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霸凌,如何拉開孩子與惡的距離?
作者\尚瑞君
國中階段,是青春歷程中常常出現亂流的時刻,很多霸凌事件都是先從破窗開始試探。
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但不是控制,父母要能放能收,透過觀察、監督、傾聽與適時出手協助,讓孩子避免惡的傷害。拒絕別人對自己私領域或私產的騷擾與窺探,有時對大人來說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對正在乎同儕認同的國中生呢?

▲圖片來源:無聲 劇照
一向溫和的孩子,從與人為善到要學會拒絕,其實沒有父母以為的那麼容易。孩子在外面對的挑戰,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陪伴。
個性一向溫雅的弟弟竑勳,在剛進入國中時就遇到幾件讓他煩心又煩惱的事。有同學總是喜歡拿他的水壺去喝水,也有同學會翻他的書包拿他的作業去抄寫。於是我們在家討論要如何應對。
先生跟我說:「我記得在我國中的時候,也有個同學總是喜歡拿我的水壺去喝水。我跟他說過好幾次,他還是依然故我。後來是我媽去學校跟老師反映後,問題才解決。一開始那個同學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後來因為方便就變成了習慣,直到有更大的權威出來制止。國中生就是這樣。」
我說:「弟弟也有跟同學說不要拿他的水壺喝水,而且現在的小孩也不希望父母去找老師,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
他說:「一定要告訴老師,讓老師處理,學生才會停止這些不良的行為。」那一段時間,我們總是在反覆沙盤推演,如何能讓國一的孩子明確學會拒絕同學對他私領域的一再打擾。

▲圖片來源:無聲 劇照
從與人為善到學會拒絕,對性情溫和的孩子來說,其實是一條陌生又辛苦的路。特別是國中生,這是一個很敏感的族群,他們不願意做跟老師打小報告的小屁孩之舉,也不願意父母介入干涉太多,怕被說成媽寶。但是憑藉一己之力,好像又無法真正斷絕其他孩子對他有意無意間的窺探與騷擾,真的好難。
在跟弟弟的溝通中,我跟他說:「我們可以跟哥哥學習。哥哥在三、四歲,有一次有個跟他一樣大的鄰居小孩突然跑到我們家,在客廳逛一逛就跑去開冰箱,哥哥馬上說不要亂開我家冰箱啦!這是我家的冰箱。那時媽媽覺得哥哥好勇敢,會保護家裡的財產,我們可以學哥哥,懂得要保護自己的東西。」
弟弟說:「以前有個同學跟我借筆沒有還,後來我看見他在用我那一支筆,我問他那支筆是不是跟我借的,他居然說是他自己買的。但是我沒有證據證明那支筆是我的,只好算了。但後來如果他再跟我借東西,我一定會確認跟他要回來。」
我說:「弟弟做得很棒啊!在失去東西的教訓中學會了經驗,知道要怎麼保護自己的權益和財產。但是同學會趁你不在的時候翻看你的書包,你要怎麼辦呢?」
老師禁止同學之間互相抄寫作業,但是班上就是有同學不自己認真寫功課,有時會翻弟弟的書包拿作業去抄寫,抄寫完有記得還,還是萬幸,但有時候孩子會找不到作業卻不知道是被誰拿走的,這到底該怎麼辦呢?也有同學習慣拿他的水壺去喝水,這真的很讓人困擾。
先生要我去跟老師反映,要讓犯錯的學生知道痛,才會學乖。但竑勳拒絕我去跟老師反映,因為他不想當媽寶。我既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又不忍心他一直被同學打擾,進退兩難下,我只能每天更認真地聽他分享在學校的狀況,陪他梳理情緒與累積經驗。

