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女童腳勾熱水壺電線,全身13%二度灼傷!家中常見9大居家傷害,如何預防?

女童腳勾熱水壺電線,全身13%二度灼傷!家中常見9大居家傷害,如何預防?

急救,傷口處理,熱痙攣,燙傷,流鼻血,扭傷,湯桶 燙傷,兒童安全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生活中,處處都是孩子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今(3/29)早在高雄一所國小裡,一名小二女生走進老師辦公室,一個不小心腳勾到熱水壺的電線,壺中滾燙的水當場淋在女學生的雙腳上,校方緊急打119送醫,女童全身有13%的二度灼傷,目前仍在救治中。

誰能預料到勾到電線也會發生如此嚴重的意外?但假如孩子真的遇到燙傷等意外,又該如何預防及處理?以下有九種兒童在日常環境中可能受到的傷害,父母務必時時注意:

一、燙傷
二、外傷
三、關節扭傷
四、流鼻血
五、頭部外傷
六、昆蟲蟄刺
七、氣管異物
八、誤食藥物或化學劑
九、熱性痙攣

一、燙傷

孩子發生燙傷時,家長們往往無比心疼、自責,但如果意外已經發生、無法挽回,科學的處理及就醫方式才是最好的補救,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預後。有時,不恰當的處理,會讓原本並不嚴重的燙傷演變成更嚴重的後果,比如恢復期延長、留下疤痕等。那麼應對孩子燙傷時,究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燙傷」的預防及處理方法

1.事前防範

讓可能傷害到我們的事情遠離我們!成人請注意廚房及工作環境安全,使用防護衣帽手套及隔離服。

家中有兒童請安裝安全門及柵欄,如廚房及洗手間(或家裡凡有危險的地方,如樓梯入口處)安裝安全門及柵欄;特別是全職媽媽在家看顧多個孩子時,你極有可能顧得了小的卻沒看住大的。

熱水永遠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在孩子可及範圍內只放置不超過50度的溫水,這樣即使被熊孩子扒拉倒翻也不會引起嚴重的事故。

請注意曬傷也是燙傷的一種哦,只是一般都是表淺的I度燙傷。

學習一般急救常識,包括燙傷的家庭急救知識;家裡準備急救箱,並定期檢查及補充物品;請做一個有備無患的家長,做一個有安全意識的人。

不做一切危險的行為:隨意放置熱水;家裡危險地帶沒有防護措施。

2.燙傷意外發生時,輕微燙傷的家庭處理非常簡單,重點就是降溫,不要做一些錯誤的操作來加重損傷。

立刻降溫,這是燙傷發生後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減輕燒燙傷部位的疼痛,降低局部溫度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方法是,立即將受傷部位浸泡在涼水中,或者用流動的涼水(如城市的自來水)進行降溫,水溫大約15攝氏度或者室溫,時間一般是直到灼熱疼痛好轉,至少10分鐘,但不超過20分鐘。如果是不方便浸泡或者流水降溫,可以用多塊涼的濕紗布或毛巾交替覆蓋受傷的部位降溫,可以覆蓋30分鐘。

移除鬆散的衣物,去掉燙傷部位的飾物,例如戒指。

在冷卻燙傷部位之後,可以用大小合適的敷料如乾淨的紗布,鬆鬆地覆蓋在燙傷部位,直到疼痛消失。如衣服黏著較緊,千萬不要強行自己去除,這樣的動作有可能把淺部損傷(I度)變成深部損傷(II度)。

燙傷傷口不是食材,請千萬不要將千奇百怪的「調敷料」如醬油、醋、蜂蜜(蜂蜜雖然可以用來覆蓋皮膚完整的小面積1度燙傷,但是還是請醫生評估後進行)、牙膏及各種燒燙傷藥膏(基本上都沒有循證醫學證據表面安全有效)塗抹在傷口上!這樣會讓醫生無從評估和處理。請你設想下:燒烤時撒上去的胡椒粉、辣椒面還能拿下來嗎?

如果有水泡,不要弄破它,這有利於減少疼痛,促進癒合。自行破裂且較大的水泡需要醫生來處理,較大的清潔完整的水泡是不是要清除,也需要交給醫生來判斷。

3.在就診中,請仔細聆聽醫生的交代,醫生會評估燒燙傷嚴重程度(深度、範圍及部位)

如果急診醫生不是專門的燒傷科醫生,有可能處理後會建議你再次就診燒傷專科醫生。不要互相抱怨、互相指責家庭成員。

對醫生表達不滿意!為何我看了急診,還要我去約門診

請記住,簡單燙傷,急診或家庭醫生處理就好。但是,燒燙傷的情況有時非常複雜,範圍寬的燙傷,涉及顏面、四肢、會陰、關節附近的燙傷等,都需要專科評估和護理,有時需要轉診及復診。

