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15歲前成長期「4個階段」的友誼發展,對建立人格有4個重要意義!
在孩童時期,最幸福的時刻,可能就是莫過於放學後,丟下書包,與小伙伴瘋跑瘋玩的情景了,在那一刻彷彿什麼煩惱都沒有。當你在屋子裡憋得發悶的時候,小伙伴在樓下叫你出去玩,我想你會瞬間的打起精神來,衝下樓去。
對於大人來說,在社會中進行很好的人際交往,對於身心健康的發展和情感的聯結非常重要,同樣的對於孩子來說,小伙伴的出現和陪伴,也是在人生中出現的要學習的必修課。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需要友誼的建立,也是需要精神的共鳴。心理學家認為,童年期“友誼”的發展,對於人格的建立以及社會性的建立,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許多心理學家對兒童與同伴的交往都做過研究,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沙利文,根據人際關係對於人格特性的影響,將個體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前青春期、青春初期、青春後期等六個階段。當能夠完整的經歷這六個階段之後,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狀態,也就代表著人格發展達到了成熟。
另外一位心理學家Lev Vygotsky提出了:“Advanced Psychological Function”的概念,明確了社會文化對於人類交往的製約。他認為人的 Advanced Psychological Function,是在與周圍同伴的交往中逐漸發展和建立起來的,使用工具以及語言等符號,提升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使得人們的心理機能走向了高級。
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性質的友誼的建立,對於童年時期來說,與夥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意義。
童年期夥伴的交往
1、擺脫自我中心,增加良好品性的發展
自我為中心是孩子早期發展具有的心理特徵,表現為自私、獨占、驕縱等特點,對於人格的發展和建立都有負面的影響。在與同伴的社會交往中,共同的遊戲和活動,要求個體必須去遵守規則、承擔責任,從而去團結親密,學習謙讓、助人為樂的好品質,提升個體的社會責任感。
2、認識社會角色,有利於自我概念的發展
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常會通過一些遊戲來進行角色的扮演,在扮演的過程中就會體會到不同角色帶來的角色期待是什麼,並且會在同伴的評價中,了解到自我的信息。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逐漸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形象和地位,這對以後社會的交往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3、增強感情的支持,促進心理的健康
對於兒童來說,情感的支持更多的將家庭轉移到社會,從同伴中獲得友誼,有煩惱了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有快樂了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情感上的交流,會滿足孩子獲得歸屬感的心理狀態,同伴的支持和尊重,將會成為他們強大的精神寄託。心理學家認為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利於心理健康的發展。
4、促進社會技能的發展
走入社會是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事情,童年時期與同伴的交往,能夠促進社會意識的形成,在交往中學會如何處理與他人的矛盾,以及與他人的分享,並且在外界反饋的信息中,掌握交往的技巧。專家認為童年的同伴交往將影響以後的社會關係,在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兒童,在將來的社會交往中,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童年中友誼的發展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們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情感上良好的聯結,是個體的一種心理需求。對於兒童來說,友誼也在逐漸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一旦被孤立,也會感受到痛苦和傷心。但是總體上來說,童年的友誼是更加單純和乾淨的。
兒童對於友誼的認知是在不斷的經歷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是一個逐漸形成的一個過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歲
這個階段並沒有形成確切的對於友誼的概念,在幼兒園或者是在其它環境下,認為與自己一起玩耍的就是好朋友,這是一個短期的遊戲夥伴。
第二階段:6-9歲
此階段是單向的幫助關係,更多的體現的是索取的過程,也就是在交往中,與自己的行為和活動一致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
