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披麻帶孝?」師娘:孝服或黑袍都盡孝
作者\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
師娘分享這些年來在殯葬界的點滴,有故事、有生死、有禮儀風俗,希望帶著大家用新思維來了解舊習俗。
“親視含殮,遵禮成服”,是我們在訃聞上會看到的語詞,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就是,當家中有長輩往生時,當所有的初終儀軌及程序完成後,晚輩們就要按照自己的血緣順序穿戴不同級別的孝服及孝誌。
延伸閱讀:離婚後沒辭祖,好姻緣不會來?
除了示喪、示哀及盡孝之外,孝服在整個喪葬儀程中是重要的其中一環,是識別家眷輩份、規劃喪禮祭拜流程的依據,傳統的孝服分為麻、苧、藍、黃、紅,俗稱五服,不同的輩份有不同的材質、顏色與樣式,已娶、未娶,已嫁、未嫁,喪父或喪母,都有不同的孝服識別。
即使在喪葬禮儀現代化與精緻化的現在,一切喪葬事務都可交給禮儀公司的時代,中南部仍偶而會遇到堅持遵守傳統自己親手縫製孝服的家眷。
除了傳統孝服之外,現代有越來越多的喪家選擇穿黑袍來取代傳統孝服,由其北部的比例較高,黑袍的由來是源自於佛教文化,傳統孝服的優點是輩份識別度完整,而黑袍的好處是整齊統一,沒有性別及階級的分別,所有家眷都平等,但是只能依照手臂上的佩戴的孝誌做大致的區分,家眷輩份的識別度較弱。
延伸閱讀:米斗只給孝男捧?男女平權家人同心不傷心!
傳統孝服和黑袍各有其優點,也各自象徵著傳統儒家思想及佛教文化,但只要我們能瞭解其中的文化及涵意,不論選擇穿傳統孝服或黑袍,都無損治喪家屬盡哀、盡孝的心意。
《完整影片版》
【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授權轉載
這篇文章對您是否有幫助?
這篇文章對您是否有幫助?
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
大家都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