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不再分內外,外公外婆正名成功!往後統一叫「阿公阿嬤」

不再分內外,外公外婆正名成功!往後統一叫「阿公阿嬤」

阿公阿嬤,外公外婆 正名,教育部國語辭典,王婉諭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立法委員王婉諭在臉書上發文,提到自己曾在去年10月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教育部在近日作出回應,其中最讓她滿意的改變,就是爸爸的父母與媽媽的父母不再有稱謂之別,統稱「祖父祖母」或是「爺爺奶奶」。

王婉諭在發文中表示,使用者多為國中小學生的教育部國語辭典,裡頭卻有許多含有性別歧視的字詞解釋,例如,「男不男,女不女」,在字典中被解釋為:言行舉止、裝扮和生理性別不合,多含貶義。而「家庭主夫」,則是「戲稱」取代原家庭主婦責任的男性。

除此之外,「賣淫」、「花痴」、「老處女」、「潑辣貨」、「發騷」等等,解釋中都載明多指女性,或是多含貶義。另外,關於媽媽的父母、爸爸的父母有內外之分的解釋,也被要求修正。

推薦閱讀遭同學稱「花瓶姐姐」,面對性別歧視該如何自保?

在過去,台灣人的習慣是爸爸的父母要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但媽媽的父母,卻要稱「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多了個「外」字其實讓不少孩子覺得很困惑,不知道為什麼同樣都是長輩,卻要有內外之分。

這次教育部針對這部分作出解釋修正,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如今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也不只是對「父親的父母親」,也同樣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而阿公/阿嬤,也調整為「對於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的稱呼」。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不知如何向孩子解釋「為何有內外之分」的問題的時候?如今不管是爸爸的父母、媽媽的父母,都一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就好囉,因為相信不管是哪邊的祖父祖母,對於孫兒的疼愛都是不會改變或是減少的!

推薦閱讀「隔代教養的焦慮」為何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27
推薦閱讀

🎉Naruwan台東娜路彎三館聯合住宿,貼心幫您準備好省錢計畫,2大2小(3大)含早餐$2699,效期到明年6/30,續住第二晚只要$2200,享有戶外泳池、溫泉SPA、賽車、兒童遊戲室,連寵物房都免費,媽媽經獨家送志玲姐姐有聲書,到台東這檔別錯過!!!

想慢活來台東是最好的選擇,一年四季準備好不同活動讓您感受,娜路彎準備好了,你準備好了嗎?娜路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