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媽更要有勇氣?操作前,請詳閱「兒子使用說明書」
我是兩個男寶的媽媽,也是愛看書的女生。
大學時我曾經為了看很多種書,特地到書店打工。
只因置身在滿滿的書香環境中,使我整個心情都愉悅了起來。
我喜歡看各種書,舉凡育兒教養、心理分析、銷售技巧到投資相關等,我都非常樂於閱讀。
我喜歡紙本的觸感、紙本的味道,以及翻閱的實感。
隨著小孩慢慢長大,我看書的時間又變多了。
我也喜歡買許多童書,放在家中的各個角落,讓孩子想看時隨手可得,和我一起沉浸在書中美好的世界裡。
最近看到一本名為”兒子使用說明書(息子のリセット)的書,覺得不論是標題或是內容都非常有趣。
這是由一位日本的腦科學兼人工智慧(AI)研究者所寫的,主要是探究”男性腦” 的構造以及行為模式,幫助全天下”兒子的媽媽”去理解男孩,並從理性與溫暖的角度出發,解答關於教養男孩的種種疑問。
以下節錄”兒子使用說明書”中幾個我覺得有共鳴的章節,分享給大家。
1、男性”視而不見”的習慣
男性會在一瞬間果斷地鎖定遠方的目標,這跟他們擅長狩獵的特質有關。因此容易忽略眼前的事物。
如果試圖去消除他們的缺點,那麼優點也會跟著變弱。
Point: 所以媽媽要容許兒子一輩子都會”心不在焉和視而不見”,對老公亦是如此。
2、男孩子為什麼喜歡車子?
男孩子以空間認知優先,會先測量距離、確認構造後,再開始遊戲。他們會喜歡車子和電車也是出於這個道理。男孩子的房間多少有點散亂其實較好。
Point: 這是為了把兒子培養成天才的過程。
3、母親是”原點”
幼小的男性腦需要一面測量自己與母親的距離,才能一面拓展自己的世界。
當媽媽的,如果不以安穩的表情堅定地站在原點是不行的。
Point: 只要原點不動搖,男性腦就會強韌有力,整個人安心地迎向外面的世界。
4、讓兒子愛上書的好辦法
從嬰兒期開始接觸繪本。在人生很早的階段,把”讀書是有趣的”這個觀念烙印在腦海裡。
Point: 在孩子自己有能力朗讀之前,家長可以讀書給孩子聽。
5、媽媽也會欣賞的好男人
這是我教養兒子的主標語。不完美也可以,相較於成為完美的人,我更希望他在失敗中愈戰愈勇。
Point: 只要母親判定兒子”很帥”或者” 不酷”,就遠遠勝過任何其他招數了。
6、不完美的母親比較好
愈是能力強的母親,愈是會教出不知道怎麼用溫柔口氣說話的兒子。
“不會說溫柔話語的丈夫”與”展現優越感的婆婆”幾乎總是形影不離的組合。
Point: 即使辦事能力高超、不表現慌張情緒的母親,也可以製造尋求兒子意見的機會。
7、喜歡問問題
對於男孩的問題,即使沒有答案也沒關係,希望你還是能給孩子一個回應; 希望你接受孩子的問題,對孩子提出的疑問表示共鳴。
Point: 可以適時地問孩子: 你怎麼想的呢?
8、母親的憧憬是動力的來源
男性腦不是為自己的愉悅感而運作。他們把解決問題當作感性最重要的意義,而責任義務才是大腦所以嚮往的。
Point: 在兒子邂逅命中註定的伴侶之前,媽媽的憧憬將帶動男性腦的運轉。
9、男孩的媽媽具備勇氣
“必須不害怕失敗,果敢地成長的男性腦”的第一的阻礙,竟然就是眼前”害怕失敗的母親”。
Point: 媽媽的恐懼會變成限幅器,使兒子喪失年輕熱情的冒險心。
10、世界之始
母親有喜怒哀樂這件事本身很重要,有時只能透過憤怒或悲傷,才能引導孩子長大。
媽媽柔和的笑臉就能培養兒子柔和的表情,這才是男人最強的體貼能力。
Point: 若媽媽可以享受人生,兒子自然會那樣成長為有魅力的人。
讀到最後,我早已熱淚盈眶。
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作者對兒子滿溢的愛,並且從溫柔體貼的對待,讓兒子成為心中充滿情感與同理心,懂得守護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面臨兒子離家,離開我們的那一天。也許會充滿萬般地不捨; 也許會感到無助與失落。
但堅強如我們,仍會選擇放手成全,期許兒子成為更好的人,溫柔地對待未來的另一半。
希望在這一天之前,我能一心一意地愛著他們,永遠記得把他們抱在懷中的幸福與恩典!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美白總是效果不彰?皮膚科醫師整理3大美白攻略 這個秋冬輕鬆變白!
每個想變美的女生不是在美白的路上,就是在學習如何美白,誰不想有一張白淨透亮的臉蛋呢?但是美白就像...
致,怕給人添麻煩的妳:懂得愛孩子,孩子長大才記得「愛自己」
作者\伊麗絲‧桑德 為了抵抗羞愧而出現的「虛假自我」 英國兒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唐納...
當「孩子青春期」撞上「女人更年期」,媽媽該如何應對教養?
作者\尚瑞君 青春期是人生走在上坡的路段,更年期是人生走進下坡的路段,雖然都受荷爾蒙的影響...
同學有,我不能沒有!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面對「比較、羨慕心理」?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小孩在上學後的心智逐漸發展,可能會慢慢會產生與同學之間的比較心理,例如...
父母怎麼待他們,手足就怎麼待彼此,心理師:別因「你比較大」逼老大就範!
作者/黃之盈 手足,先後來到的 「同班同學」 手足之間的競爭,是兄弟姊妹一輩子的功課...
我要回應
2022-08-11 22: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