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又時控訴前夫酗酒家暴,法官卻不領情!只有罵沒有打,就不算家暴嗎?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擁有眾多歌迷的歌手藍又時,在2012年與科技業高層的童恩寧交往一個月後閃電結婚,2015年誕下一名女兒,但兩人在婚姻維持6年多後緣盡,當初藍又時也因為丈夫的「言語暴力」憤而申請保護令,現在兩人更是為了小孩的監護權爭執不休,但藍又時卻疑似遭到不公對待,在昨(9/1)發長文怒斥法官未採信她指控前夫酗酒暴力的事實,表示:「我繼續等待遲來的正義。」
推薦閱讀:藍又時離婚聲請保護令!當另一半以付出為由「言語暴力」,婚姻就會搖搖欲墜
藍又時說,丈夫在單獨顧孩子時喝酒,喝醉後竟對孩子大喊:「走開!別煩我!」甚至在暴怒時對牆壁捶打、對孩子方向踢椅子櫃子,孩子因害怕躲進房間,童恩寧更是帶著酒氣跟進去,逼問孩子有關媽媽的事說:「妳今天不說清楚我不會原諒妳!」讓藍又時心疼喊:「孩子才幾歲?怎麼能夠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但是令藍又時更辛酸的是,這些對辱罵、暴力、酗酒的舉動,孩子通通都看在眼裡,朋友、自己也都有目睹過,但當藍又時將證據提給法官,法官卻憑藉三份報告,直說他沒有酗酒,且這三份報告還只是三位只訪視過一次的人所撰寫,讓藍又時對正義快要失去希望,但仍堅強地說:「我繼續等待遲來的正義,家暴就是家暴!」
在文末,藍又時也提醒各位母親:「並非肢體暴力才算暴力,孩子目睹也算對孩子本身施行家暴。」作為母親,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與孩子,千萬不要隱忍,讓孩子失去應有的童年。
推薦閱讀:家暴受害者的告白:爸媽你不覺得是傷害,但我的心已被撕裂
當我們在新聞中看到孩童或青少年做出自傷行為、藥物濫用或是罹患憂鬱症時,不免會想,是否原生家庭並沒有發揮支持孩子的作用,以至於讓孩子逐步走入絕境?追查這些孩子的成長背景,我們會發現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多半擁有童年逆境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也就是親自遭受或目睹暴力行為,或是受到父母的不當對待等。
我們很容易想像,在創傷中成長的孩子,肯定比較容易走上歧路,但美國研究發現,不僅童年經歷會影響孩童發展,就連父母的負面情緒也深深影響著孩子。
「童年逆境經驗」是兒童發展的有害因子
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指童年時期歷經不當對待或創傷,包括父母/照顧者的情感虐待、肢體虐待、性虐待、肢體忽視、情感忽視、家中有藥物濫用情形(和酗酒者或濫用藥物者同住)、家中有心理疾病患者(和憂鬱症患者、心理疾病患者或曾嘗試自殺者同住)、母親遭受暴力對待、父母離異或分居、家中有犯罪情形(家人入獄)等。
文斯·費利帝醫師研究發現,擁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罹患冠狀心臟病的機率是普通人的2.2倍;中風的機率為2.4倍;罹患糖尿病的機率為1.6 倍;罹患任何癌症的機率是 1.9 倍;罹患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率是 3.9 倍。
不僅罹患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擁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甚至在肥胖、憂鬱、使用非法藥物、擁有抽菸習慣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上不少。
「童年逆境經驗」會讓兒童生理機制失調
你可能會想,也許是因為擁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較常做出有害健康的行為,才導致生病機率比一般人高。但是科學家試算了童年逆境經驗、危險行為和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發現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過胖等危害健康的行為,確實會帶來心臟病、肝病等疾病,但這些行為的解釋率只佔了5成左右。也就是說,有著「童年逆境經驗」的人,即使小心避開這些危害健康的行為,依然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得到心臟病或肝病。
這是因為創傷及壓力反應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大腦系統,以及免疫系統。有過「童年逆境經驗」的孩子,他們的生長激素、性激素(雌激素與睪固酮)、甲狀腺素、胰島素(負責調節血糖)的濃度都會下降,而這些生理反應,影響了一個孩子的發育與生理平衡。
另外,壓力反應系統長期失調,使得他們大腦前額葉皮質受到抑制、杏仁核過度活化,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研究發現,若一個孩子有四種以上的「童年逆境經驗」,這個人遇到學習或行為問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2倍。且孩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越多,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濃度就越高,海馬迴(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體積也越小。即便他們之後不再經歷創傷事件,但負責學習與記憶的腦區塊還是會不停縮小,顯示過去的壓力依然不停地損害著他們的腦神經系統。
