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的舒淇:家暴、離家出走…談原生家庭的影響始料未及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今年44歲的影后舒淇,空靈的氣質與自然的演技屢屢備受肯定,不過,近日受訪時她卻透露,那些備受外界誇讚的敏感特質,卻是由不美好的回憶疊加而成。
小時候的舒淇:聽到爸爸的摩托車聲,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她直接了當地說,「因為我沒有童年,小時候就是,你要特別觀察爸爸媽媽的反應,他如果今天心情不好,就離他遠一點,要不然就很容易被罵。」由於父母的情緒化會直接宣洩在小孩子的身上,讓她從小就對父母懷抱著巨大的恐懼。
她回憶道:「小時候我爸爸,你聽那個聲音,騎摩托車回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害怕。樓下的鐵門開門的聲音,自言自語講什麼…所以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哪怕三更半夜的,我就會躲起來,這樣的經歷,讓我變成一個特別敏感的人。」
青少年時期的舒淇:家暴、離家出走、車禍
舒淇說年幼時曾遭受家暴,15、16歲時索性離家出走,好幾次沒錢付房租,只能先跟媽媽借5000元,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她不小心出車禍,媽媽知道了沒有一聲關懷,反而頻頻責罵。
「我都不覺得我媽特別心疼我,因為她一來就是罵你,我鎖骨也有傷什麼也有傷,我就覺得說,欸我很可憐好嗎?心裡頭想說,你還來罵我幹嘛呢?」訪談中,她順便秀出以前車禍留下的舊傷,腳掌、膝蓋、肩膀都有疤痕,她說自己是叛逆少女,小時候就像不停漂泊的一艘船,有港口停靠就可以了,短暫停留之後,再漂到另一個港口。
推薦閱讀: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造成哪些始料未及的影響?
對爸爸戒慎恐懼,又無法從媽媽身上獲得關懷,為舒淇在早期的人生發展,蒙上了一層灰。別看她現在一席話講得雲淡風輕,一開始到香港發展時,她曾無意間得罪一些人,私下被人家叫「大小姐」。
她說:「在香港拍戲,你就必須得要武裝起來,要不然我一個小女生,就怕被人家欺負嘛,就是必須得大喇喇的啊!因為我覺得你越裝的自己很可憐,人家就會覺得你很可憐,然後就越容易被欺負。」
敏感的自我武裝,卻讓人誤會是在耍大牌,後來,為了在殘酷的演藝圈打拼,舒淇一度靠拍攝寫真維生,那時被姑姑阿姨等親戚說三道四、被外界掛上脫星稱號,這一段黑歷史有如車禍的舊傷,時不時閃現在她的生命裡。
曾經想「隨便找人嫁了」!如何掙脫原生家庭陰影的束縛?
她談及第一年在香港拍戲時,王晶導演人很好,叫她們幾個台灣小女生到他家吃年夜飯,發紅包、打麻將,她去上廁所時聽到一個女生在哭,讓她恍然大悟自己不能再這樣毫無目標的過日子,她告訴自己5年之內達不到目標,就回台灣隨便找人嫁了,「我就定葉玉卿是我的偶像,我做到跟她一樣就告可以了。」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復刻原生家庭模式
「但我們以為以前不就是這樣長大的?」多少人有過這種想法,但是,有的孩子生性樂觀、神經大條,我們以為怎麼打罵他都不痛不癢;有的孩子纖細敏銳、懂事早熟,我們以為如此乖巧的孩子無須操心。誰知道等到了三四十歲,童年所種下的不安全感全盤揭露出來,它不只會表現在職場、另一半、甚至下一代的身上。
例如:舒淇過度防衛、包裝自己,卻被共事的人認為耍大牌;又例如,舒淇憑藉著侯孝賢執導的《最好的時光》奪得金馬影后,實力備受肯定,大紅大紫之時,卻自曝有憂鬱症,喝酒、吃安眠藥都睡不著…
44歲的舒淇:「每一個人都是來時一人,走時一人,過好每一天」
如果你搜尋維基百科,有一句描述舒淇的註解:「多數人認為,舒淇是由三級片演員成功轉型成為大眾演員的典範。」不過,她一路以來所展現的堅毅與不屈,早已不是區區演員身分的轉型這麼片面。引用她在微博寫下的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是來時一人,走時一人,過好每一天」。有意無意地呼應,40歲之後的女人,生活態度更加從容優雅,還管人家的生活做什麼?先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吧!
推薦閱讀:讓成熟的自己,去修補童年的傷痕,別把失敗推給原生家庭
在《時代我》紀錄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舒淇拉起小腿的褲管,展示以前車禍的傷疤,她悠悠的說:「看得到嗎?這邊一個疤,這邊全都碎了,其實也看不出來了,反正就是一個疤,反正也看不出來。」舒淇笑著接受這一切,她靠自己的努力而有了今天的成就,多慶幸她與馮德倫走在一起,多慶幸自始至終,她都是那個勇往直前的舒淇。
參考資料:《時代我》紀錄片、舒淇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