4.就診後鎮痛,如果傷口疼痛,可以口服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止痛。

I度燒傷(包括日曬傷)每日清水和溫和皂液清洗後使用無香的保濕霜/凡士林/含有蘆薈的凝膠。

容易刮蹭到的傷口可以使用無菌、不粘且透氣的敷料寬鬆覆蓋,有利於傷口保護。如有深II度燙傷,醫生可能囑咐前往醫療機構規律換藥,遵醫囑執行。不要也不需要到處打聽偏方,各種試驗性給藥。

無明顯破損的I度燒傷不需要使用敷料覆蓋,不要局部使用抗菌藥物,也不推薦用碘酒消毒,因為傷口很少會感染,而且這樣做會阻礙傷口生長。

燙傷就像車禍現場一樣,創傷當時就決定大部分預後,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做對的事情「及時降溫冷卻」,必要時盡快就醫,後期謹遵醫囑,實現最大程度的恢復。

請不要暴力救援,在傷口上撒鹽(醬油、醋、香油、各種秘方、偏方)!要知道自從人類會生火做飯,燒燙傷就伴隨我們,醫學對燒燙傷的研究由來已久,已有現成的流程和處理方案,不要再迷信沒有來源的偏方,讓燙傷的皮膚成為試藥場,後果慘不忍睹。

5.目前輕度燙傷在國內一般的處理流程

在家急救/有需要的急診室評估處理/複雜或有疑問的燙傷在燙傷第二天請燒傷科醫生處理/後期隨訪燒傷醫生(換藥、傷口恢復評估、必要時手術清理痂殼或植皮)或家庭醫生(淺表燙傷後期換藥及傷口評估)。

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多個選擇,比如,如果燙傷淺,範圍小,在家急救處理,敞開傷口即可;急診室評估處理後範圍不大的淺表燙傷回家等待癒合;燙傷範圍大深度深的(深II度)可能需要多次門診隨診燒傷科醫生;需要植皮的,或者最開始就是大範圍的燒燙傷,一開始就可能住院;

所以,身為皮膚科醫生,我給患者及家長的建議是:有疑問,前往醫院;選擇一位可靠的醫生,隨診直至康復;燙傷評估很重要,受傷當時的評估不代表最終的受傷程度,完全可能需要次日請燒傷科醫生的評估。

燙傷處理總結:

燙傷發生時:立刻降溫,流水沖洗10-20分鐘左右。

可以在家觀察型:如燙傷面積小(直徑小於8公厘),未累及面部、外陰、手指足趾、跨關節部位,局部反應為紅斑和完整水泡(深度為I度和淺II度)。這類燙傷可以在家觀察,降溫後局部外敷無香味的保濕霜、凡士林,之後每日清水清洗局部,覆蓋潤膚霜/凡士林,一般1週左右脫皮痊癒。

前往醫院型:如燙傷面積大(直徑超過8公厘),或面積小但累及面部、外陰、手指足趾、跨關節部位,局部反應為皮膚缺失糜爛(深度為深II度以上)。這類燙傷,也先立即降溫處理,之後暴露或用乾紗布鬆散覆蓋後儘快前往醫院、診所,不要局部外用任何藥膏。後續就交給醫生,謹遵醫囑吧!

急救,傷口處理,熱痙攣,燙傷,流鼻血,扭傷,湯桶 燙傷,兒童安全

二、外傷

好動、好奇的天性使然,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傷流血:紙張劃傷、小刀割傷、擦傷、摔傷……而民間對付外傷出血的偏方也是五花八門如煙灰、口水、白糖、麵粉、茶包……萬物皆可止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

然而真相是,這些玩意兒能不能止血不說,反而使清創的難度上了一個台階,還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擦傷與割傷」的家庭急救方法

擦傷與割傷也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傷害,孩子可能在騎自行車或者滑板車時跌倒,導致膝蓋或手肘受傷;或者在奔跑追逐時跌倒,導致手掌擦傷;有時孩子使用小刀或者剪刀做手工時,也可能割傷了手指等等,這些情況都很常見。

我們說,防範比治療更重要。如果想預防孩子意外跌倒而造成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騎車或滑輪滑車時,給他佩戴上關節護具。當然頭部的保護也很重要,要帶上頭盔。

如果孩子喜歡做手工,不要讓他使用鋒利的刀具,給他提供安全的兒童剪刀,這樣就可以將意外傷害的風險降到最小。

萬一擦傷或者割傷還是發生了,你該怎麼做呢?

