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妳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父母適時放手也是一種愛
在姊姊還沒上小學前,我們家爸爸就常跟我說,要教她自己洗自己的碗,掃地做家事之類的,讓她可以獨立一點。我就敷衍地回答爸爸我會教她的,但我沒有說何時要教,哈哈哈!為什麼我不教呢?然後我每天洗兩個小孩共6個碗自己洗到在那裏不爽,但又默默地把所有家事做完。
其實就只有一個原因,我嫌麻煩,麻煩在哪裡呢?就算我教她洗碗了,洗完了水槽不會善後,可能到處都是泡沫,那到頭來我還不是要在處理一次,另外做家事就算做了我怕不乾淨還是會在做一次,那為何我不自己弄就好了呢?
我這樣的認知有錯但也沒有錯,有錯的是自己越是能幹家人小孩越是會依賴我,最後我就會自己做到不爽做到累死,看看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是不是就比較依賴父母甚麼事都不會做,當然也有例外的啦。那認知沒有錯的部分是甚麼呢?其實就單純我有”強迫症”吧!哈哈哈
懂得放手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回到主題簡單來說,我們應該試著放手讓事情分擔下去,就算爸爸賺錢很辛苦但不代表不用做家事,就算孩子讀書很勞累但不代表這些事情不用學習,就算媽媽家事煮飯很能幹不代表所有的事必須攬在身上,這是我最近才漸漸能從嚴重的強迫症中走出來試著讓自己輕鬆一點。
以往都是我和兩個女兒一起洗澡,這段時間因為天氣很冷,怕他們會感冒我就想輪流來洗,因為姊姊的頭髮很多又很長所以一直都是我幫她洗澡,想說等她再大一點再教她,剛好趁著這個時機我乾脆就教她洗澡,把洗澡的步驟方法就一步一步解釋給她了解。
當她知道我要教她洗澡時其實她非常的開心,過程中她其實洗的還不錯,我再提點一下就沒有問題,姊姊現在每天都期待自己洗澡這件事,我也覺得這時候面對孩子在學習獨立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學習放手的過程,不要否定她們也許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適當的放手,更能在學習中面對挫折,抗壓性更強
姐姐已經進小學的階段,正是自我意識開始的時候,有時候限制她去做什麼事,反而她會更想要去做,雖然我們是擔心她的安全,但也剝奪她學習的機會。
之前我有聊到姐姐想自己走路上學的故事,我起初真的放不下我會擔心也會害怕,但我又想想我能這樣陪伴她多久,我就慢慢地開始先送到學校對面讓她自己過馬路,之後我再把距離拉遠,也許在路上遇到問題也有機會讓她動腦解決,事實上證明了她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比我想像中可以做得更好。
適當的放手,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和進步的空間
學校現在有好多的社團活動才藝課程,以往我們都是陪著她們上課,現在就要自己要跑班上社團課,上學期我還不放心所以沒有讓她選修社團,我答應她下學期讓她課後班結束繼續社團活動,讓她自己做社團的選擇,不做多餘的干預來影響她,這個過程對她而言是一種學習一種體驗,可能就是她小學生活中很可貴的經驗,不要小看小朋友她們進步的空間會是很大的。
適當的放手而不是意味著放任
我們父母在學習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時,並不是放任甚麼事情都不管不用教,對孩子不能過份的溺愛然後是非不分,孩子對於是非對錯還在很模糊的階段,我們除了適時放手也要做正確的引導和協助,最重要的是要有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在快樂中學習中培養責任感和發展自我的能力。
對你最後的疼愛就是手放開
這是一首歌的歌詞我覺得很貼切,父母的放手對孩子也是一種愛的表現,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與適應社會的能力,如果不肯放手的結果,就是孩子一輩子依賴著父母,父母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變得不會思考不能獨立也無法去面對社會環境的險惡,為何很多社會案件大多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總之,這個課題在父母的人生當中是要一直學習下去的,孩子的人生就讓她們自己去開創,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是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去愛他,不要用我們認為是對的方式去情緒勒索,讓他們走自己的路而不是重複父母的人生。
Facebook【我愛明星小公主】
痞客邦【我不是明星,我是明星媽】
推薦閱讀:
讓孩子養成吃好、睡飽生活自律就從按表操課開始
下課後,歡迎來到「媽媽安親班」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收玩具不只是媽媽的工作!家中有「樂高迷」必蒐藏的5大收納妙招
身為極簡風格主義者,處在男子宿舍加上家有樂高控的家裡,的確曾經與樂高革命抗戰一陣子。隨著孩子慢慢...
跟生活密不可分的「飲食」,同時也代表著人心、感情與關係
作者\姜恩鎬 二○○一年日本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有個名叫「無臉男」的妖怪,牠會將遇見的所...
高怡平為特教兒淡出演藝圈:如果我不能認同孩子,怎麼讓社會認同他?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以「非常男女」、「完全娛樂」等叫好叫座節目走紅的知名主持人高怡平,機智...
只有「愛」才能讓孩子改變,從愛出發的三個日常教養重點
作者\夫人人生 「愛孩子」就是他想要什麼就給他嗎?如果孩子生氣就亂丟東西、一言不合就打人,...
做自己為何那麼難?「做自己」是一項很難的功課,2個關鍵一定要懂!
作者\周慕姿 做自己,為什麼那麼難? 這幾年,在乎他人感受與眼光的台灣社會,開始重新...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