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婚姻真心話 » 夫妻大哉問 » 養不難,但育難:女人不願生,是因為太有責任感

養不難,但育難:女人不願生,是因為太有責任感

結婚生子,小孩責任感,少子化
圖片來源:厭世媽媽日記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一位網友曾在媽媽經來談心發文,表示自己從婚前就很討厭小孩,跟老公討論後也決定不生,即便婆家不斷催促,她仍認為:「有老公挺就不怕!」但婚後三年,卻不小心懷孕了,且老公也不同意她拿掉,讓她甚至覺得是婆家與老公串通好讓她懷孕的,網友崩潰的詢問:「該怎麼做才能去愛這個孩子…?」


【網友全文】
婚前我就不喜歡小孩,也和老公討論過不想要孩子,雖然明知他是獨子可能有傳宗接代的壓力,可是他同意我的想法,說他也不想生小孩,兩個人自由自在多好,想去哪就去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生活品質好,花錢賺錢都沒壓力,所以婚後三年我們一直都有避孕,雖然公婆催生我自己爸媽也催生,可是老公挺我我就不怕!

但是…我卻懷孕了!!!!!

根本八點檔是怎麼樣?!我真的一點都不開心!甚至知道懷孕的時候我還哭了…一般人哭是因為高興,我卻是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也許這裡的媽媽們都很有母愛無法了解我的心情,可是我真的很憂鬱,我甚至開始疑神疑鬼,覺得是不是我婆婆故意把保險套戳破?現在已經12週了,我甚至想過要去拿掉,可是我老公不准我這麼做,他說他同意不生小孩,但是不同意殺了已經存在的小生命…

我覺得我沒有母愛,我也根本不會愛這孩子,如果不愛他不是乾脆不要生比較好嗎?何必生下來讓他沒有媽媽愛?老公說等我生了就會愛他了…聽到這句我甚至也懷疑老公是不是共犯?說同意我不生是哄我的吧?

我現在真的每天心情都很差…該怎麼做才能去愛這個孩子…我不想要他奪去我幸福的生活…


現今社會「不婚主義」已不罕見,「頂客族」也不再是新名詞,愈來愈多的伴侶選擇蝸居或裸婚,甚至是同居而不結婚,更因為生活及經濟壓力而決定不生小孩。

對於婚姻在過去而言曾是女性人生的重要歷程,結婚生子也似乎是既定觀念,但少子化的今日,到底是女性自我意識抬頭、變得更愛自己?還是社會現象及型態跟著不斷轉變?女人,可以結婚但不生小孩嗎?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目前己婚但尚未有小孩的女性,多數仍認為生孩子可以讓生命更完整、更幸福,多為心靈層面的因素,但是生育率卻不見提升,針對此現象,心理師張璇認為,女人不生小孩,可不全然是因為女性自我意識,養育小孩是一門很龐大的課題,「養不難,但育難」,現代人婚後未生育大致還有兩個重要因素「身心狀況難懷孕」、「擔心生活負荷不了」。

因忙碌的生活壓力,無論是經濟或家庭因素,一但有了孩子責任和義務都不同了,加上周遭人有了孩子而失去自我的育兒經驗,總讓部份女性害怕失去自由、害怕無法做得全面而不敢生;但另一部份未生育的女性,普遍是因為晚婚錯過了生育年齡,或是生活壓力影響生理,當想生時往往已生不出來了。

另外,張璇也認為,生育率逐年遞減不單單是台灣的社會問題,因家庭觀念的變化,儼然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各國政府無不祭出各式「催生方案」,但生育率仍不見起色,因此不能單單怪罪於社會福利不夠完善。

女人不生小孩是自私?其實只是太有責任感

但就調查顯示,「經濟」仍是現代女性列為生不生孩子的主要考量,難道政府補助做得確實,生育率便會提高?