孩子發生了皮膚擦傷或割傷後,如果有明顯的出血,就盡快用任何干淨的東西來壓迫傷口,比如紗布、乾淨毛巾、一疊紙巾等等。緊緊壓著出血部位直到出血停止。

通常情況下,壓迫1~2分鐘後出血就會逐漸停止。如果出血較多,壓迫傷口至少5分鐘。如果壓迫時有血液從敷料(比如乾淨的紗布)中滲出,再加一塊敷料壓迫。不要拿掉與傷口直接接觸的敷料,因為去掉它的同時,可能也移去了堵住出血點的血凝塊,導致出血。

如果沒有明顯出血,或者很容易就止血了,可以用流動的溫水清潔受傷部位,用不用洗手液、肥皂都可以,沖洗傷口直到傷口沒有異物。

沒有溫水也可以用冷水,或者用任何清潔的水,都可以。目的都是一樣的,沖洗傷口直到傷口沒有異物。需要提醒的是,傷口不要用酒精處理,酒精刺激性強,不但會引起劇烈疼痛,還可導致癒合延遲。

如果孩子受傷部位是皮膚淺表小傷口,可以清潔後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注意繼續保持傷口的干燥及清潔,大部分傷口都能自行癒合。如果不過敏,淺表的擦傷可以在清潔後,塗抹一層薄薄的抗生素軟膏,這樣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容易被摩擦到的部位,如膝蓋關節等部位,可以使用紗布敷料覆蓋保護,每天更換紗布1~2次,待傷口表面結痂後,就不用再覆蓋了。

大多數割傷和擦傷都會在7~10日內自行癒合。隨著傷口癒合,受傷的部位會結痂,這時候請一定告訴孩子,不要抓它或撓它,讓它自然脫落。

哪些情況需要看醫生呢?

1. 傷口很髒,比如清洗後傷口內仍有無法清除的垢泥、玻璃或其他異物。

2. 很難止血,比如10分鐘或更久的持續按壓,都仍未能止血。

3. 傷口需要縫合,比如長度在1.3公厘以上的割裂傷口,傷口較寬、切口不整齊或貫穿皮膚全層。需要縫合的傷口最好在受傷後6小時內盡快進行,來預防感染,並獲得最好的癒合效果。

4.傷口較大、較深或被污染,都需要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和打破傷風針(也就是破傷風抗毒素),這是用來預防破傷風感染的。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有效接種過3針及以上百白破疫苗,於,要防任何傷口都不需要打破傷風針。但是如果是污染傷口,和最後一針破傷風疫苗接種時間(通常是在1歲半)間隔超過了5年,是需要加強破傷風疫苗的。

介紹了不同的傷口要不要接種破傷風疫苗和打破傷風針的情況,供你參考,但是具體情況仍需要由醫生評估。

5.有感染表現,如傷口部位發紅、腫脹、疼痛加重或者孩子發燒等,都需要及時看醫生。

急救,傷口處理,熱痙攣,燙傷,流鼻血,扭傷,湯桶 燙傷,兒童安全

三、關節扭傷

關節扭傷對於好動的孩子、常常運動或穿高跟鞋的成人,都是難免會遇上的情況。疼痛程度和關節活動情況的不同,決定了該前往醫院就診,還是可以在家中觀察處理。那麼在家中到底如何處理?有人說冷敷,有人說熱敷,也有人說要加紅花油按揉……。

「關節扭傷」的家庭急救方法

關節扭傷也是孩子常常發生的一種意外。最常見的是腳踝扭傷,扭傷後受傷關節周圍出現疼痛腫脹,有時候還會有淤青。

一般來說,運動前充分熱身,使用護踝的裝備,可以保護踝關節,比如喜歡打籃球的孩子,建議穿著高筒籃球鞋,這樣有助於減少的關節扭傷。

如果扭傷後疼痛不嚴重,關節活動正常,沒有錯位,可以承重,比如可以站起或者可以走動,一般不需要急診看醫生,可以先進行家庭急救。

如果腳踝不能承重,關節不能活動或者有錯位、關節變形,或者疼痛明顯,就需要立即帶孩子去看醫生。另外,如果不能確定損傷的嚴重程度,也建議及時就診。

關節扭傷後要怎麼進行家庭急救呢?

關節扭傷最重要的急救方法是休息和冰敷。冰敷可以減少出血、水腫和疼痛。

有些家長可能知道扭傷後的RICE四步處理方法,就是英文單詞休息、冷敷、加壓和抬高的首字母,但是,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加壓包紮,有利於關節損傷的恢復。所以,休息和冰敷是家庭急救中最簡單易行的有效方式。

首先是休息,讓孩子停止任何運動和活動,盡量不讓受傷部位承重。

其次是冰敷,將冰袋裹上一塊毛巾放在受傷部位進行冰敷。需要提醒的是,最好是把冰水混合物放在塑料袋中進行冷敷,這比單純的冰或者用凝膠冰袋效果更好。冰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以避免凍傷。在受傷的頭兩天或者腫脹消退前,可以每天冰敷4~8次,每次15~20分鐘。

