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企劃

新生兒的誕生總是讓人雀躍,看見寶寶的笑容,身為家長再累都值得!不過寶寶的皮膚很脆弱,很多爸爸媽媽會疑惑,怎麼應該嬌嫩的寶寶皮膚,出現一顆顆小紅疹,看起來油油黃黃,還有皮屑脫落?恐怕是脂漏性皮膚炎惹的禍!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六個月以下嬰兒

柏仁醫院洪國欽主任醫師指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而慢性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六個月以下的嬰兒,部位為皮脂腺分佈稠密的頭皮、眉毛、鼻子,或是包尿布的區域,成年人則約有3-5%的機率發生。

嬰幼兒因為受到來自媽媽的荷爾蒙影響,皮脂腺特別旺盛,幾乎每個寶寶都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困擾,常常可以看到寶寶頭皮上,有一塊一塊又油又黃的皮屑,通常六個月以後,因為寶寶體內來自媽媽的荷爾蒙慢慢消失,情況會漸漸改善。

想要寶寶快快好,不要盡信偏方

但每個寶寶都是媽媽心頭肉,看著孩子滿頭「瘡痍」,多會希望可以透過其他方法,幫助寶寶快點痊癒,坊間就流傳不少「民間療法」,像是用麻油、茶葉、母乳皂等。

洪國欽直言,這些方法雖然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但是要考慮到不同寶寶的體質,像是阿嬤最常使用的麻油偏方,雖然有時候有效,但很難保證用到的是純的麻油,抹到寶寶臉上不一定有幫助,甚至還會對寶寶的肌膚造成刺激。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新一代非類固醇療法

一般傳統上會使用類固醇治療,但是在急性發作時,傷口流湯流汁有感染之虞,可能也會開口服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發炎程度。但是因為脂漏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若是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雖然抑制發炎,卻也有抑制皮膚生長的副作用,反而讓寶寶皮膚越擦越薄,越來越敏感。

面對家長對類固醇的疑慮,洪國欽醫師建議新一代非類固醇療法,也就是不含類固醇和抗真菌藥物的乳膏,來減輕脂漏性皮膚炎搔癢、紅腫、脫屑的症狀,不只可以抑制真菌成長,具消炎成分,還有軟化角質的功能,讓問題皮屑可以溫和脫落。

洪國欽說,脂漏性皮膚炎保養重於治療,平時就要注意寶寶皮膚,保持既乾爽又濕潤的平衡狀態,透過類似乳液質地的乳膏,可以維持傷口和皮膚環境的濕潤,緩解乾燥蠟質膚況,有利於傷口復原。

現在市面上就有經過美國FDA認可的新一代非類固醇乳膏,若是媽媽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又希望減輕寶寶不適,可以考慮選擇。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脂漏性皮膚炎照護這樣做

既然脂漏性皮膚炎很難避免,日常保養照護更不可少,洪國欽建議,新生兒其實很少外出,洗澡的次數可以視皮膚狀況而定,不一定要每天使用清潔劑清洗,因為適度的油垢反而能穩定皮膚。

替寶寶洗澡時則要注意水溫不宜過高,小於40度的溫水為佳,若要使用洗護用品,記得挑選成分單純的溫和性產品

清理患部時,家長要注意絕對不要用摳的,應該慢慢搓揉,鬆軟角質後才能讓皮屑自然掉落。最後洪國欽也提醒,一般來說脂漏性皮膚炎六到八個月後會慢慢好轉,如果之後仍有皮膚問題,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再尋求醫師專業判斷。

改善寶寶脂漏性皮膚炎,非類固醇療法新選擇!

柏仁醫院 洪國欽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長庚兒童內科部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柏仁醫院兒科主任級醫師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廣編企劃

媽媽經廣告特別企劃專區。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