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增強理論」四技巧,媽咪收服小魔頭

「增強理論」四技巧,媽咪收服小魔頭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撰文\喜佩涵

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理念傳頌千年,其思想啟蒙諸多學子,更以「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聞名。然而如此仁愛的孔子,居然也有對學生「無言以對」的時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推薦閱讀:要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已的想法,而非制止孩子不能頂嘴!

「增強理論」四技巧,教育孩子更有方

《論語‧陽貨篇》:「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有天,孺悲被魯哀公派去找孔子學士喪禮,卻被以生病為由推辭。當他摸摸鼻子走人時,孔子卻彈起瑟來,一邊唱著歌,刻意讓孺悲知道:我沒有生病喔!只是不想見你。這就是有名的「不屑之教」。孔子說謊可不是聖人品德有問題,而是深具意義的教育理念--原來,孺悲仗著權貴,沒有引介就要求見面,非常失禮又托大!乍看孔子不夠厚道,太不給政府官員面子,其實正是不願孺悲變得驕橫無理、一錯再錯,因而給了當頭棒喝,讓他自省改正。

【行為學派】人的行為與外在環境息息相關

無獨有偶,在教育學上也有類似的理論。教育學派林立,其中,行為學派(behaviorism)的巨擎之一,史金納(B. F. Skinner)信仰「環境決定論」,認為人的行為來自外在環境塑造的結果,更提出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推薦閱讀:《吳娟瑜》「以善制暴」才是長遠之計

以下就整理幾個論點,簡單說明:

「增強理論」四技巧,教育孩子更有方

增強理論觀念一:【消弱】當孩子搞怪時,可以不理他嗎?

當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照顧者故意不予理會,使該行為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減低其頻率,即「消弱(extinction)」。比方說,孩子一直發出怪聲吸引家長注意,制止時屢勸不聽,這時也許「消弱」一下,可以降低孩子搞怪的頻率。但消弱可不能任意使用,主要是使用在處理有不當行為吸引他人注意上;若是有安全疑慮,可就不能使用了。

增強理論觀念二:【正增強】一定要給實質獎勵嗎?口頭讚美行不行?

而當孩子出現適當的行為時,媽媽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或是口頭讚美,以增加該行為發生的機會,即「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像是孩子幫忙做家事,媽媽給予糖果作為獎勵,或是開心地稱讚「你衣服摺得真整齊!」「碗洗得真乾淨!」,孩子下次也想主動幫忙,即增強了該行為。當孩子漸漸樂於且習慣接受這些社會性增強(微笑、讚美),物質性增強(糖果)即可慢慢地褪除。

增強理論觀念三:【負增強】取消懲罰,也是一種鼓勵方式?

正增強是給予孩子喜歡的東西,與之相反的「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則是拿掉孩子不喜歡的東西以鼓勵他。比方說,當孩子因為功課沒寫完而被媽媽責備時,告訴孩子:「如果你回家就先寫作業,我就不會再唸你了。」這就是拿掉孩子不喜歡的東西。

增強理論觀念四:【懲罰】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

和負增強很容易搞混的是「懲罰(punishment)」,即是給孩子討厭的刺激,或剝奪他愛或有力的刺激,以弱化其行為。像是孩子偷了東西時,父母給予嚴厲的打罵,讓他下次不敢再這麼做,即是懲罰。

「增強理論」四技巧,教育孩子更有方

孩子的獨特與需求,只有照顧者最知道

理論係奠基於經驗與實驗,但理論歸理論,無法一概而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鮮少有理論一體適用。教育,始終要因材施教,依據孩子特性給予不一樣的教導。每一個媽媽的教養經驗都是歲月積累的寶物,多聽、多看他人的故事、啟示,也許能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闢出自己的路喔!

推薦閱讀:
別讓生小孩惡化親密關係!珍惜良好的婚後幸福
放手讓孩子叛逆吧!這就是一種「長大」的過程


兒童相關讀物,培養童心理解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