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一起打造旗美的「小鄉會客室」

一起打造旗美的「小鄉會客室」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文/高永興

 

小鄉社造志業聯盟,設立於高雄市旗山區,長期關注於高雄的旗山、美濃、內門、六龜、茂林、桃源、杉林、甲仙、那瑪夏九個行政區,也就是在地人習稱的旗美地區。旗美地區也包含了三個原住民行政區,匯集了布農、魯凱、南鄒、客家、閩南、大武壠、西拉雅等族群,近年也新增了許多新移民、移工,可以說是所有高雄的族群都匯聚於本區。

 

(圖說: 山村返家路影像培力營 。)

 

高雄旗美地區原本就面臨著青壯年人口外流、在地人口快速老化等議題,更遭受到2009 年莫拉克風災的重創。慶幸在風災重建後,有一群重建工作者留下來在地紮根,也從單打獨鬥發展成彼此的互助協力,與在地30幾個社區組織和公益團體,共同推展社區互助,並兼顧在地文化傳承、產業發展,與相互學習的生活模式;社區工作者走過莫拉克風災的歷練,從素人成為一群能洞察需求,能有效運用資源,和具備組織管理能力的專業社區工作者。

 

災後延續營造美好生活的力量

2014年,政府部門宣告莫拉克風災重建工作正式結束,重建資源的挹注也告一個段落,這群共同歷經重建的工作夥伴們,決定成立「社團法人高雄市小鄉社造志業聯盟」(簡稱小鄉社造志業聯盟),以連結更多的在地社區工作者、社區組織、對地方經營感興趣的年輕人,來延續營造美好生活的力量。

 

(圖說:社區師資巡迴,美濃健走杖活動。)

 

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在以往多以駐點方式深耕各社區,透過長期的、跨界合作與創新計畫,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包括以「120公分的角度」影像紀錄活動、跨社區合作的「社福小聚」、以及面向志工和社區工作者的「三好五感舒適照顧」等計畫。

 

以「小鄉會客室」為基地互助共好

伊甸基金會與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合作推動的互助共好計畫,將會是以「小鄉會客室」為基地,以小鄉社造志業聯盟的成員為核心,再邀請和連結鄰近的公益團體,為旗美地區居民打造一個如「客廳」般的共享空間,讓「小鄉會客室」成為一個兼具創新試驗、培養社區人才,和推展互助照顧的共生基地。

 

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已連續多年舉辦旗美地區各社福組織之交流聚會,包括109年建立各社福組織間的夥伴關係,促成跨組織方案合作;110年邀請社區組織加入,使社福組織及社區間得以互相了解、認識,進而促成社福組織與社區的業務合作,使福利服務深入在地;111年著重於引介隱藏於社區中的各式講師、活動、友善場域等資源,讓在地公益團體在辦理課程或活動時能更加貼近在地的需求;112- 113年則以工作者的自我照顧為主軸,持續分享長期經營的在地資源網絡給相關的社福組織運用。

 

(圖說:影響力報告書培力。)

 

隨著居民需求的多樣化和組織影響力的擴展,「小鄉會客室」將會成為一個更具整合性的資源平台,結合小鄉的社會資本與當地資源,深化社區連結、促進資源共享和人才培力,全面回應大旗美社區的需求,進而實現不同社區和群體間的共生共好。(本文作者為伊甸基金會象圈委員)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5. 04.18   NO.458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伊甸基金會

已故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