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教育男孩堅持10個原則,男孩有責任有擔當!

教育男孩堅持10個原則,男孩有責任有擔當!

教養,教育,身教,新手父母,親子教育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收起你的偏見,敢哭才是真男兒

愛哭是女孩的特點嗎?這話說出來很多女孩會抗議。「男孩子不許哭」,同樣許多的男孩要大喊「不公平」。究其根本,哭泣只是表達和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無關性別。

1. 哭泣是情緒表達的方式

「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癒的一個程序。」

尤其是幼兒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逐漸變強,但個人能力與語言發展的限制,都使得他們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所以,哭泣變成了他們表達自我情緒的方式。成長是個磕磕碰碰的過程,難免會有各種負面情緒,摔倒了會痛,被批評了會委屈,傷心了會落淚,這些負面情緒不會因為你是男孩就有所減少。

愛不愛哭,並不是評價一個男孩是否男子漢的標準。不要只記得他是個男孩,卻忘了,他也是個孩子。

2. 男孩和女孩一樣擁有哭泣的權利

男孩的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有更多的多巴胺,在男孩長到4 歲時,體內睾丸激素激增到之前的2 倍,這樣的生理結構使得他們比女孩精力更旺盛,自控力差,破壞力更強。

但偏偏男孩的大腦額葉卻比女孩發育得慢一些,這又導致他們情感更脆弱,情感需求更旺盛。所以,衝動又脆弱的矛盾體質,讓男孩鬧起來比女孩瘋,哭起來比女孩更嘹亮、更難收場。

只是,我們總世俗地認為男孩就該陽剛、堅韌,愛哭是嬌氣、脆弱的表現。所以,很多人看見男孩哭就忍不住更大聲地訓斥,粗暴制止。但無論男孩女孩,一個敢於直面「脆弱」的孩子,才更堅強更有力量。

教養,男孩,情緒

3. 不被允許脆弱的男孩,可能會「更脆弱」

情緒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對於粗線條,較缺乏情感表達技巧的男孩來說,打架、摔東西等暴力形式就容易成為他們另類的發洩渠道。盲目的堅強教育,無處宣洩的情緒,只會使得男孩越來越脆弱。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著作《男孩不該走的路》中指出——「傳統文化對男性的刻板觀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未來的發展。」

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教育理念洗腦下成長起來的男孩,生生硬吞下去的眼淚,只會讓內心的委屈更洶湧澎湃。被壓抑的情緒,可能會為成年後的工作、生活埋下不可忽視的巨雷。

被允許哭的男孩,更真實更懂愛人

還記得那個火爆全球的「假笑男孩」嗎,多少明星都搶著同他合影,可謂一笑值千金。憑藉機械性地咧嘴一笑,養活了笑逐顏開的爸媽,逗樂了眾多網友。可是這樣的強顏歡笑,長在臉上的面具,看著卻莫名的讓人覺得心酸。只剩下一種情緒表現力的他,遠不如身邊的愛哭包來得更真實可愛。

愛哭的男孩常讓人覺得「沒出息」,是因為眼淚總和脆弱、敏感、玻璃心掛鉤。但其實,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說——「愛哭,是因為擁有高敏感特質。」

可就是這樣愛哭的嗯哼,卻得到了觀眾們一致的喜愛,誇他是一個熱情、高情商、會照顧人的小暖男。只有不被壓抑,不被束縛的孩子,才能卸掉身上的負能量,情緒能夠自如地流動。以更輕鬆的姿態,更自信的笑容去面對世界,關愛身邊的人。

被溫柔以待的男孩,也將繼續溫柔待人。

男孩,哭吧哭吧不是罪

逗孩子笑很容易做到,但允許孩子哭卻很難。允許孩子哭,並不代表縱容他無節制的哭鬧。而是在淚水中,傾聽孩子的情感,理解孩子的需求,懂得孩子的求助。讓他在哭泣中學會勇敢、在悲傷中學會堅強。

面對孩子哭泣,我們可以這樣做。

1. 不訓斥,不制止,不貼標籤,允許孩子用哭表達脆弱

面對哇哇大哭的他,閉上想要訓斥的嘴,撕下想貼在他身上那些關於「男子漢」「愛哭鬼」的標籤。接納孩子的情緒,用一個大大的擁抱將孩子擁入懷中,告訴他「寶貝,想哭就哭吧!」

溫暖的懷抱比嚴厲的呵斥,更能給予孩子強大的力量。

2. 傾聽孩子哭泣的原因,肯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每次哭泣都事出有因,但情緒的表達是需要學習的。男孩的表達能力可能不如同齡女孩,所以遇事容易急躁得哭天搶地。我們可以在擁抱他的同時,肯定他的感受「打針很痛所以想哭對嗎?」「被批評了不開心對不?」「玩具被搶了,你非常生氣」。

當情緒得到理解和接納,他的內心會得到很大的安撫和釋然。

3. 教孩子說出感受,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當情緒得到疏導,傾訴得到共情,孩子基本能夠平復下心情。此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共同討論,當下的情緒是什麼,產生情緒的原因是什麼,下次如果遇到同類事件,可以如何解決。

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練習用「我覺得……是因為……我希望……」等這類句式來訴說。那麼久而久之,遇到問題,孩子才能學會用表達代替哭泣,用尋求幫助代替撒潑打滾,更好的表達和尋求幫助,而不是哭鬧和撒野。

推薦閱讀
養男育女調不同,請珍愛家中的男孩子!
男孩該怎麼培養?從這五方面入手,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