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到很「抑鬱」嗎?妳可能缺少「維生素B1」喔!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現代人壓力大,容易有情緒問題,嚴重者還會患上憂鬱症,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如果你覺得自己容易焦慮、暴躁,在撇除外在壓力源後還是找不到原因的話,那很有可能是缺乏了「維生素B1」喔!
多個研究發現維生素B1與憂鬱有關(資料來源:李政洋醫師網站)
一項針對1500多名,年紀介於50~70歲華人的研究,發現缺乏B1,較容易有憂鬱症狀。另一項研究針對年紀中位數在35歲的憂鬱症患者,持續六週每天服用維生素B1 300mg,情緒症狀獲得改善。還有一項研究指出,針對缺乏B1的年長女性,每天補充10mg的維生素B1,經過六週後觀察,發現變得較有活力也較健康。
維生素B1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維生素B1是維生素B家族中的一員,維生素B家族可以說是汽車引擎中的火星塞,負責點燃人體內器官組織的各種化學反應,若是少了維生素B群,體內的新陳代謝便會「油路不順」。
而維生素B1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它是將食物中的醣類轉換成熱量過程中相當重要的輔酵素,在肌肉協調及維持神經傳導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若是沒有維生素B1,等於食物無法轉成能量,大腦和神經細胞沒有了能量供給,就會讓人容易產生疲倦感、健忘、煩躁、焦慮不安等症狀。
小孩、媽媽都需要補充
精神科專科醫師李政洋醫師說,維生素B1在孩童神經系統的成長中扮演重要角色,在6~9歲的孩童中,若是缺乏維生素B1,容易有憂鬱、焦慮症狀,因此維生素B1對於維持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非常重要。
而懷孕、哺乳、成長階段對於維生素B1的需求量增加,應特別注意維生素B1的攝取。衛生署委託台灣大學蕭寧馨教授調查、分析2346名孕婦血液後發現,台灣孕婦有缺乏維生素B1的情況,並隨著孕期越來愈缺乏。
衛生署提醒準媽媽隨著孕期的增加,熱量及營養素的攝取量應增加,若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下肢水腫、麻木、神經炎、心臟擴大、消化系統障礙等問題。
國人平均攝取量不足,應多吃這幾類食物
即使維生素B1那麼重要,但是根據前衛生署在2009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國人缺乏維生素B1的盛行率達到10.5%,可見台灣有許多人並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
其實攝取維生素B1並不難,許多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B1,例如糙米、麥片、胚芽、全麥麵包、酪梨、豆類、豬肉與魚類。並且維生素B1與洋蔥、蒜頭、韭菜等辛香料食物一起攝取,更能提高吸收率。
另外,現代人愛吃油炸食物,但油炸過程中容易將維生素B1破壞,因此建議少吃。而白飯本身的維生素B1含量較少,烹飪過程中又容易再損失,因此建議主食可以試著將白飯換成維生素B1含量更高的糙米、黑米、大黄米、燕麥,會對攝取維生素B1更有幫助喔!
推薦閱讀:
維生素B群對身體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確的補充?
四個B群錯誤觀別再犯!提神要先吃好吃對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