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父攻擊托兒所師生!造成22名孩子身亡…為何愛孩子卻痛下毒手?
【媽媽經編按:泰國一間托兒所昨(6日)發生震驚國內外的槍擊事件,目前造成38死10傷,其中有22名年僅2-5歲的幼兒。警方在現場看見滿身是血的孩子們躺在地上,悲痛的說:「真的很令人痛心…」根據了解,這是一名被指控吸毒的父親,在結束一場聽證會之後,來到托兒所接孩子卻未見孩子,因此失控持槍掃射的悲劇,他行兇後回到家,殺害妻兒之後飲彈自盡,整起事件讓人不勝唏噓。
根據了解,兇手是一名34歲的泰國前警察,先前因為捲入一起毒品案件被免職,6日他剛參加完一場指控他吸毒的聽證會,接著就持槍攻擊一間托兒所內的師生,在場幾乎無一倖免,孩子們的父母焦急地等在托兒所門外,等來的卻是一具具冰冷的屍體,家屬都悲慟不已。】
‘‘為什麼編輯要挑選這篇文章”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都渴望保護孩子,但為何仍會出現殺害幼兒,甚至是殺害自己的孩子的事件呢?其實這都是父母的異常心理所導致,日本作家岡田尊司就針對這樣的心理作出解釋。
作者\岡田尊司
父母虐待孩子,最容易發生在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並且按照自己的思想做事的時候。也就是說,虐待較少發生在嬰兒期,儘管在嬰兒期撫養孩子的負擔更重。
虐待會在孩子兩歲、父母的負擔開始減輕時急劇增加,在孩子四歲的時候達到頂峰。小學低年級也是最常發生父母虐待孩子的時期。其原因就在於,小時候一直聽話的孩子開始漸漸對父母的要求產生反向心理。
當父母把孩子當作自我客體來撫養,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會認為孩子對自己有「反抗」或「背叛」心理,即使是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會因此感到憤怒、受挫。當父母把孩子當作自我客體來對待時,孩子就會被迫做出二選一的選擇:做順從父母的「好孩子」,或是做一直反叛他們的「壞孩子」。
做「壞孩子」當然會出問題,然而,當「好孩子」也並非萬事大吉。因為「好孩子」會漸漸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成長為一個時常壓抑喜悅和感情的人。而這些問題,就像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會提到的那樣,會為孩子的將來埋下艱難的伏筆。
為什麼殺掉自己的孩子?
由虐待進而演變到將孩子殺掉的事件,近來也時有發生。將嬰兒殺死在襁褓中,或是逼迫孩子與自己一起自殺等事件,很久之前就有發生。以前發生這類事件的多數原因是當時社會經濟蕭條,很多人都食不果腹,人們不得已才會那麼做。
而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有了社會保障,很難再發生以前那種被逼迫的無奈窘況,但為什麼仍時常發生將孩子虐待至死,或是殺掉孩子的事件呢?比起經濟方面的原因,這個問題更多是出於社會和心理方面。
實際上,我們如果翻閱有關母親殺害自己孩子的相關案例,會發現在某一個時期之前,這些母親也曾經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在這個時期之後,有些母親開始對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經常對孩子動怒、痛斥孩子,甚至放棄繼續撫養孩子,悲慘的事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
母親疼愛孩子,一般都是孩子還聽從母親的時候。而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母親逐漸感覺到愈來愈難以撫養孩子,於是為了管教,便開始虐待孩子。因此,將孩子殺死的悲劇,一般不會發生在吊兒郎當的父母身上,而是發生在守戒律、責任心強的父母身上。
將孩子虐待至死的悲劇,有時也發生在人格尚未成熟的年輕母親身上,因為她們疲於照顧孩子而導致悲劇的發生。而將已經稍微長大的孩子虐待至死的情況,更多則是發生在有社會地位的人身上,他們由於自身太強的責任感,而做出殘酷的舉動。從這層意義上可以看出,將孩子虐待至死的事情,絕不僅侷限於某一種人身上。
殺人,甚至是將自己辛辛苦苦撫養長大的孩子殺死,是相當殘酷的。這便是由與正常心理只有一線之隔的異常心理所導致的。
殺掉親生兒子的悲劇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用電線將自己三十五歲的兒子勒死。這名男子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在電器行工作,然後憑藉自己的電氣技術做起家電修理的營生,是位忠厚且責任感很強的男人。
