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家教就是最好的教育!這「7類家庭」容易培養優秀的孩子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最好的港灣,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
一個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上、能否充分開發自身的天賦,將來變得有出息,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身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如何培養出優秀、有出息的龍和鳳呢?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那當然是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好學校、念資優班或實驗班,接受最優質的教育啊!」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最好的教育,實際上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孩子能夠努力學習,成績優異,最根本在於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教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這7類家庭,已經預定了未來成功孩子的名額,與有錢沒錢無關!一起來看看吧!
1.父母有品質的家庭
著名作家、教育家史賓賽說:「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也沒有什麼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給予孩子的條件,也會不一而足。但有一樣東西,是每個父母都可以給的,那就是人品。而這世間所有的關係,無論始於什麼,最終都會落在人品上。父母的人品不同,帶給孩子的,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別人指責你孩子時,就會說:「這個孩子真沒家教!」而孩子長大後出問題,一定也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真正能讓孩子成材的,是與他為人處世有關係的人品。人品的樹立來自於榜樣的力量,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是不能逃避的。
2.父母恩愛的家庭
「父母恩愛的體驗,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體驗,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沒有一種恩愛的規格,高過父母的恩愛,沒有一種幸福的溫度,超越家庭的和睦。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他的母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愛!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對於孩子來說,另一半總是被相對冷落的一方。實際上,家庭最好的狀態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並且隨時隨地表現出來,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幸福。
著名家庭系統排列的創始人海靈格提出,幸福家庭關係是這樣的:夫妻倆親密並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係。夫妻是人生伴侶,是共命運者。
所有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當你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時,孩子就自然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家庭和睦,才是給孩子的美好快樂家庭。父母恩愛、不吵架,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愛你的孩子,從愛你的伴侶開始。
3.懂得尊重的家庭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信任。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數種可能,而人生的選擇權,屬於自己。父母該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應該是一個提供意見、善提意見的角色,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啟發導師,而不是決策者。
健康成長中的孩子,除了有愛,更應該有尊重。這種尊重,不是溺愛般地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是家長式的說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讓孩子在選擇中成長、學會承擔後果,而不是規劃好他們的人生計劃,逼著他們去執行。
家長不僅要尊重孩子,更要在為人處世上尊重他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能夠學會自尊,更學會尊重他人。
推薦閱讀:鍾欣怡帶兒女到育幼院送物資,不要忽視身教的影響力!
4.學習型的家庭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而學習,則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曾被評為書香之家的李岩一家,是因學習而改變人生軌蹟的典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
在閒暇時間,父母能夠放下手機,關上電腦、電視,拿起書本,拿起報紙,多閱讀,或者學習一門技能。從李岩的家庭來看,正是因為家長的自我提升,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女兒閱讀習慣的養成。在這樣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學習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而不是一種被強制性執行的一種負擔。
5.懂得情緒管理的家庭
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焦慮情緒:
■怎麼樣才可以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太忙沒時間陪孩子怎麼辦?
■孩子考試成績下滑了怎麼辦……
為何產生焦慮?很多家長無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中的家長,往往敏感易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而長期處於家長負面情緒下的孩子,一方面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變得暴戾,亂發脾氣;另一方面會因缺少父母理解而導致親子關係疏遠。更嚴重的是,父母無法控制情緒,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
由於疏忽,一個新手媽媽讓五個月大的孩子不慎從床上摔落。本就自責的她,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和體諒,反而被丈夫指責「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看不好」。一氣之下,她選擇帶著孩子一起跳樓!
如果家長,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環境中,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一個會管理情緒的人,人際關係也不會差。當孩子面對問題時,他會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請相信,如果你給孩子帶來的是憂鬱和悲觀,那麼他們也會報之於憂鬱和悲觀;如果你為孩子獻上歡樂與喜悅,他們也會報之以歡樂、喜悅。
推薦閱讀:當孩子說謊要打罵教育前,更要搞清楚的是孩子為什麼說謊?
6.好好說話的家庭
有人說:「教育好不好,看父母的說話方式,就知道。」
的確,俗話說:「字如其人」。同樣,父母說話的方式,也可以體現父母的態度和性格。父母嗓門太大,動不動就罵人,不僅影響夫妻關係,還會嚇到孩子;而好好說話的家長,則能和睦相處,讓孩子活在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中。
家人間相處,要懂分寸、有禮貌。溫和的語言,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對待孩子,更要言語溫和、友好有禮貌。家庭是放鬆與休息的場所,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和不滿發洩到家人身上,給家人擺臉色。與家人相處,說話要讓人舒心,凡事別只會諷刺挖苦。而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夫妻同心,孩子才能在最友善的環境裡成長。
7.有規矩的家庭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都說,教育孩子,管的太多、太少,都不好!因為,父母對孩子放縱的愛,會讓孩子失去底線;而給孩子太過嚴格的愛,則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那怎麼辦呢?給孩子定規矩。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立家規,首先是責任使然,家長有這個意識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家庭因為好習慣而變得更好。家規不單單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父母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就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孩子是複印本,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父母的一舉一動,會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環境,會最終反映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路中。培育優秀的孩子,光從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夠的。父母改變觀念,做孩子的榜樣,樂於同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環境,才是培養優秀孩子的靈丹妙藥。
我要回應
2021-05-07 18:20:49
2021-05-07 12:32:31
2021-05-07 12:00:59
2021-05-07 07:56:51
2021-05-07 07:34:46
2021-05-07 02:49:40
2021-05-07 01:09:45
2021-05-07 00:56:15
2021-05-07 00:50:08
2021-05-07 0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