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華燈初上》成為「母親」的角色後,仍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與學習

《華燈初上》成為「母親」的角色後,仍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與學習

母親,母子關係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陳惠婷 Ann 諮商心理師

「母親」這兩個字總是被賦予神聖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一個母親的原型在心中。而那個原型也都有一個共同的樣貌或理想的樣子,溫暖、慈愛、包容。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從小的兒歌充份的表達了每個人對母愛的渴望與需求。但,並非每個母親都能充份的扮演好這個理想的角色。華燈初上中細膩的刻劃著不一樣的母親形象。蘇媽媽(蘇慶儀的母親)、蘇慶儀以及羅雨儂三個角色,在劇裡分別扮演了不一樣的母親。

母親,母子關係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 劇照

索討無度的媽媽,得不到的滿足

慶儀的媽媽帶著女兒搬進男友的家,卻讓女兒遭受到男友的性侵而生下子維。在女兒遭受性侵時無力保護他,鏡頭下的慶儀媽媽躲在房裡哭泣,只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這樣難堪的她不只無力保護自己的女兒,甚至還怒嗆「妳居然勾引我的男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她不再是慶儀的媽媽而是情場上的敵人。

不只如此,成年後的慶儀還需要三不五時的忍受媽媽的威脅「妳如果不給我錢,我看你還要不要做人……」。慶儀的媽媽只想被愛卻無能力去愛,為了滿足自己在生活,在愛情裡的需求,只能不停的向外索討,但結果卻什麼也沒能得到。

自卑的媽媽,在愛裡爭扎

慶儀雖然是子維的生身母親,卻以乾媽的身份待在子維的身邊。若不是最後為了想報復雨儂,想從雨儂的身邊把兒子搶回來,不知道她是否有那個勇氣與子維相認?子維與慶儀的感情也十分的融洽,但那樣的感情僅止於乾媽與乾兒子的程度上。

母親,母子關係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 劇照

慶儀無法與子維相認的原因十分的複雜,除了怕破壞與雨儂的關係之外,是否能扮演好子維的母親亦是原因之一。但另外一個主因或許是必需要面對被自己母親的男友性侵後又被自己母親怒嗆的創傷。慶儀的內心充滿著矛盾、委屈與自責,更多的是對自我的認同。

慶儀一直想擺脫自己母親的樣子,但高傲的背後其實是像母親一樣的自卑和沒安全感。在愛與被愛裡爭扎,在矛盾裡遊走著。習慣的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他人,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到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有生命力的媽媽,千年老母

子維的一段沒有答案的阿里山神木,充分的傳達了雨儂在他心中做為母親的形象。

蘇慶儀遭受性侵後生下了子維,卻無力承受這樣的結果,只好將子維托付給好友羅雨儂。羅雨儂雖然並非子維的生身父母,卻給了子維滿滿的愛和尊重。在劇中可以看到雨儂並非無微不至的母親,很多的時間反而是子維在照顧雨儂,叮嚀雨儂生活上的細節,但雨儂從不缺席子維任何重要的時刻,母子兩人相依為命的感情卻異常的緊密。

劇中三個女人呈現了三種不一樣的母親型態。卻同樣有著需要被理解與被接納的地方。在諮商的場域中,面對不一樣的母親你可以這樣做。

1. 拋下完美媽媽的幻想,接納所有被遺忘的碎片

拋下對完美媽媽的期待,接納自己的極限與不完美。接納不愛自己的母親以及無法給予愛的陰暗面,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2. 與內在小孩對話,試著做自己內心的好媽媽

面對無法愛的媽媽,我們要練習在愛的關係中學會「放」和「收」。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試著做自己內心的好媽媽。多了解自己的脆弱與需求,試著用愛與歸屬滿足你內在小孩的需要。

母親,母子關係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 劇照

3. 劃開關係界線,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面對索討無度的母親,練習勇敢的在關係中說「不」。面對衝突或許讓自己感到不舒服和罪惡,但說「不」之後才能讓對方更加的瞭解你的需求,讓彼此在關係中保有自己的空間做自己。

4. 勇敢走自己的路,做你自己的主角

勇敢的拿回自己的主控權,你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從母親的故事中走出來,回到你的故事角本中,好好充實你的人生故事。

劇完結了,但你我的故事還在上演中。我們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中,亦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給予我們的影響。但我們可以學會如何破解原生家庭的迴圈,成為主宰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

看見心理】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華燈初上》你的媽媽是哪一種?

推薦閱讀
媽媽,妳可不可以不要去上班?
我們不小心傷害的,常常都是最親近的人…心理師4個步驟緩和憤怒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看見,改變開始發生】

人生,沒有什麼是真正浪費的
只要能好好被看見,一切都可以轉化成滋養自己的沃土

我們知道生活的緊湊與忙碌,加上文化中的諸多桎梏,許多有形的言語或無形的壓迫往往都讓每分每秒過的很不容易。

想要改變,卻又彷彿有著重重難關

但多年的實務經驗讓我們知道,改變的關鍵就在於看見,真正的看見問題的脈絡、看懂人際與心理的真實動力

而看見,是一條不可逆的旅程
當治療室中的看見發生時,那些困擾已久的、看似無解的,就能出現一絲曙光
進而達到改變的開始

沒有空泛無謂的同情與安慰

我們致力於提供最適合華人文化脈絡的心理諮商服務,在這裡沒有無效的同情與安慰
同時維護案主的最大利益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目標與核心原則
若你僅需有人能夠單向的聽你說說話,可以參考許多免費的諮詢專線

讓我們一起,真實的陪伴靈魂

當你願意找到我們,我們相信你已經經過一段不容易的過程
好的諮商治療需要雙向的努力
嘉許自己想要改變的動力,也謝謝你願意信任我們
就讓我們陪伴你,一起走一段不容易的改變之路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