▲圖片來源:無聲 劇照
直到有一天他在學校發生一件更嚴重的事。有個同學將竑勳在學校獲得的禮券借去看卻不歸還。原本我想請他直接跟老師反映,但他回家說在學校太忙他忘記了,隔天我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打電話給老師。
老師聽到後跟我說:「媽媽,竑勳的個性太溫和,我會先等看看他會不會來跟我說,但我想應該不會。謝謝您打電話跟我說,因為這件事很嚴重!學校一定會好好處理。」
孩子回家後跟我說:「媽媽,那個同學被記小過了,他說他會還我錢。我覺得有點難過,就是因為不想讓他被記過,我才沒跟老師說。」
我說:「聽到他被記小過,媽媽也覺得有點難過。但是學校都可以靠愛校服務來消過,就是給同學改善的機會。老師也說這種事情很嚴重。現在他只是受到學校處分,還可以導正觀念與行為而改過遷善。但如果這次他沒被矯正,以後還用這種慣性行事就可能犯法,被法律處分,結果會更嚴重。我們這是在幫他,而不是害他。」
善良需要界限,當沒有界限的善良被軟土深掘,真的是害己也害人。
隔天老師打電話跟我說:「同學的家長很明理,也很謝謝學校的處理方式,讓他孩子的觀念和行為都導正過來,讓一個原本不好的事件走向了好的發展。」同時老師也跟我分享了竑勳在學校的情況與建議。老師發現弟弟在學校的人緣很好,但難免也會對他造成困擾,老師也在觀察,認為他應該學會拒絕才不會總是被別人越界,而且可以用他的好人緣帶動班級良善的風氣。
國中階段,大概是孩子整個成長歷程中最不穩定的時刻,特別需要父母的幫助,但不是控制,而是觀察、監督、傾聽與適時出手協助。很多霸凌事件都是先從破窗開始試探。
希望孩子可以安穩經歷國中三年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一、鼓勵孩子交幾個好朋友,孩子不落單比較不會變成被霸凌的對象。
二、讓孩子帶同學來家裡玩,乘機觀察他們之間的互動,並與他們聊聊天。
三、觀察孩子的作息是否穩定正常,觀察學習成效是否穩定向上。
四、找出孩子的強科當定心錨鼓勵,讓他慢慢把弱科也拉上來。
五、協助孩子探索志趣,看未來是要選擇念高中、高職、五專等等。
六、保持跟孩子聊天溝通的習慣,才能知道孩子在學校的遭遇,及時發現異常。
七、一定要參加班親會認識老師或其他家長,形成安全防護網。
八、當安定孩子的力量,父母自己要先穩定,用心觀察與監督孩子。
經過上述向老師反映的事件後,老師也在學校加強宣導尊重每個人的身體界限和物品等常規。同學們之間逾矩的情形慢慢收斂,也不再有人亂拿弟弟的水壺喝水。一如老師說的,如果發生不對的事情沒有及時處理,日後就可能愈演愈烈。
後來竑勳的同學會來家裡畫海報、玩遊戲、一起打球,騎單車等。連之前拿他禮券未歸還的同學,也是客人之一。當孩子回到家跟你說學校的事時,不管你多忙,都記得要花點時間認真傾聽,因為這些陳述都是訊號,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沒有辦法把學校的事件處理好,父母還是有必要跟老師報告,透過親師聯手防阻單一的小試探,以免成為日後的長期霸凌。
教導孩子自保之道
很多霸凌都是從試探開始,慢慢得寸進尺。但父母也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跑去學校找老師,這樣孩子也沒辦法學習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畢竟校園裡的主角是師生。
家長可以在家裡模擬一些狀況演練,讓孩子先練習如何拒絕別人不舒服、不合理的對待。如果孩子真的不能處理,父母再出手會比較好。
記得,當孩子抱怨時不要先指責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有苦不敢言,反而會讓欺壓者更囂張,一定要先傾聽孩子說出完整的事,再決定後續的處理方式。

▲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推薦閱讀:
歐陽妮妮留學遭欺負,下課只能躲廁所… 不同年齡面對霸凌的反應是什麼?
國中畢業生遭霸凌,4分鐘31個巴掌…返校後,孩子怎麼面對校園另一個世界?
【時報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王思佳超正育兒觀!想告訴女兒:所有事情都要不忘初心,要當最真實的自己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自稱不是「網美」,而是「王美」王思佳是現在許多女性的人生導師、現代辣媽...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