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婚姻真心話 » 童年創傷,能通過血液遺傳給下一代!妳的孩子是原生家庭的複製品嗎?

童年創傷,能通過血液遺傳給下一代!妳的孩子是原生家庭的複製品嗎?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創傷,安全感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莊博安

「物體恆存」是兒童心理學中很重要的環節,說明的是孩子能否理解眼前的人或物不見時,不是真的就此消失,只是暫時沒看到。同樣的,當我們還是個孩子,也需要了解父母不會真的離開自己,只是暫時處在情緒中。

但如果孩子持續反覆感到父母好像真的不要自己,從父母爭吵後的不煮飯、言語上的「你只是撿來的」,到實際被丟在外面、被遺留在家中好幾天,都會使我們覺得父母的愛真的不存在了,無法將愛保留在心中。

於是孩子不再相信他人的情感,不再感受到穩定安全的關係。像是宗勳的家庭:媽媽狀況好的時候對他又親又抱,但躁症發作會破口大罵,憂鬱症發作又會完全忽視他;而爸爸喝酒前會照顧媽媽和宗勳,但喝醉後又會毆打兩人。這些都讓他無法信任這些愛,也讓他的自我價值不穩定,需要伴侶待在身邊對他好,才覺得愛是存在的,伴侶一離開身旁就擔心被拋棄。

這是個深不見底的內在坑洞,需要透過更大量的「安全感」才能補回。但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不是實體的東西,難以確認它的存在、究竟需要多少才能放心。這時,仰賴的是能否「信任」對方,可惜的是,信任也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透明體,無法安撫焦躁的心。

愛情中常見到,伴侶明明給予充分的安全感,自己也信任對方,但始終有一份難以抹滅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的最初根源,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一個讓人最溫暖的地方,卻也可能是最令人心寒的窩。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我的父母很好,跟他們沒關係。」但在諮商中更多的狀況是,個案極力否認是為了維護父母形象,即使再沉痛,也被「不能玷汙父母」的隱形信念所影響。又或是,父母真的做得夠好了,但自己就是覺得被忽略,像是下班後花五個小時陪小孩玩,對父母來說已經夠多了,但在孩子的主觀認定中就是不夠,也擔心會愈來愈少,害怕失去的情緒也益發強烈。

這無關乎父母對錯,你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當時的我們,還不懂得表達,也就沒有及時補償的機會。我們從小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不斷學習「分離」與「獨立」的能力。在這過程中,若孩子感受的安全感不夠,甚至是要被拋棄了,就會感到恐懼,想盡辦法也不要離開。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創傷,安全感

但是,家庭的現實面往往不盡人意,工作忙碌的忽略、暴力爭吵、親密成員過世等狀況,都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失去安全的連結。更不用說虐待、藥物濫用、極度貧窮的狀況下,孩子的內心會有多煎熬。

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渥德(Susan Forward)與克雷格•巴克(Craig Buck)在著作《跳痛的愛》(Obsessive love: When It Hurts Too Much to Let Go)中寫道:「當我們生長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下,一個尊重、關愛、認同和保護等需求都被無視或粉碎的環境中,分離過程所需面對的困境將不僅只於被打擾,而是完全脫軌。」

孩子急於脫離這個家,但又無法真正離開這個家,因為終究是自己的初生之地。血緣上,他遺傳了相似的特質,近似於某種命定的歸屬,像是鏡中看到同樣下彎委屈的雙眼,馬上勾起有個人就在近處,卻無法貼近取暖的失落。對宗勳來說,很需要人陪伴時,總是想到和媽媽憂鬱症發作的狀況很類似,但他又無法得到媽媽的安撫,這時就更失落了。

地緣上,無論再怎麼憎惡,看著這個破碎的家,也會想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對宗勳來說,他也希望父親不會每天拿酒瓶往地上摔、母親不會以死相逼,心底深處仍舊想要有個歸屬。矛盾的內外親緣相撞,讓他對家的態度始終遙望,始終念念不忘。而帶著這種情緒,進到伴侶關係後,彷彿看見曙光。

蘇珊•佛渥德舉了一個例子: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就像一位離開屋子、準備去森林探險的小女孩。路途中,遇到這輩子從未見過的動物。受到驚嚇的她,趕緊轉身往家門逃去。而擁有一個健康家庭的孩子能在回家後得到安撫。

父母會調查那隻動物,溫柔地告訴她,那隻動物是無害的,鼓勵她繼續探險。但若她來自無法提供安撫的家庭,回家後發現自己被鎖在門外,一邊急躁地瘋狂敲門,一邊害怕未知的動物逼近。當她從門縫看見一絲光線,似乎有點希望而敲得更急促,但始終沒有人出現,她的情緒也被愈逼愈緊,使勁地敲打門板。

而直到現在,不安全感使她依舊敲著那扇門,只不過把父母的門換成伴侶的門。她深信在這扇門後,有著治療內心恐懼的解藥。儘管明白住在裡頭的不再是當初的父母,但門縫透出來的微弱光線,再次點燃孩童時期急切渴求的盼望。於是,瘋狂敲門的偏執之愛,成了常態。

心理諮商中討論到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伴侶關係總是家庭關係的複製品。也因此在討論愛情帶來的傷害時,不管是在一起痛苦卻分不開、分手過了十年仍忘不掉,還是想把伴侶雕塑成心中完美的模樣,最終的探索,都會回到影響自己最深遠,甚至早已藏入潛意識的家庭關係。

唯有再次看見那扇門,輕輕推開那扇當初撬不開的舊門,才有機會認清過去與現在,心中的聲音能夠悄然地告訴自己:「我已經不是當初的小孩了,我可以保護自己,不用再害怕外面那頭野獸。」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創傷,安全感

推薦閱讀
「都是你的錯!」如果另一半是指責型人格,婚姻中該如何溝通?
啟動愛情天賦!讓高敏感特質成為婚姻美滿的動力!

遠流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遠流出版社

在數位時代建構一個博學多智的百科知識庫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ching愛手作)編織小花雙調式背帶,要用編織背帶就要選最貼心的雙調式,讓您一試就成主顧的好物,一起來玩編編織吧~

編織小花長背帶玩得早,所以ching一直是長背帶的愛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編織小花,因為結法的關係,很容易會有延...

{台中美食}台中蔬食餐廳推薦:斐得蔬食 台中秀泰站前店 ,店面裝潢舒適明亮乾淨,蔬食餐點選擇多元美味,推薦必點鹹蛋黃義大利麵 / 自製麵糰pizza系列

{台中美食}台中蔬食餐廳推薦:斐得蔬食 台中秀泰站前店 ,店面裝潢舒適明亮乾淨,蔬食餐點選擇多元美味,推薦必點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