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被老師放棄,就是問題少女?母親:我的女兒不該只為讀書而存在
作者\李佳燕
「數學考差了,也不是她願意的,她也很想考好一點啊。」
只要一提起這孩子,老師的話還未出口,便往往已先搖頭。
老師說:「這小孩,可惜了,被這種母親生養到。我也只能放棄她了。」
女孩打從出生,我就認得。她的每一劑預防針,都是在診所裡施打。她的個兒小小的,永遠削個俐落的短髮。好奇心就寫在那一雙大眼睛上,骨碌骨碌地轉來轉去,四處張望。
從小,我就不曾聽過女孩的父母抱怨她有任何令大人傷腦筋的乖張行為,相反的,女孩根本就是個可人兒。當爸媽下班回家,女兒會主動遞上拖鞋;哥哥惹禍,打破玻璃杯,女孩竟然還自告奮勇說是自己打破的。
不過,老師的抱怨是從國中才開始的。小學和國中的差別在於與升學壓力的時間距離。小學時,升學還很遙遠,無須時時掛齒;但國中可不同了。
彷彿一踏入國中,人生就只為了能進入明星高中而存在。老師耳提面命的都是升學。黑板上的角落,也絕對會有一排阿拉伯數字,提醒學生離基測還剩幾天。
可是,在這個身形與情緒都在狂飆的年紀,區區一個升學,怎麼鎖得住孩子欲掙脫枷鎖,向外飛翔的心靈與軀體呢?所以,一樁樁的衝突便這樣發生了。
一日,恰逢月全蝕,自然科老師指派了作業,要學生回家觀察,並畫下月全蝕的模樣,且要求每十五分鐘記錄一次。這女孩與一群朋友跑到大廈的頂樓,他們一邊觀察,一邊聊天玩樂。對他們來說,這是多麼有趣又另類的課後活動,簡直千載難逢。可想而知,孩子們的重點,嬉鬧多於觀察月全蝕。
於是,女孩經常玩到錯過應該記錄的十五分鐘,不過,女孩仍然誠實地直接跳到三十分鐘處,寫下記錄。而在十五分鐘處,則留下空白。
隔天交作業時,其他同學都交齊了,連一起玩樂到忘記做記錄的同學,也依樣畫葫蘆,每十五分鐘做一次記錄,完全沒有漏掉。老師把女孩叫去。老師指著幾個空白處,質問她為何偷工減料。女孩解釋是因為自己錯過記錄的時間了,不過,基於誠實,女孩決定維持真實的紀錄原貌。
老師無法接受這種打著誠實口號的理由。
老師不准女孩下課,堅持要她把空白處填滿。
女孩認為事後補畫、補紀錄,並非她親眼所見,毫無意義。女孩悍然拒絕,甩頭離去。老師通知女孩的母親。老師認為功課沒完成事小,但女孩的態度惡劣無禮,目無尊長,這才是老師無法忍受的重點。
不料,女孩的母親卻四兩撥千斤。她直言女兒不願意造假,並沒有錯,而且女孩確實也有執行觀察月全蝕的家庭作業。另外,這只是一件小事,請老師不必為了芝麻蒜皮事而動怒。
十一月時,天氣漸漸轉涼,在學校還來不及宣布制服換季時,冷鋒就突然降臨了。女孩的母親主動幫女孩的制服換季,同時還在制服外,添加了一件外套。女孩就這樣全身包得暖呼呼地走進校門,自然被教官攔了下來。
最後,女孩以「儀容不整」之名,被學校記了警告一支。女孩回家之後,忿忿不平地告訴了母親,母親隔天便打了電話到學校。
「天氣這麼冷,難道要孩子穿著短袖上衣和裙子去上學?如果感冒生病了,教官要幫我照顧孩子嗎?學校負責嗎?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太慢,是校方行政效率差,怎麼記警告記到孩子頭上來了呢?」
這通電話,像免死金牌一樣,女孩被「赦免」了。女孩聰明伶俐,腦筋轉得飛快。大家普遍最畏懼的數學,卻是她的強項。她的數學考試成績時常是全校最高分,不然也是全班第一。
有一回,老師檢查數學考卷的家長簽名時,發現女孩拿給父母簽名的考卷,只有五十六分,那根本不是她的分數,因為女孩是考九十六分。
老師以為發錯考卷了。問了女孩,女孩才說她把九十六分的考卷送給隔壁的同學拿回去簽名,同時把隔壁同學考得很差的五十六分試卷,帶回家給父母簽名。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要「狸貓換太子」?女孩解釋。
「因為那天發考卷時,我看到隔壁的陳欣欣哭得好傷心,便問她怎麼了。結果她告訴我,她的數學只考五十六分。如果被她爸爸看到這種分數,會被修理的。我覺得她好可憐喔。數學考差了,也不是她願意的,她也很想考好一點啊。於是,我告訴她不要哭。我們把考卷的名字用修正液擦掉,把我的考卷改成她的名字,她的考卷改成我的名字。這樣,她就不會被打了。」
女孩從小的善良與溫暖,再度散發著光芒。只是老師顯然既不欣賞,也不認同。老師打電話給女孩的母親,告知女孩又胡搞了。
老師同時疑惑地問母親:「你的女兒,數學一向是全班最強的。你看到她考五十六分,不會生氣嗎?你不覺得事有蹊蹺嗎?」
如同老僧入定的母親,卻回答:「我以為這次的數學比較困難,所以她才答錯。我後來有問她,這些答錯的,你現在都會了嗎?她說她都會了。那不就好了嗎?考試的目的,不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再加強的嗎?」
不過,真正讓老師決定放棄這對母女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另一件事。
女孩的智商是全班最高,可是女孩的成績,除了數學很強之外,其他科目都只是普通。眼見基測快到了,女孩的成績卻始終不見起色。老師觀察女孩的心思根本不在課業上。她下課不是畫漫畫,就是玩電動。老師便聯絡了女孩的母親,請她到校談談。
老師向母親說明了她的焦慮與遺憾,但這位「藝高人膽大」的母親,一段回應的話語,再度跌破老師的眼鏡。
她說:「我的女兒今年十四歲,正處於荳蔻年華的年紀。我認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本來就需要花許多時間在她喜愛的事物與興趣上,例如畫漫畫、看漫畫、玩電玩。她目前花在課業上的時間,我認為已經足夠了。青春寶貴,只此一遭,不該只為讀書而存在。」
可以想見,老師當場應該白眼翻不完了。而女孩的母親,從此再也沒有接過老師的電話。這女孩後來呢?她沒有叛逆不道,也沒有耽於逸樂、不求上進。
她就讀心理系,她想要成為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諮商師,因為孩子們愛的、玩的,她最懂。
【寶瓶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
推薦閱讀:
建立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成績還重要!
5歲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學注音、學算數,而是擁有盡情揮灑畫筆的自由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