扭傷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才能完全恢復,隨著疼痛和腫脹的好轉,可以輕柔地使用受傷部位,逐步加力,沒有完全恢復前仍然需要避免劇烈運動,比如跑步,不然有可能再次受傷。假如2到3天后,孩子的扭傷狀況仍然沒有改善,請及時就醫。

四、流鼻血

流鼻血大家都碰到過,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時則更加見怪不怪。但就是這麼個常見的情況,很多人的處理方法卻錯得驚人的一致「仰頭止血」或「塞紙巾止血」。其實,止血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流鼻血」的急救方法

流鼻血是非常常見的情況。有數據顯示,5歲以下的孩子,大約30%流過鼻血;6到10歲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流過鼻血。

流鼻血的原因,可能是碰撞、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鼻粘膜的炎症,比如感染和過敏。此外,使鼻粘膜受刺激的因素,比如空氣乾燥等,也會造成流鼻血。其他少見的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礙、藥物副作用等等。

保持鼻腔黏膜濕潤和預防局部創傷,是預防孩子反覆流鼻血的最佳方法,如空氣濕度太低,比如低於40%時,可以使用生理性鹽水噴鼻,或者在兒童臥室使用冷式加濕器。還需要避免孩子摳鼻子,給孩子勤剪指甲,在孩子體育運動期間根據需要使用保護性面部護具防止受傷等等。

大多數孩子發生的流鼻血程度比較輕微,簡單按壓就可以止血。

孩子流鼻血時,讓孩子坐著,頭微微前傾,用大拇指和食指完全夾住孩子鼻翼,也就是鼻頭兩側柔軟的部分,持續按壓至少5分鐘,這個過程中不要停止壓迫來查看出血是否停止?壓迫5分鐘後,再輕輕地鬆開鼻子。如果再次出血需要再次壓迫,壓迫時間也要更長。

大部分孩子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止血,如果按壓10分鐘之後仍不能止血就需要看急診。孩子如果看上去臉色蒼白、虛弱、精神很差,或者有任何家長不放心的表現,都需要立即送孩子去醫院。

不要用紙巾塞住鼻孔,這樣壓力是不夠的,不足以止血,取出紙巾的時候也可能使血痂脫落再次出血。也不要讓孩子仰頭,這樣血液更容易流向後鼻腔,有可能誤吸進入氣管。

同時,在鼻子止血後30分鐘內,孩子不要劇烈活動,也不要讓孩子擤鼻涕和摳鼻子。

急救,傷口處理,熱痙攣,燙傷,流鼻血,扭傷,湯桶 燙傷,兒童安全

五、頭部外傷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甚至第一次放了個小臭屁,都是美好的驚喜。

但有的「第一次」並不那麼美好,甚至引發全員驚嚇,比如第一次墜落床下。事實上,不只是小嬰兒,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發生跌倒、墜落或其他一些可能傷及頭部的意外,孩子摔到了頭,第一步應該做什麼呢?

「頭部外傷」的家庭急救方法

孩子偶爾會頭部受傷,年幼的孩子可能從床上跌落,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在騎自行車或者滑滑板時碰到頭。頭部受傷可能是輕微的,但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孩子發生頭部損傷的風險呢?

首先,一定不要把任何年齡階段的嬰兒,包括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單獨留在換尿片的桌子、床、沙發,或者椅子上,強烈建議把嬰兒放在安全的地方,如嬰兒床和遊戲圍欄中,因為即使是剛出生不久,小寶寶也可能移動,並導致墜落。

當孩子會爬的時候,建議你為家中的樓梯裝上安全門,廚房、衛生間的門要隨時關閉,還要保證家具是牢固地靠牆放置,避免因為孩子的攀爬而傾斜或倒下,砸傷孩子。

不建議給寶寶使用圓形底盤式的學步車,也就是騎坐式學步車,因為這種學步車容易翻倒,有可能將寶寶甩出學步車造成傷害。如果想用學步車,可以買手推式學步車。

孩子在1歲後開始走路,並且樂於攀爬,因此,家中靠窗的位置不要放置凳子、沙發、櫃子等家具。而且,如果你的家住在一樓以上,家裡的窗戶都要裝上護欄,防止孩子跌落。

當孩子已經能在遊樂場裡自己玩耍時,建議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遊樂器具,並在適合的地面上玩耍。最後,強烈建議孩子在滑滑板車或騎自行車的運動中佩戴合適的頭盔。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孩子跌落、摔倒時發生頭部損傷的風險。

如果孩子發生了頭部損傷意外時,如從高處跌落或者發生頭部碰撞,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孩子呢?

