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3種「富含金量」的親子對談法,教出邏輯思維優秀的小孩!

3種「富含金量」的親子對談法,教出邏輯思維優秀的小孩!

溝通,對談.聊天,小孩教育,海沃塔,猶太人,祖克柏,愛因斯坦,傾聽,
▲我們的藍調時光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 Gimmy

如果提到猶太人,你腦中第一個的想法是什麼?是以色列的多數國民?是二戰時期的被德國屠殺的悲劇歷史?還是他們特別聰明拿了許多獎項?小編自己是認為猶太人特別厲害,除了小時候上課聽老師說很多偉大的人物是猶太人或猶太裔之外,還有就是網路上許多猶太的相關資料都讓小編大開眼界,原來他們那麼厲害!

舉2016年新聞為例: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19%的化學獎、26%的物理獎、28%的醫學獎和41%的經濟學獎;此外,猶太人還拿走了13%的諾貝爾文學獎,1/3以上的普立茲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和近1/3的國際象棋冠軍。又如:佔人口2%的猶太人掌握了全美70%以上的財富。

溝通,對談.聊天,小孩教育,海沃塔,猶太人,祖克柏,愛因斯坦,傾聽,表達,提問

猶太人在各領域都有傑出的人才。圖片來源:大象公會。

那麼厲害的猶太人,很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研究的主題,不論是在對於金錢的看法,還是他們本身的思考模式……等,而有人就研究了猶太精英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聊天模式。

先看一般爸媽們平時和孩子的對談模式

在進到正題以前,我們先簡單看看一般家庭父母和孩子相處時對談的模式吧!
【低質量對談】
當孩子向父母說,他想先玩手機或看一集卡通再寫作業時,父母多半是不同意的並會慣性回答「功課寫完再看」、「玩手機會近視,不行!」、「看卡通很沒營養」、「可以!但只能看一集不能賴皮」…

多數的父母的回答可能脫離不了上面這些,而且也不認為這樣回答有問題,但其實這樣的回答將不會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只能沒頭沒尾的吞下藏在喉嚨尚未說出口的想法。

反觀利用海沃塔的父母,就會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深度思考,同樣情境會變成這樣回答「你想看卡通啊?是哪一部卡通呢?為什麼想看那一部卡通,是哪裡很吸引你?劇情?卡通圖案風格?……」

【敷衍式對談】
這個模式的對談式基於現代社會快節奏、資訊爆炸、以及工作壓力等而產生,常見到的狀況是工作結束後回到家,原本想要好好休息,但兒女卻跑到旁邊來嘰哩呱啦分享今日生活(如:玩偶被好友弄壞了),無力認真回答的父母就會敷衍地和兒女講個幾句「再買一個給你」、「她不是你好朋友嗎?就原諒她吧」然後沒有下文。

但利用海沃塔的父母即便再累,也不會敷衍孩子想要和父母說的話或其他交流,因此同樣情境會變成「玩偶你最喜歡的那個熊熊嗎?你是不是很傷心難過?你明天見到好友會不會不想要跟她說話?……」

爸媽們,聽過上面提到的「海沃塔(Havrut)」嗎?

祖克柏曾在某次採訪中提及父母經常使用「海沃塔」,並且現在很感謝父母的這種教育法!而且據傳愛因斯坦這位傳奇人物,也是這種教育法的受益者。

溝通,對談.聊天,小孩教育,海沃塔,猶太人,祖克柏,愛因斯坦,傾聽,表達,提問

圖片來源:法新社。

說了那麼多,就讓小編一句話道破「海沃塔」是什麼:它其實是經過研究猶太精英家庭的教育方式後,所總結出一套關於聊天、對談方式的方法論。說白話點,就是兩人一組通過提問、回答、對話、討論來研究、學習某個問題。

再更簡單地說:「海沃塔」其實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交流模式,主要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把(親子)對談、聊天變得富有含金量。

推薦閱讀:親子間的溝通,並不是「說服」孩子聽大人的話

海沃塔的核心元素

1. 傾聽與表達(listening and articulating)
傾聽,是指家長要關掉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能嘴巴表示贊同、心底不認同,因為心底不認同,就算沒說出來但臉上或肢體語言也會透露一些訊息給敏感而擅於察覺細節的孩子;至於表達,則是鼓勵孩子多說一點。

2. 探索與聚焦(wondering and focusing)
用大家熟悉的術語來表示探索與聚焦,大抵為「發散」和「收斂」。其指的是集中注意力、圍繞主題的同時,探索最大的相關可能性。並且在探索時,是由大人來引導孩子方向與決定探索範圍,以避免孩子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方回不來。

3. 支撐和挑戰(supporting and challenging)
支撐指的是想辦法替自己的想法或論點找一個有力的證據當作靠山。而挑戰則是指換個角度思考,某種程度上是指挑戰既有想法,看看原先的想法是否忽略了什麼。這也是國外教育之所以流行問「為什麼(WHY?)」的原因之一。

溝通,對談.聊天,小孩教育,海沃塔,猶太人,祖克柏,愛因斯坦,傾聽,表達,提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一天一天地越變越好,以後成為一位特別厲害優秀的人才。如果爸媽們願意嘗試海沃塔,用不同於以往的對談、聊天方式和孩子交談,或許無形中就成功培養了孩子的批判思維、嚴謹的邏輯力、表達能力、創造力與聯想力…等能力,讓孩子未來要走的路因這些能力而更加的平順。

推薦閱讀:「我都是為你好!」在無力世代中,很難修的「親子溝通課」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