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9歲兒謊稱遭綁架詐騙母親3萬元!媽媽心碎,平時的保護究竟是疼愛還是溺愛?

19歲兒謊稱遭綁架詐騙母親3萬元!媽媽心碎,平時的保護究竟是疼愛還是溺愛?

家庭教育,教養,詐騙,綁架,溺愛
來源:ETtoday新聞雲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編按:「媽救命…」新北市新莊區一名男子日前傳訊息給母親求助,稱自己遭人綁架需要贖金,男子的母親心急如焚馬上報警,不料警方調查後發現根本沒有綁架,原來是男子因在外欠債,假裝被綁架企圖詐取媽媽的錢財,結果一出也讓媽媽傷透了心。

這名19歲的王姓男子,先是傳訊息給媽媽說「媽救命…他們要把我帶走!拜託您救救我…」男子的母親一開始還以為兒子在開玩笑,立刻回了句「什麼啊」並打電話,卻馬上遭到掛斷。

過了半小時後,王男又仿冒歹徒的口吻說,男子因為欠債3萬元遭押走,並囂張稱「3萬塊現金保你兒子一隻手!不用跟我玩花樣!該有的我們都有,我們也不怕!」母親看到這則訊息後感到焦急,怕兒子被撕票,馬上依照指示匯款並奔向派出所求助。

警方不敢大意馬上追查,透過監視器卻發現王男人沒事,還騎車到處晃。搞了半天,原來一切都是男子的自導自演,他在外積欠3萬元的債務,但沒有工作無力償還,所以便把歪腦筋動到疼愛自己的媽媽身上,假裝遭擄人勒贖而讓媽媽給他錢還債。

男子此行為已然觸法,警方便依詐欺、誣告等罪名送辦。而王男的母親得知消息後也傷透了心,她平時擔任接案的清潔婦,收入雖不多但總會拿一部份給兒子當生活費,也不會強迫王男快去找工作,不過這份母愛換來的卻是兒子想從她身上拿更多的錢,令人感慨。

推薦閱讀:造假台大學歷騙父母千萬元!兒:那是他們虧欠我

而這名19歲的男子利用母愛詐取錢財的方式固然不可取,但他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可能也是仗著媽媽對他的疼愛,甘願鋌而走險並對媽媽予取予求。

過度溺愛、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會為了孩子好而替他們準備好一切,如果在物質上一直放任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給的是「理所當然」,習慣安逸而不知進取,最後更有可能因此走上歪路。


許多父母成長過程辛苦,總希望能提供小孩「無後顧之憂」的物質生活、為他設想未來,想要孩子「過得比我好,活得比我更強」!然而,並不是每個父母的期待都可以如願以償。

阿慶夫婦經營麵店,生意不錯。看專科剛畢業的兒子當兵回來後,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建議他:做小吃比較賺錢,拿原有店面做早餐店。兒子嫌老麵店裝潢不夠雅致,認為年輕人開的早餐店應該要有自己的風格。兩老為了兒子前途,花了一筆錢在附近為兒子頂下一間早餐店。

兒子為裝潢幾坪的店面就花了五十萬元,裝潢費也由兩老買單。不到三個月,兒子大嘆「做不下去了」,做早餐店四點鐘前要起床,他有時會與朋友混夜店,早上根本不能夠起床開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累積不了常客,他「痛不欲生」地想要收攤。

兩老捨不得裝備全都泡湯,早上替兒子起來賣早餐,中午到晚上還要煮麵,工作過度,老父差點過勞,只好忍痛收掉。兒子說他想要做比較自由的工作,兩老又弄了一部計程車,開了半年後,只換來一疊未繳的罰單,連車也沒了。因為兒子在等排班時,和前輩們學會賭牌,賭贏了自覺不必載客,賭輸了則沒心情載客,最後把車也抵押掉了。「我們以前很苦,想讓他好過一點,讓他多讀點書,也努力幫他在事業上鋪路,怎麼他會變成這樣呢?」

推薦閱讀:比爾蓋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直接砸重金他們終將一事無成」

別只為孩子好,卻不教他如何做個好小孩

身為老銀行主管的老張,在女兒大學畢業後就用自己的人脈安排她進「友行」當理財專員,女兒當上班族後每天都衣著光鮮,熱愛出入時尚派對,老張引以為榮。他以為,女兒吃住都是家裡的,多買些東西有什麼關係?不過,某天一時好奇偷偷拆封女兒的信用卡帳單,老張的血壓一時升高:「她竟然欠了銀行二十萬元!」他精明的腦袋一算,怎麼得了,信用卡的循環利率是高利貸啊!

仔細詢問女兒,才發現他看見的只是其中一張卡,還有另外五張!欠債總共有一百萬元。他跟女兒說,爸爸先幫妳還,那妳每個月要從薪水中還錢給我,而且還要加上「銀行公布之最低利率」的利息,他想,這應該是雙贏了吧。不過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女兒每個月薪水根本不夠還,不多久他又發現,女兒連續又刷爆三張信用卡,他說,他遲早有一天會為了女兒買的名牌貨而中風。

別只為孩子好,卻不教他如何做個好小孩

家長一味要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好,卻不教他們怎樣做個好孩子,結果孩子卻被寵壞了。對自己的一切都很講究,但對別人的任何感受都麻木不仁。有位心理學權威曾說過:「過度溺愛和要求完美對孩子的傷害,和精神虐待與暴力相向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足以等量齊觀。」

推薦閱讀:「契可尼效應」富養不是用錢養!父母看見並在意孩子的需求,就是富養

做牛做馬的父母們,真該冷靜想想,什麼該幫忙,什麼不該幫忙,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在孩子做錯事時,若有辦法忍住暫時袖手旁觀,而不是急著出去代打,恐怕他的人生會多出一番韌性來。孩子會在自力更生的奮鬥過程中,學會「給」不會比「取」不愉快。只有自己追求的人生,才是自己的。父母的手,只是推動搖籃的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