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愛與別人比較,容易養出「半途而廢」的孩子?父母可以做的3件事

愛與別人比較,容易養出「半途而廢」的孩子?父母可以做的3件事

教養,鼓勵,父母
▲天空之城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岡崎大輔

「○○小朋友很踴躍舉手發表,反觀我家孩子…」、

「聽說○○同學考上了頂尖的私立國中耶」、

「○○同學前一陣子得到舞蹈比賽冠軍耶」。

您是否會忍不住拿其他人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呢?

明知不該讓孩子感到有壓力,仍舊控制不了比較的念頭。

明明自家孩子有很多優點,卻只注意到表現欠佳的部分。

這會讓父母親感到不安,憂心忡忡地認為「或許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好」,焦急地想辦法改善,從而變得情緒化「這之前不是教過了嗎!要說幾遍才懂啊!」夜深人靜時看著孩子的睡容才頓覺後悔,陷入自我厭惡的情緒裡。

當父母親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時,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半途而廢的孩子」會藉由與他人比較來評價自己。「我是第一名,我好厲害」、「我的分數比○○同學的還高,我好強」。

誠然,贏過別人是很開心的事,我也明白優越感會令人感到愉悅。只不過,能否贏過對方並非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有時記再多的生字、進行再多的訓練,國語小考還是比同學考得差、競賽時還是敗下陣來。

當努力無法獲得結果的狀態持續發生時,就會令人感到「反正努力也沒用」而乾脆放棄。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當人陷入這樣的狀態時,便會失去挑戰新事物的意願,不願再付出努力。

欲培養出堅持到底的毅力,戒掉「與他人比較」的壞習慣,養成「與自己比較」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具體來說,該如何與孩子進行這方面的互動才好呢。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三個方法。

不拿孩子與他人比較

父母親之所以會拿他人與孩子比較,或許起因於「孩子的表現=父母的價值」這項觀念。教出大家覺得優秀的小孩,就等於拿到亮眼的成績單。如此一來,不但家長辛勞,孩子也會備感辛苦。諷刺的是,愈是追求盡善盡美,試圖掌控孩子的大小事,愈會導致孩子失去幹勁與自信。

為人父母的價值與孩子的表現完全是兩碼子事。孩子的成績如何、做出哪些行為,都與父母的價值毫無關係。請確實地將這兩件事分開來看。再者,請將教養孩子的心力與時間,稍微挪用一些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也就是懂得適時地取悅自己。與教養責任稍微保持距離,便能不流於情緒化地與孩子互動相處。

找出孩子表現良好的部分

每天找出孩子表現良好的三件事,並與其分享。重點在於「與孩子的過去相比較」以及「稱讚孩子所做的準備與努力過程」。不是光看輸給誰贏了誰的結果,而是將焦點放在孩子自身所能掌控的事項上。

「雖然比賽輸了,但你比上次得了更多分呢」、

「你會縫鈕扣了耶」、

「跟之前比起來,你能早十分鐘自己起床耶」、

「你今天也流了很多汗,可見很努力喔」。

設定過程目標

設定目標時,不光只聚焦於「贏得比賽」、「考一百分」、「通過考試」等結果目標,設定能透過自身掌控的過程目標也很重要,例如「一天記十個國字」、「在吃晚餐前寫完功課」、「練習完後,再成功投籃十次」等等。在孩子設定結果目標時,請加以詢問「你能做些什麼來達成這個目標呢?」協助其找到過程目標。

不消說,在孩子達成目標時,請記得充滿愛地為他們畫上記號以資鼓勵。

教養,鼓勵,父母

▲透過正向教養,讓「容易放棄的孩子」變成「堅持到底的孩子」

推薦閱讀
孩子做事總是催催催!試試這一招,讓孩子和拖延症說再見
孩子不聽話,先審視自己!在跌倒中不斷爬起的育兒人生

台灣東販】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透過正向教養,讓「容易放棄的孩子」變成「堅持到底的孩子」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東販出版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0年,是台灣第1家獲許投資的國外出版公司。本公司翻譯各類日本書籍,並且加以發行。近年來,致力於原創作品的開發,積極拓展商品的類別,期望朝全面化、多元化、專業化之目標邁進以滿足讀者。
由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主、協辦漫畫博覽會暨台北國際動漫節之中「日本館」皆由台灣東販主辦,負責對日招商、攤位安排、活動規劃等事項,台灣東販跨出出版範疇,讓公司經營有更多的面貌。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