首先,就地觀察5~10分鐘。

孩子摔落後,不要馬上抱起孩子或移動孩子,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就地觀察5到10分鐘。兒科急診應用研究網絡(PECARN)的標準,如果條件都符合的話,孩子不太可能有腦損傷,一般不需要做頭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對於2歲以下的兒童,如果他::

1. 精神狀態正常(清醒,對呼喚和輕觸有反應)。

2. 每個照料者都認為孩子的行為如常。

3.沒有發生過意識喪失(如果不是第4條中的嚴重創傷,受傷後短於5秒的意識喪失,不算危險因素)。

4.不是嚴重創傷(嚴重創傷是指:從大於0.9米以上的高度跌落;頭部被高衝擊力的物體擊中;導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沒有戴頭盔騎車時被機動車撞到)

5. 沒有額頭以外部位的頭部血腫。

6. 沒有顱骨骨折的證據。

對於2~18歲的孩子,如果他:

1. 精神狀態正常。

2. 沒有發生過意識喪失。

3. 不是嚴重創傷(嚴重創傷是指:從大於1.5米以上的高度跌落;頭部被高衝擊力的物體擊中;導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沒有戴頭盔騎車時被機動車撞到)

4. 沒有嘔吐。

5. 沒有嚴重頭痛。

6. 沒有顱底骨折的表現(顱底骨折的早期跡象包括腦脊液從耳朵或鼻子漏出,鼓室積血;顱底骨折的晚期跡象包括熊貓眼和耳後血腫,會在受傷後24小時才出現) 。

簡單地說,如果孩子能保持清醒、反應好、臉色正常、雙手雙腳活動自如、伸縮自如,沒有抽搐、面色發青或蒼白,也沒有神智不清等,就表示孩子損傷輕微,通常不需要立即上醫院。

雖然孩子可能因為短暫性的疼痛和驚嚇而哭鬧,但哭鬧一般不會持續超過10分鐘,而且接下來,他可以像平常一樣跑去玩耍,你就更不必太擔心了。

在少數情況下,輕微的頭部損傷也可能引起眩暈、噁心和頭痛,孩子也有可能嘔吐1到2次。

如果頭部有流血,可以先用乾淨的毛巾或紗布按壓止血,按壓要持續在5~10分鐘以上。

如果頭部只有腫脹,或者止血後有腫脹,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塊或冰袋,冰敷在腫脹的部位上,冰敷時間為20分鐘。

如果腫脹很明顯,可以在6個小時內每1~2小時冰敷1次,每次15~20分鐘。然後,繼續在家嚴密觀察24~48小時。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意識喪失、神智不清、抽搐、面色發青或蒼白、肢體不能活動、頻繁嘔吐、頭痛劇烈等,就建議立即撥打119求助。

在119到達之前,您需要這樣做:

1. 盡可能不要搬動孩子。特別是對於懷疑有頸部受傷可能的孩子,讓孩子保持現有體位,以免因為搬動而導致更嚴重的二次傷害。

2. 檢查孩子是否還有呼吸。如果呼吸已經停止,馬上開始為孩子實施心肺復甦術。

3. 如果有出血和腫脹,按照前面講的處理出血和腫脹的方法先進行應急處理。

4. 如果你覺得情況嚴重,也請記住:寧可在家耐心等待救護車的到來,也不要擅自移動孩子,把孩子送到醫院去。這樣也是為了減少因為搬動孩子而導致的二次傷害。

總結一下,即使你認為是輕微的頭部損傷,也應該在家繼續嚴密觀察孩子24~48小時,看看他是否出現了一些比最初意外發生時更嚴重的症狀。雖然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但一些看起來輕微的頭部損傷,也有可能逐漸發展為嚴重的腦部疾病(比如顱內出血)。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的任何一種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並完善相關檢查:

在平時一般清醒的時間段,孩子變得格外嗜睡或無精打采;或當孩子在夜間睡著時,你不能把他叫醒(這裡是一個檢查的方法,比如在摔倒的當天晚上,孩子入睡後,你可以試著在夜間把孩子叫醒1到2次,以檢查孩子的情況)。

孩子出現持續的頭痛,即使吃了對乙酰氨基酚也沒有好轉,或持續哭鬧不安,難以安撫,或者嘔吐超過2次。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是極輕微的頭部受傷後也很容易出現頭痛、嘔吐,但往往很輕微,持續幾小時就會好轉,一般嘔吐不會超過2次。

孩子的智力、協調能力、感覺,或者肌力,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如出現胳膊和腿無力、行走困難、走路姿態比原來顯得笨拙、口齒變得不清、斜視或看不清東西等。

在清醒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再次出現意識障礙、抽搐或呼吸節律紊亂,也就是呼吸不穩定。當你發現出現以上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六、昆蟲蟄刺

