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懷孕與教養 » 跟同齡小孩上課才對?關於混齡編班的家長迷思

跟同齡小孩上課才對?關於混齡編班的家長迷思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小寶出生以後,大寶的人生也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不總是快樂的。

有一天,桃樂比和巧虎一起坐在公園裡訴苦,桃樂比說:「我們又不是自己選擇要當大哥的!」(可愛巧虎島)

大寶經常抱怨「為什麼小寶弄亂的、亂丟的玩具,都要我來收?」當然沒人會要求她收拾,但是會「拜託」她收拾,帶著小寶一起收;大寶雖然嘴上抱怨連連,但也愈來愈有家姊風範,我們從不吝於稱讚她。有的時候覺得這好像是身為兄姐的無奈,但看著小寶一路模仿大寶的成長過程,又覺得這是身為兄姐的一種天命和祝福。

小寶下課後經常和大寶的同學玩在一起,一年來他們看著小寶學走路、學說話,都很關注他,不是拖著他到處逛校園,就是輪流抱著他玩,猜他有多重。小男生喜歡玩球,他們也樂意和小寶一起玩,即使他丟不準、跑不快、耍無賴,大家也會容忍他,幾乎沒人會有異議。

仔細觀察在家裡排行老大的同學,對小寶尤其多點耐心,更懂得呵護小寶也對他更多寬容,和沒有兄姐的孩子把小寶當成活玩具的對待迥然不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家裡排行老三的小班同學(他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喔),也能像個大哥似地耐心帶領小寶玩球,教他技巧,還會排擠其他同學讓球給小寶呢!

最近又是招生入學的季節,每年照例要聽幾場家長說明會,一講到公幼的混齡編班或蒙特梭利教學方式,總免不了有家長發問質疑混齡編班是否不利較幼小的孩子(或拖累較大齡的孩子)?

校方的回答雖然很制式,卻是少子化年代的家長很少思考或嘗試接受的觀念: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扮演固定的角色,可能是兄姐、可能是老么,也可能是排行中間;於是當兄姐的沒當過弟妹,當弟妹的不懂怎麼做兄姐,混齡讓他們扮演弟妹,也扮演中間的孩子,也有機會當兄姐

不到2歲的小寶沒有機會當哥哥,不過在身邊眾多3-5歲兄姐包圍之下,也造就他為人慷慨大方的性格,所有的玩具都樂於分享,鮮少看他霸佔不肯放手,他也非常喜歡交朋友,對主動示好的哥哥姊姊十分熱情。反倒是大寶覺得無聊的時候喜歡搶走小寶手上的玩具,然後一大一小上演全武行。

有一天跟老師聊起大小寶,自身也排行老大的老師哈哈一笑說:「每個老大都會經歷負責幫弟妹善後!這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可不是嗎?將來出了社會,和各種不同年齡的人一起工作,能穿梭期間游刃有餘,也是很重要的領導特質啊

延伸閱讀:大寶沒有『應該』二寶也沒有『理所當然』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拖油瓶手記

媒體人、公關人,現職為馬麻,最喜歡這個身分,豢養一對姊弟。
由於生養一個不容易,再生一個更猶豫,因為身邊許多親友面對是否再生第二胎苦惱抓頭,於是寫下家有大小寶的酸甜苦辣,以及姊弟培養手足情感的妙趣橫生,還有每天一打二的錦囊妙計!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