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上學時,文具容易忘東忘西、丟三落四該怎麼辦?

孩子上學時,文具容易忘東忘西、丟三落四該怎麼辦?

忘東忘西,健忘,承擔後果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愛寶貝親子網

『媽媽,我的橡皮擦不見了,幫我買一個~』、『你怎麼東西不見都不知道呢?!』,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生活中,明明文具又沒有「長腳」,怎麼老是消失或離家出走呢?而且詢問孩子時也總是一問三不知,到底孩子是故意的還是健忘?

在解決孩子的行為前,我們可以先想想幾個情境:

1.經常幫孩子安排生活中大小活動的時刻及準備物品。

2.孩子的文具或玩具很多,當遺失或損壞時又可以更換新的。

3.常常會聽到孩子說『爸~媽~幫我找一下』,甚至是東西在眼前卻找不到。

如果上列3個情境有2個以上符合,則可能會造成孩子容易丟三落四、忘東忘西或者經常性遺失。

當孩子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有人幫忙提醒及記得即將發生的事情,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習慣依賴大人的幫忙,然而於學校生活中,老師及同學不太可能會時刻提醒,因此就會導致孩子較不會自主地去檢查東西是否有漏帶或遺失。若東西遺失時,回家後雖然會被責備但又可以拿到新的,那又何必珍惜原本的物品呢?

推薦閱讀:整理書包也不會有好事發生,所以孩子習慣忘東忘西?

忘東忘西,健忘,承擔後果

因此,要減少孩子文具消失或健忘的頻率,可以嘗試下列方法:

1.勇於放手,培養獨立: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父母試著放手,不要幫孩子太多,增加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養成記得自己事務的習慣。特別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可以減少提醒的次數及協助的比例,在提醒時也須請孩子當下立刻覆誦內容,以確定他是否了解,避免孩子習慣聽大人說及等大人做。

另外,讓孩子適當的承擔行為背後的結果,而非父母即刻的介入及解決問題,像是東西不見的不便利性及懲處,可能需要和同學或老師借橡皮擦,或者只能用以前使用過的文具,甚至是可能無法完成大人希望他完成的事情。

2.建立規則,養成習慣:

在拿到新文具時,請孩子貼上名字標籤,讓孩子了解此物品屬於自己的,必須要負責保管好。倘若東西掉了,方便老師及同學找到主人。也可以嘗試與孩子說明每個物品的『壽命』,例如:鉛筆約1個月,橡皮擦約3個禮拜,尺約3個月等等,當文具不見了或因人為疏失而損壞,則只能用舊的或二手的,提升孩子珍惜物品的動機。

此外,讓孩子自己練習清點攜帶的文具及收拾書包,了解自己書包中的所有物品的種類及數量,避免孩子搞不清自己有哪些文具、各有幾個的情形,且照著聯絡簿或清點表單確認書包中的物品是否帶齊,將可以減少孩子忘東忘西的頻率。

推薦閱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透過遊戲中訓練,獎勵制中提升參與度

3.訓練眼力,減少遺漏:

當孩子的視覺搜尋或前景背景較弱時,則容易導致明明知道東西掉了,卻找不到的情形。建議可以增加跟孩子玩丟接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活動,也可以提供大家來找碴、找出躲藏的圖或『尋找威利』等相關小遊戲,練習孩子的眼球追視動作及搜尋效率,提升孩子的眼力。

而於生活當中,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也別急著直接拿給他,可以先幫他縮小搜尋範圍,鼓勵他再試著找找看,並可以引導由固定方向逐一搜尋,例如:從左至右、從上至下找,而非毫無方向的胡亂尋找,將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功經驗。

忘東忘西,健忘,承擔後果

孩子找不到東西不是不乖或調皮,而可能是找不到方法,導致經常被誤會,甚至是被貼上標籤。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單只是像秘書的角色,總是不斷提醒孩子或者幫忙採購補足文具,而是要協助孩子找到問題的源頭,帶著孩子一同改變,才能夠找到那塊能夠幫他擦掉標籤的橡皮擦。

愛寶貝親子網】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上學去!橡皮擦總是找不到?怎麼辦?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Reese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IBABY愛寶貝親子網

IBABY愛寶貝親子網,是一個提供豐富兒童安全知識及觀念的資訊平台,希望讓更多家長及孩子的照顧者在這個平台內獲得更多安全的觀念及回饋。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