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話!孩子隨便畫的一幅畫,其實裡面藏有他想說的話
作者/賴育立(皮皮老師)
「老師晚上好!我發現我女兒畫畫時,很常畫我們一家四口,請問老師這代表什麼意思嗎?」一位媽媽傳了私訊過來,然後傳了這張圖給我。媽媽說孩子畫的順序是「先畫媽媽,再來是爸爸、她自己,弟弟最後」,女兒現在是小學二升三的年紀。
「她有說為什麼要畫她走向妳嗎?」我好奇地問。
「我沒問耶。」媽媽說。
我們又聊了一會兒之後,我跟這位媽媽分享了我看到這張圖的感覺:「我感覺妳在她心中很重要。她把自己畫成側面的,看得出來她是個蠻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但可能有些心事隱藏在心裡喔。她把自己的手畫得短短的,投射出她可能自覺在家裡沒有什麼支配力,或是對許多事情沒有什麼掌控的權力。」
「老師您說的對,我可能太強勢,讓她無法發揮。」媽媽驚訝地說。
「我感覺得出來她很重視妳,想靠近妳但似乎又有點怕妳,所以和妳保持了一段距離。」
「的確,我對她要求比較嚴格。仔細想想老師剛剛所說的,她真的很沒自信。」
「畫側面代表保持了一些神祕性,可能有些內在想法不想讓人家知道,我不確定和她沒自信有多少關連,但我感覺她有想隱藏的一面。」我試圖跟媽媽透露一個重要的訊息。
「我一直反覆看著老師說的內容,我覺得說得真的很準,我女兒真的蠻怕我的。我常常在她們睡著後,檢討自己對她的嚴厲。」
我想進一步了解女兒心中想隱藏的可能是什麼,這位媽媽又提到自己對女兒的管教比較嚴厲,於是我想帶著這位媽媽往自己內心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探尋,我問媽媽:「妳父母有誰也對妳很嚴厲嗎?」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爸爸。」
「妳覺得爸爸的嚴厲是因為愛妳,期望妳成材嗎?」
「對,我是這麼覺得。」
「所以妳也覺得嚴厲可以讓女兒成材?」
「我覺得是。」
「那爸爸現在還會這樣對妳嗎?」
「我成年後他就不在了。」媽媽接著又說:「我有在檢討自己。我一直忍不住會有這種念頭:我努力把姐姐調教好,弟弟就不會走偏。」
我提醒她,「我覺得妳可以把『檢討』換成『覺察』。妳已經在做『自我覺察』了。」
我想帶這位媽媽去觀看她和爸爸過往的互動情況,以及這樣的互動情況又是如何連結到現在她和子女的互動關係,於是我問這位媽媽:「妳覺得繼續用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是一種妳思念父親或與父親連結的表現嗎?」
媽媽說她自己也不清楚。
我換個方式問:「妳覺得妳女兒是當時的妳嗎?因為妳好像不大會這樣對待弟弟,是嗎?」
「……我沒有想過耶,但老師這樣說,好像真的有那種感覺。我對弟弟的要求是比較鬆。」媽媽驚訝地說。
「所以妳有可能把妳女兒看成是小時候的妳自己嗎?」我想帶媽媽去覺察自己對孩子有什麼心裡投射。
「可能,所以我更不該這樣對嗎?老師。」
「我覺得沒有該不該。妳覺得妳這樣嚴厲地對她,和爸爸小時候嚴厲地對妳,有什麼關連或連結嗎?妳可以試著覺察一下這當中有什麼情感的連結嗎?或有什麼心理投射嗎?妳覺得現在妳對待女兒的方式跟妳爸爸對待妳的方式很像嗎?」
「爸爸在我的印象裡就是嚴格、很兇。」媽媽想了一下回答道。
「妳女兒心中把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妳對她來說很重要,但同時她也很怕妳,是否跟妳很愛妳爸爸但卻又很怕他的內心情感很像呢?」我更具體地引導媽媽思考這當中的關連性。
「爸爸對我來說的確是很想親近但又覺得很遙遠、很難靠近的人。」媽媽陷入一段沉思,接著問我:「所以女兒對我也是這種感覺嗎?」
「我想應該是。妳不一定要複製妳父親的方式來對待女兒。妳想像一下,如果妳有機會跟爸爸說話,妳會希望他怎麼跟妳相處呢?是多抱抱妳?親近妳?陪妳說說話?帶妳四處遊玩?妳會想跟他說什麼呢?現在的妳已經更成熟,跟小時候的妳不一樣了,妳應該更明確知道且希望父親怎麼跟妳相處,我想妳可以好好想一下。」我想引導這位媽媽更進一步地覺察爸爸在她身上產生的影響。
「這過程中先不用評價是非對錯,妳的父親也是承繼上一代的教養方式,妳現在只要試著去覺察。妳現在若有想到對爸爸說的話,可能就是女兒想對妳說的話。妳跟爸爸說了之後,想像一下,妳爸爸會怎麼回應妳呢?會責備妳嗎?還是抱抱妳呢?而這樣的回應也可能是妳想給妳女兒的回應。」