孩子對大自然總是好奇多於防備,尤其看見各種可愛的小昆蟲時,總欣喜地想要靠近。家長們可欣喜不起來,恨不得把這些可能蟄傷孩子的小昆蟲們盡數趕走。其實,要想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長應做好兩手準備,一是全面地防護,二是學會昆蟲蟄刺後的正確處理方法。

「昆蟲蟄刺」的急救方法

在戶外活動時,好奇愛動的孩子可能會被昆蟲螫傷。為了預防昆蟲的螫傷,建議在野外遊玩時,孩子要穿上護腳趾的鞋子、長袖長褲,並噴上防蟲的噴霧劑。如果看見螫刺性昆蟲,告訴孩子保持鎮靜,慢慢退後,迅速離開。

如果孩子被蜜蜂或黃蜂等昆蟲螫刺,刺仍在皮膚中,需要迅速將其取出,可以使用銀行卡或其他卡片,刮出螫刺。

昆蟲螫傷會引起皮膚局部的腫脹、變紅、疼痛,並且有灼熱感。

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幫助孩子減輕不適:

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涼水清洗,冷敷大約20~30分鐘,減輕腫脹及疼痛;並觀察孩子至少半小時,確認他沒有發生嚴重的過敏。

如果螫傷部位在孩子的四肢上,可以抬高螫傷部位。當孩子被叮咬部位搔癢明顯時,可使用止癢藥物。

如果孩子被蟄刺部位疼痛,可使用非處方類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不建議使用外用抗組胺藥,因為這些藥品會使皮膚對日曬敏感,導致孩子出現接觸性皮膚過敏。

有些孩子對昆蟲螫傷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醫學上稱之為全身性過敏反應。

孩子被蟄傷後突然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呼叫119:

1.發生呼吸困難,聲音變得嘶啞或開始喘鳴。

2. 面部、眼瞼、耳朵、手或腳等部位發生腫脹。

3.發生腹部痛性痙攣、噁心、嘔吐或腹瀉。

4.感覺頭暈或失去意識。這些都是嚴重的過敏反應,需要及時就醫。

急救,傷口處理,熱痙攣,燙傷,流鼻血,扭傷,湯桶 燙傷,兒童安全

七、氣管異物

氣管阻塞(被食物或其他物品卡到了氣管)是種容易突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危險情況,很多家長慌亂之餘,第一反應是去猛拍孩子背部,拍不出來就將手伸進喉嚨裡摳,殊不知這些做法不僅沒啥效果,還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先冷靜觀察,判斷情況的嚴重程度,再根據孩子年齡採取相對的急救措施,才是理智的做法。

「氣管異物」的急救方法

從兒童發育的角度來說,在6月齡左右時,孩子開始發展精細運動,比如能夠拿起小的物體,還常常會把它們放進嘴裡。正是因為有這個動作,很多物品對孩子來說,都是危險的。

美國兒科學會提示:彈珠、小橡皮球和乳膠氣球,需要密切注意。對4歲以下孩子來講,硬的、圓的食物,包括糖果、花生、熱狗、葡萄、葡萄乾、蘋果塊、堅果、爆米花、西瓜籽等,都可能被孩子嗆到氣管,甚至出現氣管阻塞的風險。

該如何預防氣管異物的發生呢?

孩子進食時要有大人的陪伴,教育孩子充分地咀嚼食物,進食時不要呼喊、說話,更不要在吃東西時玩耍跑跳,也不要在孩子哭鬧或大笑時,餵給孩子食物。

不要給孩子吃硬的食物(比如花生粒、熱狗或肉腸)、光溜溜圓滑的食物(比如沒有切開的聖女果、葡萄)、特別粘稠的食物(比如果凍)等。

避免孩子接觸小的玩具零件、硬幣等,也不要給孩子不符合年齡要求的玩具,還要告知家中的哥哥姐姐,不要給年幼的弟弟妹妹危險的物品,比如小的珠子等。

萬一孩子將異物吸入了氣管,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如果孩子能咳嗽,說明氣管沒有完全阻塞,讓孩子咳嗽,可以幫助異物排出。如果懷疑氣管裡面的異物有可能沒有完全排乾淨,需要急診就醫,進行評估,特別當你發現孩子呼吸困難、反覆喘息、持續咳嗽的時候,需要及時看診。

如果是1歲以上的孩子出現了雙手摀住喉嚨的動作,或者臉上有痛苦的表情,不能發出聲音,也就是不能哭,也不能咳嗽,但是他神智清醒,你就要高度警惕孩子發生了完全氣管阻塞,應立即採取腹部衝擊法進行急救,就是我們常說的「哈姆立克法」。

