠。此外,你並非為了父母才必須做到這些,意即你不是為了讓父母感到懊悔,進而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才鼓起勇氣去揭露創傷,這是為了你自己、為了找到一個適合你的位置。即使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但這些都是通往道歉和撫慰的必經過程。

童年創傷,心理,父母,堅強,家庭創傷,童年,童年傷痕,親子關係,親子和解,治療創傷

推薦閱讀
原生家庭的痛:母愛創傷,我決定好好和孩子說話
我家人過得這麼痛苦,我怎麼敢幸福?你可能繼承了家族創傷

大好書屋】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解開童年創傷的心理圈套,運用自我對話,療癒不安與焦慮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