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室】回到生命最開始的地方
A寶看著報上一則形容征戰世界的台商返回台灣投資為鮭魚返鄉的新聞,問我說:「會返鄉的鮭魚是不是就是去年我們去雪霸國家公園的七家灣溪看到的櫻花鈎吻鮭?」
我放下書本,把B寶找進客廳,跟她們一起討論:「一般來說,鮭魚出生在溫度較低且清澈的溪流裡,然後逐漸往下游遷移,之後進入大海,在海裡成長。過了三、四年或五、六年,長大成熟後,就會從大海回到陸地牠出生時的溪流產卵,這種習性我們稱為洄游。因此形容人在外奮鬥,事業有成後返回家鄉貢獻所得,用鮭魚返鄉倒是滿貼切的。不過台灣的櫻花鉤吻鮭與其他種類的鮭魚不同,牠不會游到海裡去,一輩子就在大甲溪的上游七家灣溪一帶成長。」
鮭魚如何找路返鄉?
B寶好奇地追問:「難道就是因為櫻花鉤吻鮭不洄游,所以稱牠為國寶級的魚類嗎?」
「那倒不是,會說牠是國寶,第一是因為牠的數量非常稀少,幾乎瀕臨絕種。第二是牠是見證台灣與整個亞洲陸地連在一起的『活標本』,冰河時期時,很多溫帶的物種往南遷移,包括鮭魚。當時台灣的櫻花鈎吻鮭也會從溪流到海洋洄游,可是到了冰河時代未期,因為地殼劇烈變動,台灣地形隆起,溫度也升高,阻止了牠們游回大海,可是牠們也居然活了下來,我們就稱為陸封型的鮭魚。全世界只有在中國大陸東北以及韓國、日本一帶有陸封型的鮭魚,至於亞熱帶地區全世界就只剩下台灣有這種不洄游的鮭魚了!」
A寶繼續追問:「鮭魚怎麼那麼厲害?大海那麼大,牠們如何找到出生的那條溪流啊?」
我也讚歎道:「的確,這實在非常神奇,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定論。有人認為鮭魚可能像某些候鳥一樣,能根據太陽和星星判斷方位;也有人認為牠們會感應到地球的磁場,因為每個地區磁場不同,牠們以此來追尋;也有人認為鮭魚的鼻子非常好,因為每條河味道不同,所以追蹤著童年的味道回家。曾經有實驗發現,用來自牠們小時生長的溪流的水灌入鮭魚鼻孔,牠的大腦會有特殊的反應。不過這些理論都只是猜測,沒有人敢說答案到底是什麼。」
看著AB寶訝異的張大著嘴,我繼續提醒她們:「其實鮭魚返鄉最大的挑戰還不是找路而已,而是路上有許多的危險等待著牠們。從大海要進入陸地之前有大船在捕捉牠們,等到進入陸地溯河而上,要花多大的力氣逆著河水往上前進,而且一路上有急流、瀑布、水壩這些環境的障礙。妳們都溯過溪,人類有手有腳,有繩索等工具,要溯溪都非常困難了,何況沒手沒腳又沒有工具的鮭魚要越過一個又一個的瀑布往上走,實在非常不可思議。而且天上還有猛禽要抓牠,溪邊有熊與水獺等著牠,更可怕的是人類。人類利用鮭魚這種沿著固定路線往家鄉走的天性,在牠們必經的河段搭網圍捕,使得牠們的返鄉之旅變成死亡之旅呢!」
A寶很驚嚇:「這太殘忍了,人類怎麼忍心捕捉這麼辛苦又偉大的魚啊!」
我安慰A寶:「有些國家已立法規定,當鮭魚進入陸地溪流時,就不能再捕捉。不過還真的可以說牠偉大呢!因為鮭魚進入陸地後少則數周多則數月,完全不再進食,所有生命力全都耗在往上游衝刺,到達牠出生的地點時產下卵,然後立刻就死掉了,實在很感人。」
魩仔魚也要游回媽媽生長的地方
B寶忽然想到:「我們讀的成語有提到,鯉躍龍門。我知道龍門是個大瀑布,既然牠會翻躍瀑布,那麼鯉魚是不是某種鮭魚啊?」
我哈哈大笑:「鯉魚不是鮭魚,但是我猜測可能是古人觀察錯誤,把鮭魚誤認成鯉魚了!不過我們小時候課本有讀到一個故事,說是有個偉人小時候在溪邊看魚逆流而上,因此立下大志,長大後就成為民族救星,我相信他看到的應該是像鮭魚這一類洄游性的魚吧!」
A寶也想到一個問題:「我記得海水魚不能在淡水生活,淡水魚也無法在海水中,那麼鮭魚怎麼辦到的?」
我讚許A寶發現這個問題:「妳能發現這個不同,非常好。的確,其實不管是鹹水魚或淡水魚,身體內鹽分的濃度都一樣,大約是一%,而海水的鹽分濃度約三%,淡水的鹽分當然是少到幾千分之一。通常不同的魚會利用不同的器官調整吸收水分與鹽分的比例,保持身體濃度的恒定,因此這些往返淡水與海水的魚類,會依狀況分泌特別的內分泌荷爾蒙,來增加或降低從鰓或體表進入體內的水分。」
B寶也追著問:「你說過這一類的魚,那麼還有那些像鮭魚一樣會洄游的魚?」
我回答說:「其實還滿多的,我們以前曾經到花蓮長虹橋附近看數以千萬計的小螃蟹正在溯河洄游,鰻魚、魩仔魚,也都是洄游性的魚。那些很小隻就被我們抓來吃或做成小魚乾的魩仔魚不是一種魚,而是很多種幼魚的通稱,包括了大吻鰕虎、褐吻鰕虎、日本禿頭鯊等等。不同的是,鮭魚是長大才洄游,而這些魩仔魚在還是非常小的小魚時就開始洄游,也就是與鮭魚相反。牠們出生在海邊,然後往陸上溪流前進,在陸上長大。這些這麼小隻的魩仔魚群遇到水潭就游泳,遇到瀑布牠們沒有能力跳躍,就一分一釐地攀岩往媽媽生長的地方前進。從花蓮秀姑巒溪口洄游上溯的魩仔魚,可以游八十多公里到中央山脈裡的溪呢!」
A寶有點不忍心:「為什麼鮭魚一定要回到出生地才產卵?魩仔魚非得要找到媽媽生長的地方?」
我聳聳肩:「我也不知道,不過牠們真的是非常浪漫又非常執著的生物啊!」
AB寶同聲說:「我們以後不要再吃魩仔魚與鮭魚了!」
【和孩子聊聊天】
1. 為什麼有些魚需要洄游完成牠們的生命史,有些魚不需要呢?
2. 櫻花鉤吻鮭因為棲地自然環境的改變,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你是否也經歷過環境改變,而必須改變生活習性的例子?
【野人文化: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李偉文的200個環境關鍵字】授權轉載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爸媽必學6招開學收心操,避免孩子開學症候群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