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6-12歲 » 車上男童坐女子大腿搶座,家長:他又不懂!父母的袒護終究會害了孩子

車上男童坐女子大腿搶座,家長:他又不懂!父母的袒護終究會害了孩子

熊孩子,家長,機會教育,教養,家庭教育,何翩翩
▲圖片來源:陸媒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近日陸媒報導,一名女子在搭乘地鐵時,被一名年約四五歲的男童搶座位,男童甚至直接坐到女子的腿上,雙手亂揮時還打到女子的胸部,女子向身旁男孩的家長反應時,家長竟然還回答說:「孩子還小,他又不懂!」完全沒有要制止男童的意思,讓女子非常憤怒,也引起車上其他乘客的反感,認為如此放任「熊孩子」放肆,實在很誇張。

在這此事件中,其實最為人詬病的,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這樣的熊孩子之所以會被養成,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放任與無底線包容,而且認為身邊的大人也要一樣的包容自己的孩子,此事件的當事女子,在事後發出的影片中表示,其實如果孩子在胡鬧的當下,家長就立刻進行制止,那麼雙方的矛盾與衝突都有機會避免,也不會引發全車乘客的不滿了。

你也曾被熊孩子、熊家長的無理的作為搞到烏煙瘴氣嗎?這時候另闢蹊徑,也許會有全新的結果。一名網友楊先生(化名)在知乎論壇上分享他教育熊孩子的方法,雖然過程算是誤打誤撞,但其實蠻有趣的。

楊先生表示,他住的公寓有一個出了名的熊孩子,每次搭電梯都喜歡亂按樓層按鈕,孩子會把其他的樓層取消掉,還不允許其他人按,你按了他又取消,然後回頭衝著你笑,把調皮當好玩。

一般人可能想說算了,不跟小朋友一般見識,頂多把樓層按回來,跟他說不能這樣。然而,某天,楊先生下班很累,心情很差,剛好跟熊孩子搭同一班電梯,熊孩子再度「正常發揮」,把楊先生原本按好的16樓按掉,還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

熊孩子天真的笑容,成了壓垮楊先生一整天壞心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突然,楊先生用盡全身的力氣,怒拍電梯「磅」的一聲,發出那種電梯都在晃動的聲響,大聲喝斥「給我按回來!誰TM讓你取消的?」

那個小孩果然被這意料之外的舉動嚇傻了,全身都抖了一下,連旁邊的大人也嚇得靜悄悄。楊先生指著那個熊孩子,堅定的說「按回來」,熊孩子旁邊站一個應該是奶奶或外婆的老人家,本來好像想幫忙說話,但看到楊先生惡狠狠的樣子也不敢開口。

最後,是旁邊一個女子幫忙按了16樓,楊先生出電梯之後,就聽到孩子在裡面放聲大哭。

爾後,楊先生還是常常在電梯內遇到熊孩子,雖然,熊孩子還是喜歡站在電梯按鈕那邊,不過只要看到16樓的按鈕亮了,熊孩子就會像觸電一樣立正站好,再也不亂按按鈕了,再後來,每次進電梯,那孩子竟會對他說「叔叔好」

楊先生欣慰的表示,「孩子還小…就要更狠狠的教育,才能讓他記住,免得以後長大了吃更大的虧。」

有時候,震撼教育是熊孩子人生的一場及時雨

我們都知道經濟學最基礎的原理就是供給和需求,當供需平衡,市場就會趨於穩定。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用在熊孩子身上。我們已經知道,熊孩子的背後通常有熊家長袒護、撐腰,與其寄望在熊家長身上,不如透過外人直接給他一次震撼的機會教育,成效可能還會出其驚人的好。

意即當孩子平常被「主要照顧者」寵溺習慣了,那他可能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來導正他的行為,達成教養的供需平衡。

當然,上述這種狀況只能偶遇,不可強求。家長才是親近孩子第一線的生活導師,依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蒙特梭利教育專家何翩翩在《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一書有彙整「如何分辨兒童錯誤行為的四種目標」,很值得爸爸、媽媽或師長們參考。

分辨兒童錯誤行為的4種目標

1. 年紀小或才剛出現錯誤行為時,通常孩子的主要目標是「引起注意」,這時候用幽默或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化解比較有效。

2. 當孩子出現無理、霸道、過渡有野心或競爭性,讓大人覺得有壓迫感,這是屬於「權力爭奪」,這時候建議大人不要掉入他的戰爭中,可以先嘗試主動示弱,讓孩子能夠協助大人,學習負責。

3. 當孩子出現「報復行為」,反覆做出惹人厭的行為,大人必須有所覺察與行動,讓孩子離開報復的心理。(例如:楊先生突如其來的行動,讓孩子知道世界並非總圍繞著他運轉的)

4. 當孩子出現最難處理的「自暴自棄」,大人須避免釋出同情的心態,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可憐、很沒用,反而在原地踏步更久。這時候大人應更有耐心的重新建立起孩子的自信,讓他自己設立目標,只要他願意嘗試,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肯定,否則孩子以後會更難面對失敗。

以上各種軟硬手法都是一種參考,教養沒有既定模式,如果大家有「馴服熊孩子」的成功經驗,也歡迎分享給我們喔!

推薦閱讀
不守班規就扣一分,孩子的好壞由分數定義,好嗎?
全班同學頭破眼腫!家長卻回「他只是個孩子」,父母的嘴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參考資料:知乎《如何一針見血地徹底擊潰熊孩子和熊家長?》、何翩翩《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Mella

大家好,我是麒麟雙胞胎兄弟和小諭兒妹妹的媽;目前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擔任園長的工作,曾經在紐約生活與工作了三年,在那裡拿到紐約大學(NYU)的幼教碩士與3-6歲蒙氏教師證。在三子媽與園長的雙重身分之下,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孩子們轉啊轉的,工作與育兒的過程中有壓力、有挫折,但也有更多感動與成長的時刻,願意真誠的呈現給大家,希望這些生活體驗式的分享甚至是自我省思,能讓大家感受到在育兒的路上其實沒有人是孤單的,而只要願意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改變,身為父母的我們就會是收穫最豐富的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