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骨質疏鬆症就找上門?骨鬆最怕跌倒,少做這件事,補鈣反而白白流失
作者\記者呂佳恆報導
許多人也會購買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來補充鈣質,但又該怎麼選擇?楊榮森醫師說明,市面上各種補骨或鈣產品百百種,所提供的鈣質營養差不多,最重要得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尤可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用相關產品來幫自己顧好骨本。
骨量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流失,尤其從30歲起每年流失骨量0.5%至1%,平均50歲開始,流失速度甚至是好幾倍,嚴重時骨質疏鬆症就找上門;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指出,預防骨鬆應從小存好骨本,根據衛福部營養參考值,從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質,和協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 D,有需求時則慎選檢驗合格的補鈣品。
從飲食補鈣顧骨本 維生素D也重要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以及續發性,前者主要是停經後的婦女因賀爾蒙減少導致骨質流失,或因老年性所引起的骨鬆問題,後者則因其他疾病得服用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等導致;楊榮森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中補足所需營養,且要從小就開始,宛如銀行存款般,從年輕開始存骨本,其中又以鈣質與維生素D是改善骨骼和肌肉健康的主要營養素。
為何顧好骨本,不能只補充鈣質,維生素D也很關鍵?楊榮森醫師解釋,要讓身體吸收鈣質,減少骨質流失,這時就得靠維生素D的幫忙,若身體缺乏足夠的維生素 D ,就會影響到鈣質吸收效果,彼此是相輔相成,且維生素D也能促進骨骼礦化,改善肌力,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風險。
依照年齡層補足營養攝取量 幫自己顧好骨本
楊榮森醫師進一步說明,鈣質與維生素 D 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建議的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人每日鈣質攝取量需1000毫克,至於每日所需攝入的維他命 D ,若未超過70歲,建議為600國際單位( IU ),若為骨鬆者或超過70歲的長者,則建議每日攝入800國際單位較佳(IU)。青少年、孕婦和哺乳婦女,應適量增高。必要時應該檢查血清中的維生素D濃度,若太低時,應適當調整劑量,以達到合適的濃度,維護正常的生理機能。
補鈣一定得喝牛奶? 醫師解析維生素 D 、鈣質如何飲食
但究竟該吃哪些食物才能有效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 D 呢?楊榮森醫師舉例,像是鮭魚、鮪魚等含有多油脂的深海魚類、魚肝油或是香菇等,都可從中攝取到維生素 D ;在鈣質部分,除了牛奶,另外包括深綠色蔬菜、海藻、海帶、金針、香菇、芝麻、小魚乾、木耳、豆類食物、乳製品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
對於許多人認為要維持骨骼健康,一定得喝牛奶補足所需鈣質,但其實牛奶只是鈣質其中一種攝取來源;楊榮森醫師解釋,主要原因是比起過去傳統社會牛奶較難取得,隨著民生水準提高,如今隨時都可取得牛奶,具方便性,但以一天鈣質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而言,除了喝牛奶,也得補充其他食物,才能真正補足所需的鈣質營養。若因乳糖不耐症而未能飲用牛奶者,應另攝食高鈣食物來補充人體需求的鈣質。
吃補骨產品顧骨本?醫師: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產品
除了透過飲食維持骨骼健康,許多人也會購買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來補充鈣質,但又該怎麼選擇?楊榮森醫師說明,市面上各種補骨或鈣產品百百種,所提供的鈣質營養差不多,最重要得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尤可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用相關產品來幫自己顧好骨本,或有些人因不容易消化,也可選擇合適的鈣產品幫助自己方便攝取足夠鈣質。
不過要注意選擇任何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時,也得挑選經衛福部食品合格檢驗的產品,才能避免吃出問題;楊榮森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存好骨本最重要就是養成攝取鈣質與維生素 D 的習慣,補足足夠的營養素,維持基本的骨質,才不會邁入老年後,才擔心骨質疏鬆症會找上門。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推薦閱讀:
喝大骨湯無法補充足夠鈣質!原因在於?正確補鈣的建議方法
有乳糖不耐者,營養師對症下藥教你4招聰明補鈣
【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2022高雄全新智能自助住宿體驗–西悠巢旅,近高雄車站館,享受無時無刻都便利的智能入住模式 ,全家出遊GoGoGo🏃平日四人住宿每人只要$600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責,請直接聯繫旅館,不用透過放心玩[email protected]呦‼ ‼此專案的客服由旅館負...
六個月寶寶要打好多疫苗怎麼辦?多合一疫苗挨針少、優點多成國際趨勢
新生兒疫苗種類多,像近期碰上流感季,六個月以上首次接種流感疫苗的寶寶還需要打兩劑,令許多爸媽頭疼...
孩子看手機像著了魔?原來是多巴胺惹的禍,戒3C三撇步
作者/許育禎營養師 三級緊戒已經持續兩個多月了,學齡兒童在家幾乎都要上網課,或是線上學習,...
韭菜炒雞蛋可以當食療治糖尿病、腎結石?專家闢謠:沒有科學根據!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韭菜炒蛋是不少家庭的常見料理,將香噴噴的韭菜與蛋均勻翻炒後,形成色香味...
兒童染疫暴增!35家醫院首開「6歲以下綠色通道」孩子確診不再心慌慌!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本土疫情延燒,傳染力高的Omicron病毒,讓越來越多兒童確診,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