我更進一步安慰並鼓勵這位媽媽:「妳們彼此之間需要的是愛、是親密的關係,是沒有距離的關係。過去父母的教養方式在無意識下傳承給妳,妳現在覺察到了,就可以讓它到妳這一代為止,然後妳可以選擇用更溫柔、更適當的方式和女兒相處。」
「原來如此,我忽略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潛在因素,無意識中也影響了我的孩子。」媽媽恍然大悟地說。
「沒關係,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不用過於自責或內疚。」
「所以……老師,女兒這樣畫一家人,是表示我們給的愛不夠嗎?」媽媽好奇地問。
「我覺得她畫出的自己和你們其他三位有距離,可能表示她的內心裡有疏離感,你們其他三人在圖畫中靠得很近、感覺關係較緊密,她卻融不進去或是不想融進去。這個關鍵點應該就是妳,因為妳是影響她最深遠的人,而影響妳比較深遠的可能是妳的父親。」
「我女兒曾說我比較愛弟弟。」
「妳平常會跟姐姐獨處嗎?」
「其實蠻少獨處的,大多是弟弟、她跟我三人在一起。」
「我給妳兩個建議好嗎?」
「好,老師請說。」
「第一,妳可以試著放掉妳想對她嚴格管教的心態,這是妳既有的觀點和期待。有人因為嚴格的教育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為愛的教育而成功,所以嚴格不是唯一的選擇,只是妳過往接受到爸爸的教育方式是如此,妳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觀念和做法。這張圖、妳和女兒的現況是妳女兒送給妳的禮物,她犧牲自己和妳的親密關係讓妳看清這點,所以妳要感謝她、憐惜她。」
「第二,妳要創造跟女兒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一個禮拜也許一次,一個下午或一、兩個小時都可以,重點是高品質的相處。妳可以把妳們兩人獨處的時光看成Girls’ Talk 一樣,妳可以帶她去逛街、看電影、喝下午茶或聊聊心事,但就是要把手機放下,全心地陪她,這就是我所謂的品質。」
我繼續補充道:「一週一次不會佔用妳太多時間,妳也可以提前跟女兒討論這週的Girls’ Talk 她想做什麼?尊重她想做的事,然後陪她一起去做,妳也能從中產生新的體驗。當妳女兒能感受到妳的重視、關懷與陪伴,她就不會覺得妳偏愛弟弟,妳和她的距離也能拉近了。」
「好的,我明白老師的意思。謝謝老師,今天真的是受益良多,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忙於工作的我們,不免忽略孩子最內在的需要。雖然是小問題,但真的要好好正視。」媽媽開心地說。
「是呀,其實家長忽略的往往也是自己哦!」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推薦閱讀:
父母該如何稱讚?抓住三要點讓溝通更雙向高效
什麼是「我訊息」?以自己出發的溝通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吐槽孩子的長相,也代表愛孩子?當長輩嫌孩子醜,妳會怎麼做?
作者\橙子 記得有一陣子,每次我在社群軟體上發兩個孩子的照片,都很害怕看到我媽留言,因為她...
【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別遷怒!分清楚自己在教小孩還是在發洩情緒
作者\嚴註河 韓國育兒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父母身上太大的育兒壓力,會對親子間的親情發...
從「餐盤」出發!用「食物擺盤」讓孩子從此吃飽飽!
作者\食力編輯 你常為了孩子不愛吃飯而困擾嗎?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應該都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心有戚...
人生的路跑得慢又如何?孩子的才能與天分就隱藏在「想嘗試看看」
作者\岡崎大輔 「究竟是要拖到何時啊!還不快點做完!」、「不是往那裡!是這裡!」。讀者們是...
媽媽的說話練習!用「界定」與寶貝溝通、別用「催」孩子上學
作者\尹智映 每天早上,我都要催促兒子快點準備上學。不知不覺間,從「快點」的催促演變成「我...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