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孩子老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職能治療師「十招」培養專注力

孩子老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職能治療師「十招」培養專注力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育兒資訊,教養,親子教養,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張旭鎧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上課老是不專心」,但到底孩子是注意力不夠,還是專注力不足呢?事實上,我們一般所說的專注力指的是:「高階的專注」不僅要專注的有品質,還要專注的持續。

從中文來看,「專注力」和「注意力」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對一件事專心及投入的程度,不過,嚴格一點來看,「注意力」是英文 attention 的意思,也就是大範圍的注意,例如:拍照時拿起相機,大略看一下畫面就按下快門,並沒有細心注意光線或調整被拍者的角度:

「專注力」是英文 concentration 或 fouce 有集中注意力的意思,就像拍照時,不但很認真構圖而且能夠準確對焦拍出好照片一樣,兩者不太相同。

專注力是完成事情或學習新事物重要的基礎,例如:一個孩子要學會寫字,必須專心看、專心聽、專心練習,才有可能在有效率的時間內學會寫字,不然可能光是學會一個新字就要花上很久的時間。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

那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呢?以下十招:

一、一次做一件事

不要同時交代孩子做好幾件事,而是把事情拆開來,一次告訴他做一件事。

例如:「現在二十分鐘內請你先把國語作業寫好,等寫好我再告訴你要再做哪項功課。」

如果孩子中途又問起別的功課或想做別的事,您可以先告訴他:「等你做完國語,再做下一項功課,或是等你寫完,我就讓你去做。」

推薦閱讀:有效讓孩子專心,三方法教出專注小孩

二、閒雜人等迴避

教導孩子要固定一個標準,例如:媽媽的標準或奶奶的標準(以主要照顧者為主),其他家人盡量不要介入或發表意見。

三、適度獎勵

如果孩子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給予口頭獎勵或是大力擁抱他,讓他知道家人讚賞他這樣的表現。原則上,物質方面的獎勵,偶一為之就好,盡量不要常用買東西來獎勵他,否則會讓孩子覺得如果沒有買什麼東西給他,他就可以選擇不要做。

四、找出不專心原因

從人、事、時、地、物,幫孩子找出不專心的原因,然後一一排除它。

「人」孩子寫功課時,周圍有人走來走去、有人講電話講得很大聲、弟弟妹妹在旁邊玩遊戲等。

「事」孩子的世界裡,他也有很多事要忙碌!昨天的模型還沒拼好、同學的電子郵件還沒回等等,瑣事縈繞在腦海中,心思也就不在該注意的事物上。

「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中,當屬早上精神最好,此時的注意力也最容易集中,而傍晚孩子從學校或安親班回家後,相對地,注意力是無法完全集中的。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

「地」選擇一個適合孩子專心的地點是很重要的!而書房的設計也要注意,孩子想要拿參考書時,若必須離開椅子,這路途中可能有許多讓孩子分心的事物。所以不僅要注意地點,地點的設計也是重點。

「物」當孩子要寫作業時,桌上就應該只放當下用得到的物品,如筆、課本、作業簿,若此時桌上還放著點心、玩具、故事書等,孩子做作業時,眼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走了。

選擇一個適當的專心地點很重要,孩子寫作業時,桌上應該只有筆、課本、作業簿等,點心、玩具等都應該妥善收藏,以免影響孩子的專心度。

五、找出能幫助孩子的輔具

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老師的照片會變得更專心、有的孩子看到書桌前的「備忘小紙條」又會繼續專心寫功課,這就像有的大人需要喝幾口咖啡,就能精力充沛做事一樣,家長可以協助孩子找出能提昇他專心的方法。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

六、培養孩子閱讀樂趣

讓孩子習慣經常閱讀,讀什麼都好,可以先從繪本、故事書、漫畫、笑話、報紙入門,然後再慢慢進入文字量多的書籍,讓孩子習慣看到文字就想閱讀,有能力閱讀。不過,要記得盡量讓孩子自己主動去讀,等他讀完再讓他說給大人聽,而不是大人唸給他聽,不然,最後也只是大人讀了很多書。

七、聽音樂,加強聽覺訓練

加強聽覺的訓練也是培養專注力的方法,所以讓孩子專心聽音樂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不一定要聽什麼樣的音樂,流行歌、兒歌都可以,培養他偶爾進入音樂世界,訓練他專心聽音樂的習慣。

推薦閱讀:「聽聲辨位」尋寶趣,從遊戲中刺激小孩認知與挑戰

八、建立運動好習慣

六歲以前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以上,六歲以後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至於運動項目,家長可以盡量多變化,例如:跑步、打球、戶外運動、在安全地板上翻滾等都可以,重點是讓孩子有跑跑跳跳、伸展肢體的時間,而不是強調技巧,如球打多好、跑多快等。運動不僅能增進身體健康,消耗過多的能量,也能增強孩子的肌耐力,建立專注力的基礎。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 九、收集醫療、教育資源

不管是問醫師或老師或是自行上網找資料、看書,都可以收集到很多訓練孩子專注力的資訊,家長可以整合這些資訊做好的判斷,而不是胡亂猜測孩子可能有問題,但是又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解決。

十、有時讓「分心」來轉換情緒

「分心」看起來好像是負面、很不受歡迎的狀態,但事實上,分心有時也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是一個休止符或轉換情緒的按鈕,當孩子已經心不在焉時,那就給他五或十分鐘先去分心,看要先起來動一動,或是吃小點心,然後再讓他重新回來功課或家事上。

教養,專注力,注意力,過動,專心,獎勵

新手父母】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阿鎧老師5分鐘玩出專注力暢銷修訂版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