施救者配合孩子的身高站立或者蹲下,雙手環抱孩子,一手握拳,用另一手包住,在上腹部,也就是肚臍上方兩指的位置,向後上方用力地衝擊,也就是說,你從孩子背後環抱住他,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住拳方便用力,在孩子的上腹部用力地向自己的方向衝擊,重複地用拳衝擊孩子的上腹部,直到將異物排出。

如果施救過程中孩子失去了反應,需要馬上開始心肺復甦。這是非常緊急的情況,需要立刻撥打119救助,但如果當時只有一個人在場,先急救2分鐘,再撥打電話求助。

如果是嬰兒出現完全氣管阻塞,用拍背按胸法來解除阻塞。施救者要穩定地坐著或者單膝跪地,嬰兒臉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低腳高,嬰兒的腳朝著救助者的肩膀。施救者用一隻手托起嬰兒的下頜和頸部,這隻手臂需要穩定地放在施救者的膝蓋上,用另一隻手的掌根快速有力地拍擊嬰兒的雙肩胛之間的位置,用力連續拍擊5次。

然後翻轉嬰兒,進行5次胸部按壓。翻轉嬰兒時,拍擊的手放在孩子頭和頸的背部,另一隻手仍然支撐著嬰兒的頭部。然後雙手和雙前臂緊緊固定孩子的身體,翻個身,讓孩子仰臥在施救者的一隻手臂上,仍然頭低腳高位。另一隻手的兩個手指,放在孩子兩乳頭連線稍下方的正中的胸骨上,快速按壓5次,每次讓胸廓下陷的程度為4公厘左右。

重複這樣的動作,直到異物排出(請注意觀察嬰兒的口腔)。如果孩子失去反應,立即開始心肺復甦。這是非常緊急的情況,需要立刻撥打119求助,但是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場,先急救2分鐘,再撥打電話。

氣管阻塞解除後,你仍然需要帶孩子就醫,評估氣管中是否還有殘留的東西。

八、誤食藥物或化學劑

安全意識強的家庭,平日應該都會注意將藥品、化學劑等,存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著的地方,以防發生誤食。但萬一還是沒防住孩子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怎麼辦?催吐、喝水都是不靠譜的做法,正確的處理方式。

「誤食藥物或化學劑」的家庭處理方法

孩子誤食藥物或者洗滌劑、清潔劑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因為孩子能在家裡到處活動時,他們會學著打開儲物櫃並搜尋裡面的東西,若力氣與技巧夠,他們還能打開簡單的杯蓋或瓶蓋;在好奇心和口腔刺激的驅使下,還可能會使孩子將新接觸到的物品直接放進嘴裡嚐嚐,或者直接吞下,這些都可能發生誤食藥物中毒的意外事件。

美國兒科學會的健康兒童網站上有針對父母擬定的「安全規則」,幫助降低發生誤食的風險,這些規則包括:

1.家中的藥品,化學用品以及有毒的物品(清潔劑等),要放在高處或者鎖起來。

2.給孩子服用藥物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照醫囑服用。

3.飲料瓶內不要裝與其標籤不符的液體。

4.定期收撿物品。比如孩子要到祖父母家拜訪,建議他們提前收好危險物品等。

如果孩子在家中誤食了有毒的物質或者藥物,該怎麼辦?

鼓勵孩子主動吐出口中的藥物,保存好這些吐出來的東西,拿上剩下的藥物及包裝,立即帶孩子上醫院。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跟醫生說明:孩子誤食了什麼,什麼時間誤食的,誤食了多少等信息,這些信息非常重要,有助於醫生判斷孩子的情況。

為什麼在孩子誤食藥物或化學劑後,不建議家長催吐呢?因為有一些物質,比如洗滌劑、化工液體、水銀計中的液態汞、粉狀物等,這些物質催吐會導致消化道遭到到二次損傷。而且,如果在催吐的過程中,孩子嗆咳,嘔吐物嗆入氣管,帶來的風險也更大。

除非醫務人員建議,不要自己給孩子喝水、牛奶等任何液體,你要做的只是鼓勵孩子主動吐出口中的藥物,立即及時帶孩子就醫尋求幫助。

九、熱性痙攣

熱性痙攣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疾病,發作時會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凝視、身體四肢僵直或抽動等,令家長們恐慌不已,擔心孩子大腦受損傷,或是患上了重病。其實熱性痙攣並沒有這麼可怕,它的發作時間短,且並不會影響智力或損傷大腦。但作為家長,了解相關知識,學會正確的應對措施非常必要,這樣萬一孩子發作時,才能提供最科學有效的幫助。

「熱性痙攣」的詳解及家庭處理方法

Q1:什麼是熱性痙攣?

