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出現3種跡象,可能正在培養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出現3種跡象,可能正在培養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教育是一個人從兒童到達成年人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很多人都會被教育所困擾,本文我們就來討論一個問題,就是當你為人父母時,是否應該無休止的滿足子女的要求呢?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既然將其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也自然而然應該將最好的生活帶給他們。

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在童年時,由於沒有受到好的物質生活滋養,所以導致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不想讓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轍,所以會竭盡全力的滿足子女的各種要求。

在心理學領域當中,相關學者們認為,溺愛行為是作為監護人的家長與兒童之間的一種不健康的關係特徵,如果長時間的溺愛自己的子女,那麼極容易導致自己的子女變得沒有教養。主要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很難適應周邊環境。所以即使他們成年,也很難在社會當中立足。

假如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出現了這樣三種跡象,那麼你很有可能正在培養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一、做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也會依照自己的意願做出行動

很多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當中的子女,經常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身邊的長輩常常十分地疼愛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讓他們開心,這也就導致他們會陷入一種錯誤的思維,即身邊的人都會十分寵愛自己。

作為父母,假如真的處處都慣著孩子,都按照他們的意願行動,這反而是在害你的孩子。因為當他們陷入這種錯誤的思維慣性之中,就會在社會當中變得蠻橫無理,即便是與自己的同齡人相處時,也會顯得十分驕橫,這是十分不利於他們與人相處的。

具體表現就是做事情只顧自己,而不會去設身處地考慮身邊人們的感受。我們知道,作為社會當中的一員,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少不了與外界的接觸,無論是長輩還是同齡人,只有分享才能夠讓彼此更加的熟悉,讓自己更快地適應整個社會。

然而一個做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是難以很好地進行這樣一種過程的,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相關思維以及行為的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加無私。

二、言談舉止不講禮貌,公眾場合也絲毫不會收斂

在發展心理學觀點當中,當一個處於幼年的個體在成長當中時,其身邊的人與環境會對其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在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名為“觀察學習”的理論,指的就是子女會學著自己父母的言行去進行各種行動。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

三、那些被過度縱容的孩子,也會表現得比較缺乏教養

很多家長習慣於無條件地滿足自己子女的各種願望,然而一旦這種愛變成了縱容,那麼最終你的孩子性格便會變得十分難以控制。他們會通過大哭大叫、甚至是對你動手來表達自己的願望,事情一旦到了這個地步那麼就是十分難以收場的。

被家長過度縱容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之後,進入社會也會難以與身邊的人相處,最終依然是受到身邊人們的排擠。所以作為家長,滿足孩子的願望可以,但是一定要說清楚,讓其明白收穫也是有代價的。

推薦閱讀
教養三大忌,很難教出懂事的孩子
5個NG教養方式!沒有盡心盡力在當爸媽,孩子都感受得到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