此外,壓力激素還會影響免疫系統,讓他們更容易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第一型糖尿病、乳糜瀉、特發性纖維化等自體免疫疾病。而免疫系統的受損,恰好回答了「為什麼有著童年逆境經驗的人,小心避免會危害到健康的行為,依然比別人更有可能得到心臟病或肝病?」這個問題。
比「童年逆境經驗」更可怕的是「父母惱怒情緒」
我們已經知道了「童年逆境經驗」對於孩子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但是比起顯而易見的「童年逆境經驗」,還有另外一個更可怕,卻常被忽視的有害因子,也就是「父母的惱怒情緒(parental aggravation)」。
來自美國亞歷桑納大學的學者Bin Suh與Suniy S. Luthar好奇,除了「童年逆境經驗」之外,「父母的惱怒情緒」是不是也會對於兒童的發展產生危害呢?以及父母的惱怒情緒能不能預測孩童的「內化」及「外化」行為問題。(「內化」指焦慮症、憂鬱症、拒學或懼學症等將壓力內在化、壓抑的行為;「外化」指自傷、自殘、暴怒、攻擊等將情緒壓力用外顯性的方式表現出來。)
他們針對美國6歲到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兩者都與孩童的內、外化行為有關,但「父母的惱怒情緒」比「童年逆境經驗」更能預測孩子的內化及外化問題。也就是說,「父母的惱怒情緒」可能比「童年逆境經驗」給孩童造成更大的影響。且研究指出,當父母獲得外界的支持,在有外部資源的情況下育兒,能夠在童年逆境經驗的影響上發揮緩衝的效果;但卻無法讓經歷到父母惱怒情緒的兒童變得不那麼痛苦。
推薦閱讀:生氣是會傳染的疾病,父母也是帶原者
為什麼「父母的惱怒情緒」對孩子影響甚大?
Suh與Luthar認為,兒童處在社會化的階段,會透過模仿身邊的人的行為來學習,當兒童接受到來自照顧者的這些負面情緒時,可能會經由學習的過程,將這些情緒的意涵與表現,在往後的生命中重現,也因此,如此模仿的過程,可能會對於他們的行為與情緒有不良影響。而且當照顧者的狀態不佳時,也可能會使得他們與子女之間的互動模式變得不健康,進而可能增加後續行為問題的出現。
父母擁有支持系統很重要
「童年逆境經驗」對孩童的影響素來是學者重點研究的議題之一,而「父母的惱怒情緒」則是長期被忽略,卻很重要的議題。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者對於孩童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作為父母,應該要注意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輸出」給孩子,而當父母真的無力負擔育兒重任,導致狀態不佳時,也請記得尋求外界協助。如果我們身邊有處於負面情緒中的家長,也記得給予他們充分的情緒關注,唯有當父母建立起支持系統,才能減少對子女的負向情緒或逆境經驗,孩子才能健康平安地長大。
推薦閱讀:愛和寬容可化解暴力,別讓家暴的恐懼感世襲
參考資料:
1. CASE 報科學:父母的惱怒情緒(parental aggravation)對兒童發展的影響https://reurl.cc/v1V26l
2. Suh, B., & Luthar, S. S. (2020):Parental aggravation may tell more about a child’s mental/behavioral health than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Using the 2016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 https://reurl.cc/7o5N0y
3. 泛科學:童年逆境經驗,如何影響生理與心理?《深井效應》所說的故事 https://reurl.cc/j5L2ym
4. 亞東紀念醫院青少年健康中心:情緒危機處理 https://reurl.cc/R1xgWD
5. 維基百科:皮質醇 https://reurl.cc/D6G7K5
6. 維基百科:海馬迴 https://reurl.cc/v1V2pL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美白總是效果不彰?皮膚科醫師整理3大美白攻略 這個秋冬輕鬆變白!
每個想變美的女生不是在美白的路上,就是在學習如何美白,誰不想有一張白淨透亮的臉蛋呢?但是美白就像...
累到想哭,卻不能在孩子面前哭出來⋯⋯
作者/鄭宇烈 想哭卻哭不出來的媽媽 秀晶一臉陰沉地走進診間,因為無法控制憤怒而來接受...
生小孩跟我想的不一樣?給處於低潮期的媽媽:放過自己才能真的快樂!
文/三寶媽Claire 每一個當媽媽的,都會經歷一段低潮期,可能是育兒問題,可能是多重身份...
陳彥婷育兒失控向兒道歉,兒回一句話超暖心!全職媽該如何照顧好自己?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日前YouTuber理科太太上傳了一部影片,邀請到同為人母的陳彥婷參加...
壓力山大的媽媽必學!10種放鬆身心的舒壓筆記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當代社會媽媽就像超人一樣萬能,不只要顧家、顧小孩,甚至還要顧工作,這讓...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