但其實也有不少女性因為精神層面的壓力,以及生涯規劃下時間不足夠,這些因素不會因為有錢就讓她們改變生不生孩子的決定,不過張璇仍認為,社會福利及補助方面不該只有每月幾千元的金錢補助,那對於大環境而言實際效益其實不大。

推薦閱讀少子化嚴重!看不到未來,年收250萬一樣不敢生

應針對幾項有形及無形的資源去做規劃:

1、凍卵補助:

許多女性並非不想生,而是在適婚年齡尚未遇到合適的對象,但等到想要生孩子時可能已過了生育年紀,若能有凍卵方面的補助,或許能更符合現代女性的需求。

2、教育環境:

台灣社會的填鴨教育一直帶給孩子及父母們許多的壓力,不過教育層面很廣,不是一時半刻能解決的,要如何完善還需各方專業人士共同探討。

3、臨時保母\新生兒到府協助:

大部份媽媽心力交萃並非忙不過來,而是心理壓力造成的,她們煩惱不全在金錢上的支出,而是面對新生兒或是孩子突然生病而措手不及,若是能夠在這方面有到府協助的對策,讓媽媽們能夠因應並且知道如何處理,會是很好的分勞政策。

即使觀念不斷在改變,但社會文化仍舊對女性有著高度的的育兒期待,認為照顧小孩就是媽媽的義務及天職,這樣大的心理壓力也是造成不想生的原因之一,甚至認為女性太主張愛自己的自我意識是種自私表現。

推薦閱讀結婚就生子?不敢生小孩的星座女

但本身就是結婚多年未生小孩的張璇則強調「有些人認為不生是缺乏責任感,但很多人選擇不生反而是因為太有責任感,擔心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也不希望因為家裡需要兩份收入而讓孩子都托給家人、保母帶,大環境壓力又很難改變,所以乾脆不生…因此不生只是不同家庭型態的一種選擇。」

後現代有著許多舊思維需要更寬廣、更豐富,不生主義成為全球趨勢,「自主不等於自私」,而是過去女性太過度犠牲,把個人需求放在家庭需求之後,現代少子化社會應該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在養兒不一定防老的前提之下,老年如何不造成別人的困擾成了首要課題。

女人不生小孩是自私?其實只是太有責任感

蘇格拉底曾說:「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張璇也認為:「生或不生,都可能會後悔,我們很容易去羨慕我們沒有選擇的,但魚與熊掌無法兼得。只要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都是最好的決定,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一旦選擇了,就對結果負責。」重男輕女的觀念其實仍然存在,上一輩原生家庭的經歷及社會文化的觀念,也會影響生不生的決定。

最後張璇建議「有結婚生子打算的女性」對於婚姻可能不能太隨緣,可以更積極但不強求,親密關係是值得經歷和學習的,而親密關係最大的敵人便是害怕,其實婚姻及生子也許沒這麼可怕、也許沒動力,但應去探索原因及考慮是否要做些改變或嘗試,遇到問題需尋求支援及協助,而是否真的要生小孩?生不生小孩都有好處及壞處,只要選擇了就要對結果負責,不要只是活在當下,想遠一點,並接受自己的選擇,才能讓自己不要老是活在後悔當中。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1 則回應

我要留言

  • 人們誤以為自己會生孩子,才是把生孩子當做問題的原因。人們只是依照自然法則生孩子,換個說法,人只是代替自然機制(老天爺或神或造物主任你怎麼說)生孩子。再換個說法,大自然經由你(們)把孩子帶來人間。我們台灣人老一輩就有這樣的智慧:孩子會自己帶糧食來投胎的。

    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事實是,人類(包括動物)會因為有需要他愛的對象而發出能量(動力)的。大致上來說,有孩子的人會比獨身的人有成就的。我們可以經由觀察得知,那些沒結婚但收入高的,到頭來生活反而過得潦倒,那是因為他缺乏被愛的對象。每個人都必需要有喜歡的活動,生活才會有動力的。而孩子就是一種動力的來源。害怕養育孩子,其實是一種想法,是人事先想來讓自己害怕的。

    有愛就有力量。這絕對是真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