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實驗:父母有沒有「努力」,孩子的態度和表現差很大!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經典音樂盒心理實驗
有一項有趣的兒童實驗,想要看看父母的「努力」與否,會不會影響孩子面對任務的心態與作為。實驗者請一對父母「努力」嘗試的打開難開的音樂盒給他的孩子看,相比另一對父母「不太努力」嘗試打開南開的音樂喝盒給他的孩子看,接著,實驗者請父母藉故離開那個空間,把那個難開的音樂盒交給孩子。
實驗者以錄影機看著被獨留一人在空間的孩子和音樂盒,可以看到:努力父母的孩子會努力嘗試打開音樂盒,而不太努力父母的孩子就隨便摸摸音樂盒,沒有太多努力的嘗試。
觀察學習的魔力
所以說,父母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與其跟孩子講道理,父母對「那件事」的態度,將深深影響孩子對「那件事」的態度,譬如說: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學歷不太在意,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表現也會馬馬虎虎,如果父母對生活非常有紀律,孩子也會透過觀察學習,模仿父母的自律,對自我有較高的要求,例如:堅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待辦事項。
不要馬上抱起孩子
像是過年期間,我觀察到一個場景是,許多親戚來家裡拜訪,只要看到孩子稍微滑倒,我們一群大人就會發出「啊啊啊」驚恐的聲音,還會看到大人飛奔去抱起孩子,說著「不痛不痛」並輕輕地拍拍孩子。但其實孩子可能沒有這麼痛,是大人那嚴肅緊張的氣氛,使他嚎啕大哭起來。
這會導致孩子以後只要一摔跤,就要大人立刻來抱、安撫。或許可以慢慢嘗試讓孩子自己待著,媽媽在一遠處看著孩子,對他微微笑說「沒事呀!對不對?」讓孩子學習自己站起來,媽媽再跟他說「你好棒唷!」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內在酬賞(讚美)比外在酬賞(獎品)更持久、也更有效果。
六個月的孩子可以慢慢放手
針對六個月以前的孩子,由於骨骼和肌肉發展尚不全,可以多抱,密集地與照顧者身體接觸可以安全依附關係,對孩子未來社交和情緒調節都有良好的作用。哈佛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必須體驗痛苦的滋味,才能養成堅韌的心理素質。」總之,孩子是需要經歷挫折和失敗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督促
我們以為孩子需要我們,但其實我們也依賴著孩子,不管孩子長到幾歲,還是覺得他不夠懂事,什麼事都想給孩子叮嚀一下,永遠把他們當作我們的小朋友。然而,孩子卻總是嫌我們囉唆,他們可能因為不想讓我們擔心,開始報喜不報憂,這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是雙向的,從一開始孩子大量倚賴著我們,到他們長大後,變成是我們沒有一刻不想起孩子孩子。最好的父母樣子是,提得起也放得下,我們仍然保留自己的生活,依然在自己的生活上「努力」著,除了繼續精彩自己的人生體驗之外,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作為榜樣。孩子的出現,使我們更精進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是遇到這7種父母!
孩子咬指甲、咬人,原因多是出在家長身上?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2022高雄全新智能自助住宿體驗–西悠巢旅,近高雄車站館,享受無時無刻都便利的智能入住模式 ,全家出遊GoGoGo🏃平日四人住宿每人只要$600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責,請直接聯繫旅館,不用透過放心玩[email protected]呦‼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媽媽的斜槓生活更需要滴雞精守護!呵護自己 照顧家人就靠滴雞精!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沒有孩子的他,體驗一日育兒生活,驚訝:這竟是媽媽每天的日常!
作者\南亨到 孩子有三種口頭禪:「我要」、「不要」、「討厭」 在執行育兒任務的前一天...
14歲女兒遭網路詐騙近一萬元!爸媽如何防範類似事件?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一名爸爸日前分享,女兒上了國中後,因為通勤需要聯繫,所以家中開始讓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