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憂鬱症是不知足?憂鬱症患者吃藥根治的心路歷程

憂鬱症是不知足?憂鬱症患者吃藥根治的心路歷程

抗憂鬱,血清素,憂鬱症,情緒管理,藥物治療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吃再怎麼高的劑量,抗憂鬱藥物都壓不住我的悲傷。一開始,化學製劑確實有明顯的緩和效果,但當那個防護泡泡散去,刺痛的不愉悅感會再度回來。強烈的念頭不斷出現,說著人生了無目的,所做的一切不具意義。」《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的作者約翰‧海利寫道….

抗憂鬱藥物的確有些成效,尤其是越嚴重時越有效。所以一般藥物和心理諮商雙管齊下,是目前較為推崇的作法。前者救急,後者從根源解決問題。

但如果只有吃藥,未去探討根源會如何呢?

藥物似乎會阻斷你多數的情緒,但阻斷了不代表不見,反而是在累積更大量之後反噬。當你壓抑了該有的情緒,但事件持續困擾你,那麼不吃藥的那天會如何?可能是全部一起爆發出來。

聯合國在2017年的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的正式宣言中說明:「主流生物醫學的敘事是基於偏見和選擇性使用研究結果,這會帶來弊大於利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權利。」

藥物的確有效,但效果並不明確,如果你讀過生理心理學,就會大概知道,大腦雖然受到許多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但「什麼」導致「什麼」尚未有一個定論,都只是「大概」,某篇研究說是成因,但下一篇研究可能又馬上推翻。況且,一種情緒或是精神疾患,絕對不是由單一的化學物質就能改變。

推薦閱讀:七種吃藥迷思,讓你的身體越來越糟糕

最簡單的說,關於大腦與精神疾患,人類還知道甚少

作者寫道:「我的狀況是這樣……先是好轉,然後效果消退,再試高劑量,接著效果又減弱。我終於明白,抗憂鬱劑再也不管用,無論劑量提高到多少,悲傷都會慢慢回來,於是我猜想問題出在我自己。」

但這也讓憂鬱症患者對治療更沒信心,認為連藥物都治不好,那是不是沒救了?

因此,對作者來說,他在本書想要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分別是:

1.為什麼服用抗憂鬱藥物還是會憂鬱?
2.怎麼會多出這麼多嚴重焦慮和憂鬱的人?
3.除了腦內化學物質失調外,有無其它原因導致焦慮憂鬱?

作者拜訪了許多科學家,也查閱了大量的研究。他發現,許多藥物不但沒有療效,甚至還有許多副作用。其中,最令人顛覆觀念的是:「血清素的高低和憂鬱症並沒有明確的關聯。」

從書本或醫師口中,你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血清素過低會導致焦慮和憂鬱情緒,這似乎是一種常識,但是許多研究指出,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可是作者也表明,你不會得知這些訊息,因為藥廠只會將實驗100次中唯一有用的1次拿出來給你看,這樣才能賺錢,尤其對於憂鬱症藥物來說,是賺大錢。所以提升血清素就能治療憂鬱症印成了教科書,向所有專業人員與民眾政令宣導。

再加上,更現實的情況是,人們即使知道事實是錯的,還是傾向矇著眼睛相信,因為如果不信,那好像就真的沒救了。

抗憂鬱,血清素,憂鬱症,情緒管理,藥物治療

當有一個簡單清楚的解法出現時,我們會奮不顧身地擁抱它,尤其在你最絕望的時刻。就像是平常不相信鬼神的人,在生命掉進某個漆黑的坑洞時,他也會在經過算命攤時多瞄兩眼,然後默默地走進去。

所以,何況是出現大量「研究保證」和「廣告宣導」的抗憂鬱藥物,又有醫生與眾多權威人士推薦,讓你很難不相信。至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但這種對藥物的信任是建立在:許多人認為憂鬱和焦慮純粹是大腦的問題,不是生活的問題。

