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全家都健康 » 腸病毒不是小孩專利!大人也會中標

腸病毒不是小孩專利!大人也會中標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耳鼻喉懶人包

真實故事!有個身材壯碩的50幾歲中年男性陳先生,前天因為半夜嚴重喉嚨痛至急診就診,經過初步處理之後,隔天因為症狀更加惡化而前來我的診間尋求幫忙,體溫量起來確實有發燒、喉嚨除了很紅腫之外,還有一些小水泡與潰瘍,當下反射性地檢查手部與腳步,果不其然!手掌與腳掌長了不少小紅疹,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手足口病啊!

這時我緩緩抬起頭來看著這位猛男,用相當平穩的口氣跟他說:「先生,你這次應該不是一般的感冒而已,而是感染了所謂的腸病毒」,目前有明顯的「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腸病毒絕非小孩特有疾病!大人也中標!

陳先生相當驚訝說:「什麼!腸病毒?那不是小朋友才會得的疾病嗎?」不不不,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喲,確實電視新聞上,時常聽到小朋友感染腸病毒停課的新聞消息,但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

腸病毒絕非小孩特有疾病!大人也中標!

腸病毒有許多種類

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的疾病,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其中以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另外, 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更是要小心留意病情變化唷!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腸病毒傳播方式

腸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唷,也因為這樣,在學校及公眾場合容易發生群聚傳染的狀況,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家中嬰幼兒也可能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上面所提到的接觸或飛沫而感染。因為大人症狀比較輕微,所以嬰幼兒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

推薦閱讀:小孩腸病毒爸媽別慌,把握三多居家護理原則

感冒想要快點好?番茄煮熟吃超有效

康復之後還是有傳染力啊,不得不小心呀!

感染腸病毒後,潛伏期約2到10天會開始出現症狀。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不過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推薦閱讀:爸媽免緊張!兒科醫師傳授腸病毒照護秘笈

沒有特效藥,只能多多預防

腸病毒感染後沒有特效藥,建議多多預防來避免感染腸病毒。雖然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來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避免傳染給別人。
4.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季節,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7.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8.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

感冒燒不停,免疫力是關鍵

特別要注意

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更是要小心留意病情變化唷!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注意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大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

耳鼻喉33問】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腸病毒絕非小孩特有疾病!大人也中標!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耳鼻喉懶人包

2個來自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共同創立了這臉書粉絲團與部落格,他們對於耳鼻喉科充滿了熱誠,希望藉由網路上的醫學訊息交流帶給民眾更多關於耳鼻喉科的相關知識,讓民眾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深入了解、拉近醫師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縮短彼此對於疾病上的認知差異。

張益豪醫師 [email protected]
陳亮宇醫師 [email protected]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