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為子女而活?蔡瀾:老要老得有尊嚴,老要老得乾乾淨淨
作者\蔡瀾
做人,需要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我們有子女的人,生活沒有你那麼瀟灑。」友人常對我這麼說。這是中國人的大毛病。以為一定要照顧下一代一輩子。兒女,在中國人的眼裡永遠長不大,永遠需要照顧。
家庭觀念濃厚,很好呀,但是親情歸親情,自己也要快樂地活下去呀。
不會的。中國人一生做牛做馬,為的都是兒女。省吃儉用,為他們留下越多錢越好,他們不會為自己而活。不但教養下一代,還要孝順父母。這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沒什麼不好,但是有時所謂的孝順變成約束,把老人家也當兒女來管。
我這麼一指出,又有許多人要罵我了。你這個禮教的叛徒,數千年的文化,要你來破壞?你不是中國人,更不是人。哈哈哈哈。中國人,都躲在井底。為什麼不去旅行?去旅行時為什麼不觀察一下別人的人生?
我的歐洲友人,結婚生子,教育成人後就不太理他們,就像他們的父母在他們成年後不理他們一樣。社會風氣如此,做兒女的不太依賴父母,養成獨立的個性,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這時候,做父母的才過從前的生活,自由自在,不受束縛,也就是所謂的瀟灑了。在一般中國人的眼裡,這是大逆不道,完全沒有家庭觀念。但他們自得其樂,不需要中國人的批評。
誰是誰非,都不要緊,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他們絕對沒有錯,他們不是不孝,他們也並非自私,他們只知道做人,需要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我們做不到,但是可以參考參考,反省一下。一輩子為子女存錢,是不是自己貪婪的藉口?
推薦閱讀:親愛的爸媽:當你們年老時,請盡量為孩子做好這5件事
老要老得有尊嚴,老要老得乾乾淨淨
生老病死這個人生必然的過程,「病」是最多人討論的;「生」理所當然,沒什麼好談的;「死」中國人最忌諱,從前不敢去提到它;今天要聊的是「老」。
得從時間角度去看,我們十幾歲時,覺得三十歲的人已經很老。到自己是三十歲的階段,就說六十歲方老。古來稀了,還自圓其說:「人老心不老。」
我們對漸進式的改變從來沒有感覺,一下子從兒童到中年到晚年。譏笑別人老的,自己也一定有報應。豐子愷先生在三十多歲時已寫了一篇叫《漸》的文章,解析這種緩慢的變化過程,可讀性極強。
為什麼我們對「老」有那麼大的恐懼呢?皆因那些孤苦伶仃、行動不便的人給了我們不好的印象,讓我們以為大家老了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你不想老嗎?商人即刻有生意可做,什麼防皺膏、抗老藥,在市面上一大堆,還有我們的整容醫生呢。但是,一切枉然,老還是要老。
應該怎麼老呢?我覺得老要老得有尊嚴,老要老得乾乾淨淨。不管你有錢沒錢,一件襯衫總得洗淨熨直。做得到的話,怎麼老都可以接受的,不一定要穿什麼名牌。
中國人不會,旅行時就要向外國人學習了。他們當然也有衣衫襤褸的例子,但是一般注重外表,像在巴黎香榭麗舍,到了秋天,路上兩排巨木的葉子變黃,一輛小雪鐵龍汽車停下,是深綠色。走下一對穿咖啡毛衣的老夫婦,在街上散步。一切金黃,和落日統一起來,是多麼美妙!
香港人有必要學老,因為他們是全世界最長壽的人,男人平均年齡八十歲,女人八十六七歲,俱列世界第一位。
如何學老呢?從年輕開始,就要不斷學習,別無他途。學識豐富了,任何一種專長都可以用來作為生財工具,我們就可以不怕窮、不怕老了。
年輕人,別再打電子遊戲和聽無聊的流行音樂了。不然,你就會變成你想像中的老。
【高保書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