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最好的教育是做給孩子看!好父母的15條準則,你有哪幾項?

最好的教育是做給孩子看!好父母的15條準則,你有哪幾項?

教養,父母,親子關係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問題孩子背後,都站著缺席的家長!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問題時,其實你已經錯過了 10 次陪他改正的機會,如果有一台攝像機,能從孩子出生起,就記錄下他成長的軌跡,我們就會發現:

當一個孩子出現某方面的問題之前,他其實向大人求助過很多次,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長久以來,大人沒有給他一個安靜有序的環境,他的注意力總是被嘈雜的聲音吸引,直至最後連5分鐘也安靜不下來。

比如,孩子暴躁愛哭不講理,是大人們沒有耐心和他溝通,或者習慣用“只要一哭就滿足”的溺愛餵養他,直至他以此來要挾大人,又比如,孩子特別痴迷手機遊戲,是大人們一忙就把手機扔給孩子,藉此逃避陪伴的勞累,且在規則不明的模糊中,讓孩子覺得隨便玩也沒問題。

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我們身上看到原型,也都能在我們家庭找到病根,就像14歲男生跳樓事件,媽媽當眾對孩子的崩潰和毆打,大概不是只發生這一次,也像你們家,孩子痴迷手機遊戲,是他從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時,就是想玩手機就能玩的,想看電視就能看的,想吃獨食就吃獨食的,甚至想毆打大人都是沒問題的。

他在沒有規矩中長大,當然就不懂方圓,他沒有被人指出過錯誤,當然也就無法在被糾正中,明白是非,為什麼所有的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都說0-6 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

因為,那是一張白紙的第一筆,一篇文字的第一段,一個天使的第一步,是習慣養成的第一個階段,是親子連接的第一座橋樑,非常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 6 歲之前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給予安全而充分的陪伴,當孩子一身毛病時,又極其嫌惡地指責:

“你怎麼這樣,你怎麼那樣,你太給我丟人了!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長,沒有資格嫌棄孩子,而是要向孩子道歉。因為,每個有毛病的孩子,都在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向父母發出呼喊:

“爸爸媽媽,看見我,我生病了,需要你們花些時間,把我帶出壞習慣的沼澤,否則我會沉溺的。”

看見你的孩子,看見他今天所有的問題,都是對你們缺席太久的敵意,不要隨便給他扣上“壞”“叛逆”“墮落”的帽子,知道他今天所有的問題,你們也有份兒,像對待新生兒一樣寬容接納他,從第一個好習慣開始引領他,給他時間,給他肯定,他才可能在你們的看見中,主動改變自己。

好父母的15條標準中十條孩子必有出息_0910

人人都道好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在潛意識中就給孩子打下了分數,貼上了標籤。殊不知,決定孩子好壞的最大因素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對好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差。那麼,怎樣才算好父母呢?我們發現,好父母都有以下這些標準——

活到老,學到老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世界是日新月異的,每天都有新鮮的事物衍生出來。要記住“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下一句,是“樂到老”。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用前進的步伐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與孩子之間沒有代溝。

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基本的素養,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長,自然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尊重孩子的身體,把私密部位留給孩子;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心靈留一個自由的角落;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有決定人生的權利。當你懂得尊重孩子之後,換來的會是孩子同等的尊重。

不冤枉孩子

被人冤枉已經極度委屈,被自己最親的父母冤枉便是雪上加霜。當我們被人冤枉時,內心的苦楚都已經無法言說,更何況心智更弱的孩子呢,一次冤枉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會影響一生。

好的父母一定會捋順事情的原委,弄清事實的真相,不會因為自己的失誤而錯罵孩子。

不溺愛孩子

愛子之心,父母皆有之。適當的愛是養料,過量的愛是廢料,好的教育,從來不怕愛給的太少,而怕給的太多。科學的愛孩子才能讓孩子正常成長,溺愛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巨嬰。

經常鼓勵孩子

人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表揚,做的不好的時候要給予孩子鼓勵。如果說表揚是錦上添花,那麼你的鼓勵就是雪中送炭,你送的這些“炭”,就是在為孩子下一次的成功添磚加瓦。

獎罰分明

事情的結果有好壞之分,結果的反饋也要有獎罰之分。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讓他自己承擔責任;當孩子做的好時,要給他適當地獎勵。只有你把獎罰分明後,孩子才會為了得到甜頭而努力,才會為了不想食惡果而控制自己的行為。

教養,父母,親子關係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

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這句話99%的家長都說過。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和別人相比,對孩子也是一種尊重,希望各位家長記住:“他就是他,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會犯錯,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承認自己錯了。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也是好父母必修的功課。面對錯誤,你的每一次惱羞成怒都是在教孩子強詞奪理;而你的每一次承認錯誤,則是在教孩子如何承擔責任。

少吵架,給孩子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幸福童年的基礎,是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生活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人間瑣事,爭吵必然。家長避免不了爭吵,但是可以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更要避免每次爭吵都逼著孩子“站隊”。孩子的感情很純淨,父母之間的糾葛,不應該帶到孩子的世界裡。

把健康放在孩子成長的首位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期盼,但是“成龍”的載體是“成人”。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前提是孩子長成一個健康的人。對孩子的要求不用太過苛刻,孩子多吃一碗飯比多做一套試卷強,孩子少生一次病比少錯一道題好。

言而有信

誠信,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孩子,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你的出爾反爾不僅會讓孩子難過,還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一個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的父母,談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勞。

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語

語言在表達愛意時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在表達傷害時卻又鋒利無比。好的父母懂都會控制自己的嘴,不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語。最傷孩子的從來不是拳頭,而是你的舌頭。

讓孩子獨立

人生在世,悲歡離合很常見,父母對孩子也不能常伴一生。孩子是一隻等待翱翔的雄鷹,總有一天要離開你的懷抱。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就是培養他生存的能力。當孩子具備了獨立的能力,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自由生長。

以身作則

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父母的影子。言傳不如身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你讓孩子多吃飯,你得先不挑食;你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你得先放下你的手機;你要求孩子懂禮貌,你得先保證自己對人彬彬有禮…

最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說給孩子聽,而是做給孩子看。

給孩子陪伴

不缺席孩子的成長,才能不遺憾孩子的未來。放下你手裡的手機,陪孩子做做遊戲;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多陪孩子吃幾頓飯;別只顧手上的工作,多和孩子聊聊天,聽一些他成長的趣事。因為,孩子通常在你的不經意間,就長大了。

做到以上這些的父母要繼續保持,沒有做到的父母要反思、改正。好父母的標準很多,包括但絶對不侷限於我們列舉的這15條,它值得我們一起去思考。希望各位家長能和我們共同探索、共同成長,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推薦閱讀一位媽媽最後悔的事:孩子,我不想讓你太懂事
推薦閱讀孩子接近怎樣的人,就會走怎樣的路!三種人決定孩子的一生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