第三階段:9-12歲
此階段是雙相互助的階段,不再單純的追求與自己的一致性,也能夠接受友誼的相互性。
第四階段:12歲以後
這個階段友誼的認知和發展都得到了提升,彼此之間會建立信任和尊重,能夠面對沖突和分享,共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排他性。
影響選擇朋友的因素
與人交往或者說能夠與一些人成為朋友,也是具有一定的選擇性的,成人世界裡我們喜歡交往那些喜歡我們的人,不用年齡的選擇的傾向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這個選擇性是處在動態變化的過程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相互或者臨近
從心理學人際吸引的角度來說,成人在心理上更容易與熟人產生情感聯結狀態的,這個影響因素是熟悉和臨近。對於兒童交朋友來說,客觀條件使他們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例如是同桌、鄰居、父母是好朋友等等,這在無形之間創造了彼此之間的接觸機會,更容易成為朋友,年幼的兒童更多的因為此因素,而去選擇交往。
2、行為、品行、成績
兒童會以自身的行為傾向去選擇朋友,也就是選擇與自己更加接近,互相能夠產生共鳴的這樣的人做朋友。具體調查顯示,對小學生來說,更多的是以行為、品行、學習成績等方面,來進行結交朋友的。
3、人格的尊重、心理的和諧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交朋友更加的在意精神世界的交流,情感性的比重逐漸的增加。人們對於自身有尊重的需求,有情感的需求,因此在選擇和交往朋友的過程中,這些因素佔據了主導的地位。
兒童交往的人氣特點
在成人的世界中,有合群、有排擠,但是只要是涉及到與人交往,這些問題都是很難避免的。同樣對於兒童來說,在同伴中的交往,也會形成不同的人氣特點。
受歡迎的兒童:學習成績好,有主見,能夠進行很好團隊合作。不受歡迎的兒童:對人不友善、表現出具有攻擊性、缺乏合作的能力受忽視的兒童:具有依賴性,常表現出退縮、安靜,容易被忽略和忽視。
之所以兒童的交往會形成不同的人氣特點,主要取決於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以及與同伴交往的策略,指導孩子改善不良的人氣特點。對於不受歡迎的孩子來說,是需要家長去引導和改善,否則會在以後的交往中,面臨問題。
1、直接干預:直接性的去進行干預,引導孩子去與他人正確的交往,創造條件發揮優勢,提高社會交往的技能。
2、提高成績及自身價值:提高學習成績或者是提高某一方面的特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身價值,從而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
3、發揮集體的作用:創造一個和諧的交往氛圍。
兒童交往的發展趨勢
從親子關係到朋友關係,是一個由家庭向社會的一個轉變,從嬰兒時期到青春期人際交往是在發生著變化的。兒童與父母的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漸的下降,與夥伴的交往卻在不斷的上升。而與老師的交往,在12歲之前是呈上升趨勢的,在12歲之後形成緩慢下降並趨於平穩的趨勢。
也就是在隨著年齡的增加,個體與同伴的交往會更加的密切,與此同時疏遠了父母的交往,不再像小時候,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註釋:
Advanced Psychological Function:是在同周圍人的交往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受人類的文化歷史所製約的。人使用物質工具進行勞動操作,使自己脫離了動物世界,同時人又使用符號、詞、語言等精神工具進行精神生產,使其心理機能發生質的變化,上升到高級階段。
推薦閱讀:
這3類孩子容易「沒朋友」有沒有你家孩子?
5個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無意間用到了嗎?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2022高雄全新智能自助住宿體驗–西悠巢旅,近高雄車站館,享受無時無刻都便利的智能入住模式 ,全家出遊GoGoGo🏃平日四人住宿每人只要$600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責,請直接聯繫旅館,不用透過放心玩[email protected]呦‼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
口罩摘掉?繩子拔斷?要小孩把口罩戴好怎麼這麼難!教你3妙招解決!
文/三寶媽Claire 時至今日,疫情嚴峻到超乎我們的想像,接連著好幾天爆發本土確診案例破...
女廁換衣遭5歲男童闖入!媽媽不道歉發生激烈爭執,給孩子正確性教育有多重要?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獨自帶孩子出門,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包辦,但若年幼的孩子要上廁所,你...
愛家的奶爸就是帥!超養眼男星們的育兒法大公開
女明星的育兒日常相信有非常多人愛追蹤,但其實來一個真心話老實說,愛家又會幫忙照顧孩子的奶爸才更是...
當孩子說出「妳不要再罵我媽媽了!」看見家庭中言語暴力的可怕
作者/Psyche賽心姬 知名歌手周杰倫的「別再這樣打我媽媽」一首歌,描述孩子目睹媽媽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