A:熱性痙攣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5歲以下兒童的發生率約2%~4% ,主要發生在12-18月齡。

熱性痙攣通常發生在體溫快速上升時,孩子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凝視、身體四肢僵直或抽動,絕大多數熱性痙攣持續時間小於5 分鐘,痙攣停止後,孩子可能出現短時間的意識模糊或困倦。

非常少見的情況下,熱性痙攣發作可能會持續超過15 分鐘,發作停止後,孩子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手臂或腿部無力或不靈活。

Q2 :如何診斷熱性痙攣?

A:當孩子出現發燒和痙攣發作時,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引起抽搐的原因,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或急性全身性代謝異常(如低鈉血症)。公認的熱性痙攣診斷標準包括:

1.出現痙攣時體溫高於38℃。

2.出現痙攣的年齡在6個月-5歲之間。

3.沒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炎症的證據。

4.沒有可能導致痙攣的急性全身性代謝異常。

5 .既往有無熱痙攣的病史。

Q3:熱性痙攣的病因是什麼?

A : 熱性痙攣的發生可能與尚未發育完全的神經系統容易受到發燒的影響及潛在的遺傳易感性有關。某些感染(如引起幼兒急疹的人類單純皰疹病毒6 型)、疫苗接種(如麻腮風疫苗)導致的發燒更容易合併熱性痙攣。如果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以往有過熱性痙攣,那麼孩子發生熱性痙攣的可能性更高。

Q4:熱性痙攣會損害大腦嗎?

A:熱性痙攣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不會導致腦損傷或影響智力。真正可能危害到孩子的意外情況其實是窒息,也就是嘔吐物或者其他的異物在孩子神智不清的時候滑入呼吸道、堵塞呼吸道,造成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為了在孩子突發痙攣時能得到最安全的護理,家長們應該學習並掌握正確的應對措施。

Q5:孩子出現痙攣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A:如果孩子發生痙攣,要採取以下行動,防止孩子受到傷害:

1.把孩子放置在地板或者硬板床上,遠離堅硬尖銳的物品,確保周圍環境安全。

2. 讓孩子側臥,把孩子的的身體和頭轉向一側,避免誤吸唾液和嘔吐物。

3.不要把任何東西放進孩子嘴裡,也不要嘗試阻斷抽動。

4.記錄時間,如果痙攣發作超過5 分鐘,撥打119 。

Q6:如何區分單純性和複雜性熱性痙攣?

A:單純性熱性痙攣:是最為常見的熱性痙攣類型,表現為全身強直或抽搐,持續不到15分鐘可自行停止,24小時內發作不多於1次。複雜性熱性痙攣:發作不對稱,局限於單側肢體,持續超過15分鐘,或24小時內反覆發作。

Q7 : 發生熱性痙攣後,需要做哪些檢查?

A:對於具有典型病史的單純性熱性痙攣,如果發作後孩子的精神和一般情況迅速恢復平常狀態,最重要的是醫生詳細的體格檢查,目的是尋找發燒的原因、評估神經系統的狀態。體格檢查正常的兒童,絕大多數無需進一步檢查。

但是如熱性痙攣發作時不滿1歲,特別是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 ),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VC13)接種不全或免疫狀態不明的孩子,即使是單純性熱性痙攣,還是應謹慎住院留觀和評估,完善腰椎穿刺等檢查,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炎症。

對於複雜性熱性痙攣,必要時需要考慮進行腦電圖和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

Q8:孩子會發生多次熱性痙攣嗎?

A:有可能。首次熱性痙攣後,有30%-35% 會出現反覆發作。首次發作年齡小於1歲、1級親屬(即父母或孩子的同胞兄弟姐妹)有熱性痙攣史、低熱狀態下出現痙攣發作、或發燒與痙攣發作之間間隔較短,是熱性痙攣反覆發作的危險因素。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特徵,那麼再次出現痙攣的可能性不到20% 。

Q9:退燒藥可以預防熱性痙攣嗎?

A:不能。退熱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緩解發燒造成的不適,但研究發現它們並不能阻止熱性痙攣的發作。因此有熱性痙攣的孩子不需要更積極地用退熱藥。

Q10:熱性痙攣會發展為癲癇嗎?

A:有過1次單純性熱性痙攣、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癲癇發生的風險為1%-2% ,僅僅略高於一般人群。但如果有複雜性熱性痙攣,或發生熱性痙攣前有發育異常的情況,家族中有癲癇患者,那麼癲癇的風險接近5%-10% 。

Q11:孩子反覆發作熱性痙攣,需要服用抗痙攣藥物嗎?

A:抗痙攣藥物,請進一步諮詢神經專科醫生,權衡用藥的風險和獲益。

推薦閱讀
小六生在公園玩遭路人用「瓦斯噴槍」燒到3度灼傷!家屬心痛:跟你們有深仇大恨?
孕婦嫌吵朝1歲童潑「麻辣燙」!小孩意外燙傷怎麼辦?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1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