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婚姻真心話 » 《謝文憲》就算忙,也要常陪父母

《謝文憲》就算忙,也要常陪父母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老話真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自從媽媽走了之後,我更深刻的感覺到爸爸還在的可貴,只要有空我就去陪他,沒多做什麼,只要讓他知道有我關心他就夠了。

這趟回家的路好漫長

「哥,你快來,媽要走了。」

二○○五年七月十一日凌晨接到弟弟的電話,火速趕到家裡接了爸之後,直奔林口長庚加護病房,到的時候,媽已辭世。

家裡有重病家屬的朋友,對這種對白應不陌生,我更不陌生。母親中風十四年,最後三個月,幾乎都住在加護病房,我一直不忍心看媽這樣下去,插管、呼吸器不離身、全身布滿針孔,弟、妹、爸與我,沒有人敢提起「放棄治療」這四個字。

最後關鍵時刻,白天幾乎都是爸跟外勞在看顧,晚上是我與弟在輪值,妹妹與妹夫隨時打游擊戰支援。白天,我跟弟依舊努力工作,夜晚到加護病房輪值,雖然不需常常起床換尿布或是餵藥,但是那種害怕別人來叫醒你的精神壓力,始終沒停過。說真的,根本睡不好。

就在那幾天,身為家屬的我們心裡都有譜,恰巧那天我回家睡,弟弟輪值,就在外公往生後的第十六天,媽也走了。外公有四個兒子,但只有媽一個女兒。媽最小,從小家裡呵護備至,能夠唸到新竹女中,已經算傑出成就。萬萬也沒想到,外公辭世的時候,母親就住在加護病房,我想除非有心電感應,媽也不知道外公走了吧?更別提參加外公的告別式了。

醫生跟我們宣布了這消息,看到母親冰冷的遺體,在加護病房內夾雜著儀器的聲音與其他病患的喘息聲,配上醫護人員的腳步聲與交談聲,我很鎮定。一到走廊,看到妹妹與妹夫剛趕過來,我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辦完出院手續,以簡單的佛教儀式誦經後,我通知之前已經辦好的生前契約禮儀公司,要將母親移往中壢殯儀館。從林口到中壢的路上,僅僅二十多公里,半夜三點的高速公路上幾乎沒有什麼車,但這趟回家的路,竟然開得如此漫長。

沒有橘子與月台,父親的背影依然動容

爸跟弟還有媽,搭乘醫院特別安排的救護車,而我載了其他人跟在後面,爸爸特別提醒司機,不要直接開到殯儀館,要先繞回家裡,救護車開到家,鳴笛的聲音在夜晚顯得格外淒厲。

爸:「瑞媛,我們到家了,妳一直吵著要回家,我們終於回家了。」

隨後,爸像小孩似的,痛哭失聲。

那年我三十七歲,從來沒看過我爸這樣,我就在另一輛車上,看著爸的背影,憔悴的、佝僂的,整整哭了兩、三分多鐘,寧靜的夜晚,安靜的道路,六、七個人看著爸哭,我們兄弟與妹妹,還有外勞,早已熱淚盈眶。

男女交往初期,尤其是在熱戀期間,「妳愛我一萬年、我愛妳一千年」這種海枯石爛、至死方休的話,大家就算沒聽過也看過偶像劇演過,但我從來沒聽我爸跟我媽講過。

十四年來,幫媽把屎把尿的,不是爸就是外勞,要不然就是我們這些孩子,看到那一幕,我知道愛的正確答案了。

現在想來我真的很不孝,母親在世時,或許我只提供了媽媽「不用擔心我」的孝順,但對於母親的關懷甚至問候,並沒有想像中的多。我好像就是只讓媽知道,我工作沒問題、感情沒問題、婚姻沒問題、小孩乖乖沒問題、業績還可以沒問題、健康沒問題、我可以來照顧妳沒問題,但對媽媽心理上的安慰與呵護,我承認我做的比弟妹都差。

爸爸在家門口痛哭的背影,我看了很不捨,夫妻的感情如此,我相信媽媽已很安慰,但在世者或許要承受的苦,也不比離去者少。媽走的時候,爸六十五歲,人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照顧媽的重擔放下,爸一時也不知該做什麼,頓時失去生活重心,才更可怕吧!

兩年後,爸有了阿姨,我並不排斥,甚至鼓勵;再過不到兩年,他們選擇登記結婚。我很釋懷的看待這件事,畢竟,爸爸有權利爭取更好的生活,也可以選擇追求更美的人生,雖然家人有部分不同的意見,但我覺得,一切就隨緣吧,只要爸高興就好。

小時候,爸爸因為忙碌,不一定有時間常帶我們去玩,但去過的景點都有照片留念。我念桃園武陵高中的時候,爸爸在龜山工作,他幾乎是天天載我到學校上學後,再去上班,下班時也一樣。以前我總覺得爸爸好神,懂的東西很多,雖然沒念很多書,但,爸爸就是爸爸,他就是神。

媽媽走了之後,我理解到,可以陪爸的時間不算長了,所以我有時間就回家看看他。也沒做什麼,就只要讓他看到我,知道我很想念他,這就夠了。人生最重要的小事:擁有不遺憾的人生一定要做到的四十件事

 

延伸閱讀:《春光出版:媽媽的一句話》:吵架吵贏了,人生就輸了。

 【春光出版:最重要的小事】授權轉載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春光出版

出版主張淺顯易懂,貼近生活,並提供現代人對於身體與心靈的協調與治療的方法介紹。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