作者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是否真實,找到了一群研究者和治療師的研究團隊,他們探問的是:「憂鬱症患者發病前一年和非憂鬱症者是否有差異?」經過訪談後發現,他們訪問的所有受試者中,非憂鬱症患者約有20%在前一年遭逢巨變,但在憂鬱症患者中,卻有68%的人在發病前一年有人生重大變故。

由這個差異也可看出,問題的關鍵不只在大腦和神經傳導物質,在「心」。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發現,憂鬱症患者所遭遇的並非只是單一負向事件,而是處在長期高壓中。其中,最容易產生憂鬱的三大主因是:重大變故、長期壓力、不安全感。這讓我想到,在心理諮商中最常見到的憂鬱症患者,他們前來的主訴大多是:分手創傷。

那可能是一段還沒分手的感情,但感覺起來像分手。這種要分不分、快分前又見到一點希望、合了又大吵的感情最令人痛苦。它會讓一個人感受到極度的不安全感,不曉得兩人的關係、以及自己的感情之路將走向何方。對未來抱持著更悲觀的想法,且在確實分手後會維持很久一段時間不敢再交往。

每當看到電影、聽到歌曲時,馬上又勾起曾經相愛相殺的回憶,既懷念又痛心,那種失去依靠的感受,通常在深夜回到家,或是一個人下班走在馬路上時最為明顯。失戀者正好符合了重大變故、長期壓力、不安全感。這種情況也出現在喪親者身上。他們都是失去重要他人的人,也失去了想像中,未來的美好憧憬。而倘若沒有未來,我們肯定憂鬱。

這些不只是大腦機制或化學物質能夠解釋的。它們可能真的有所變化,但那不是原因,只是結果。所以也才會說到,藥物的療效極為有限。

推薦閱讀:Omega 3強化免疫擺脫身體發炎,對人體有哪8大健康益處

因為重大變故後的憂鬱,是一個人在逆境中再合理不過的反應。你會想要放棄、躺著無法動彈、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都是很正常的。只是當你能稍稍站起時,你需要做的,也許不(只)是吃藥,而是去找出背後的真實原因,才能安撫到受傷的心。

我們太常將生活的不愉快視作理所當然,像塵土般掃到一旁,但殊不知累積的塵屑只在等待一陣強風,緩緩吹過就足以讓你窒息在痛苦的濃霧中。可是如同作者所言:「你需要這個痛苦。這是個訊息……只有當我們傾聽痛苦,才能跟著痛苦回到本源,也只有在本源,我們才能看出真正的原因,才能開始克服。」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抗憂鬱藥物真的有效嗎?

執行編輯:Hovis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看見,改變開始發生】

人生,沒有什麼是真正浪費的
只要能好好被看見,一切都可以轉化成滋養自己的沃土

我們知道生活的緊湊與忙碌,加上文化中的諸多桎梏,許多有形的言語或無形的壓迫往往都讓每分每秒過的很不容易。

想要改變,卻又彷彿有著重重難關

但多年的實務經驗讓我們知道,改變的關鍵就在於看見,真正的看見問題的脈絡、看懂人際與心理的真實動力

而看見,是一條不可逆的旅程
當治療室中的看見發生時,那些困擾已久的、看似無解的,就能出現一絲曙光
進而達到改變的開始

沒有空泛無謂的同情與安慰

我們致力於提供最適合華人文化脈絡的心理諮商服務,在這裡沒有無效的同情與安慰
同時維護案主的最大利益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目標與核心原則
若你僅需有人能夠單向的聽你說說話,可以參考許多免費的諮詢專線

讓我們一起,真實的陪伴靈魂

當你願意找到我們,我們相信你已經經過一段不容易的過程
好的諮商治療需要雙向的努力
嘉許自己想要改變的動力,也謝謝你願意信任我們
就讓我們陪伴你,一起走一段不容易的改變之路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