他與妻子結婚後有了兩個兒子,然後,和他相伴十幾年的妻子與他離婚了,這件事直接導致他後來的生活過得很辛苦。兩個兒子都歸他撫養,那時小兒子才剛上小學,他順利地把兩個兒子撫養長大。
然而,小兒子在上國中三年級時出現了反常情況,變得愈來愈不想去上學,高中入學考試也沒有參加,最後輟學了。小兒子輟學後開始工作,卻一直不穩定,輾轉做了好幾份工作,最後乾脆直接待在家裡,哪都不去。
除了來往於醫院的內科或者精神科,小兒子幾乎是無所事事地宅在家裡,父親覺得孩子沒有工作、整天悶悶不樂的樣子很可憐,所以對他有求必應,給他買想要的昂貴物品。
那時這位父親的生意還算一帆風順,所以能一再地給兒子買昂貴的汽車和電子產品。兒子對這一切習以為常,一旦父親沒有買到他想要的東西,他就胡作非為,亂摔家裡的東西,甚至擅自去借高利貸。即便如此,父親也沒有對他嚴加管制,一直為他善後。
悲劇發生的兩年前,小兒子曾和一個女孩交往並同居,但是兩人最後還是分手了,於是他又回到自己家中。他把分手的原因轉嫁到父親和哥哥身上,出口責罵父親,並使用暴力毆打父親。儘管如此,父親還是覺得小兒子可憐,默默忍受兒子的暴力,還給他買了他想要的相機和電吉他。
悲劇發生前差不多一年,父親被診斷患有癌症,開始經常住院。小兒子的暴力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他不僅威脅治療中的父親幫他買一億日圓的保險,甚至毆打父親,用高爾夫球桿打壞家裡的餐具。除此之外,他還故意拿哥哥出氣,搶奪哥哥的值錢物品。這位父親曾經多次和社會局、員警和醫療機構商談過,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對小兒子採取強硬手段。
悲劇發生的前一晚,小兒子再次逼迫父親:「你要是死了,我怎麼辦?趕緊給我買個一億日圓的保險。」遭到父親的拒絕後,他大罵父親:「你還是不是做父母的?趕緊從家裡滾出去。」於是這位父親便離開家,一個人把車停在公園裡,在外面過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小兒子發現沒有早飯吃,便命令父親出去買吃的,父親也按他說的去做了。可是當天晚上小兒子又因為買保險的事情怒罵父親,遭到父親拒絕後,他又揮舞起高爾夫球桿,並從廚房拿出菜刀恐嚇父親、責罵父親:「就是因為你,我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你就那麼隨便得了個癌症,你死後,我就讓哥哥來照看我了。」
這位父親無奈到臥室裡蓋上被子睡覺。為了不給大兒子一家惹來麻煩,這位父親覺得一切只能自己親手解決,於是在那個夜晚,終於無法忍受,用電線將自己的小兒子給勒死。
悲劇背後的父母心及責任感
父親對小兒子剛上小學母親就不在身邊,充滿了憐憫及內疚。這種內疚心理,從小兒子國中三年級蹺課開始,到後來沒有去上高中、工作也找不到的時候,變得愈來愈強烈。父親覺得至少可以用昂貴物品來填補小兒子內心的空虛,這種笨拙想法的背後,隱藏著那顆為兒子殫精竭慮的父母心。
從父親開始對小兒子感到內疚,並對他言聽計從開始,父子之間的支配關係就已經發生逆轉了。性格軟弱,加上父母親的離開,在被過度保護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陷入不成熟的自我愛戀當中,並漸漸覺得父母對自己言聽計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會把身邊的父母當成奴隸支配,只要父母有一絲違背自己的意思,他們就會爆發過度的自戀式的憤怒,像暴君一樣殘酷地對待自己的父母。這個現象在家庭暴力的案例中並不少見。
這樣的父母一般對孩子有著極強的義務感,認為孩子對自己實行暴力,完全是因為自己沒有盡到父母應盡的責任,所以不管孩子怎麼對待自己,他們都會盡力忍耐。
然而,一旦被害對象開始波及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出於強烈的責任感,他們會認為自己必須出面制止。加之這位父親也不知道身患癌症的自己還能活到什麼時候,因此在感覺已經無計可施時,產生了極端想法,認為事情只能靠自己用這種方式親手解決。
推薦閱讀:
教養三大忌,很難教出懂事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我要回應
2022-10-08 11:35:45
2022-10-07 14:05:26
2022-10-07 07:46:10
2022-10-07 07:17:09
2022-10-07 06:55:55
2022-10-07 06:44:56
2022-10-07 0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