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再用「把愛撤回」的傷害式教養法,一時的情緒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
走在路上,有一對母子正在爭吵,孩子悽慘哭鬧的聲量大到讓我很難不去注意他們。聽到這位媽咪對孩子說:「你每次都不聽話,有你這種兒子好丟臉!我不要你了!!」媽咪轉身要走,孩子大哭,兩隻小手慌張拉住媽咪:「媽咪,妳不要走!」媽咪甩開孩子的雙手,不理會孩子的哭求,繼續往前走,我在孩子稚嫩的臉龐看到害怕被遺棄的恐懼,
你是否也曾看過類似的場景呢?
諮商室內的典型案例我在諮商室裡很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卻是這群孩子長大後的模樣。一個考試是全班第一名的女孩,她哭訴男朋友對她有太多的要求,她只有做不到其中一個看起來很無理的要求,男朋友就說:「我受不了妳了!我一定要跟妳分手!」女孩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拋棄她,覺得這世界又只剩她一個人。女孩心想著:「一定是我很糟,所以最後還是沒有人愛我!」 她因為哭了整晚而眼睛發腫,不斷地自我傷害也無法止住內心的痛楚。我陪著女孩停留在痛苦的感覺中,女孩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是被媽媽這麼對待:「妳再這麼調皮,我就不理你了!」「我怎麼會有妳這種女兒,我要把妳送到育幼院!」童年開始被媽媽用威脅的方式對待的她,強大的恐懼與焦慮威脅著她與母親之間依附關係,她開始相信「我很不好,我愛的人都會離開我」,唯有這種扭曲的信念,才能讓她感覺到自己的生命還在控制之中。
長大後,即使女孩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她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卻只是諮商室內典型案例中的其中一人。父母把愛撤出,孩子不安的依附也開始滋長了…
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和孩子的互動關係,極可能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永遠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只要再改掉自己的一些缺點就能讓愛的人回來」,以上例子都是很典型的想法,藉以和「好」的媽媽、愛人有所連結,雖然很不可思議,其實周圍有好多人在心情難受時,都潛藏著這樣的信念。這些都是孩子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的,即使長大成人,這樣的模式仍持續地在人生中重蹈覆轍,想一想這模式形成的過程,其實很令人鼻酸。
依據Maccoby和Martin(1983)的研究,將父母教養風格分為四類:開明權威型、權威專制型、寬鬆放縱型、忽視冷漠型。其中,權威專制型的父母特別會說:「如果你再…..我不理你了!」「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些語詞我們稱之為「把愛撤出」。為了懲罰孩子「不好」的行為、塑造孩子「好的行為」,專制權威型父母習慣用這種強烈的語詞表達自己的生氣,並且拒絕聽見孩子真實的想法。
相對的,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生氣及憤怒,「我不能生氣,不然爸媽又不要我了!」孩子從小就標定自己的委屈、憤怒、難過…等等的情緒都是不好的,習慣性地壓抑這些被父母標定為不好的情緒。
這些孩子長大之後…..
當父母選擇「把愛撤出」時,會呈現絕情的姿態、憤怒的音調與表情,強烈表達了他們對孩子的厭惡、輕視,這些非語言行為深深刻印在孩子的內心,引發強烈的無助感和絕望感。有些孩子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中學會服從,有些孩子則是學會對關係不信任、逃避關係。「我只要進入關係就會受傷害,所以我不應該跟別人太親近」、「只要我夠努力,就能讓他回心轉意繼續愛我!」
因為自己的感受從小就不被父母認可,所以長大後仍不清楚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是什麼,在生涯規劃出現迷惘與困擾。許多孩子長大後和親密伴侶、朋友之間持續重複這樣的人際循環,嚴重的可能會有憂鬱症、焦慮症、餵食及飲食障礙症、自殺及自傷等狀況。
父母不當壓力鍋,親子溝通容易許多
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真的很生氣,不妨先讓自己暫停幾秒、深呼吸一下,如果可以就先暫時離開當下的空間,再想想用什麼語句來表達會比較適當,爸媽既然知道自己說出的話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可以想想如何改善親子之間的互動方式。 我們可以表達對孩子行為的不滿,但不應使用「把愛撤出」的方式,所謂「情緒會傷人」,有時壓力大、心情很差的時候也很可能出現這種情緒化的語句,如果可以的話,讓自己每天空出10~15分鐘的時間整理自己,父母不當壓力鍋,與孩子的溝通會容易許多。
推薦閱讀:獨生子女也有好教養,請你跟我這樣做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撒謊?心理學家:你是不是反應過度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許多父母都會面臨孩子撒謊的情況,這常常引起父母的擔憂和困擾。然而,...
父母該幫孩子買房買車嗎?維繫家庭關係需注意5大面向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在現代社會,許多父母夢想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未來,其中一種方式是為孩子買房和車,這樣...
我要回應
2022-12-24 11:41:32
2022-12-23 01:33:27
2022-12-21 02:41:53
2022-12-21 0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