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不守班規就扣一分,孩子的好壞由分數定義,好嗎?

不守班規就扣一分,孩子的好壞由分數定義,好嗎?

不守班規就扣一分,孩子的好壞由分數定義,好嗎?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何翩翩

我記得有一次陪小六的兒子去班聚,發現他們班很特別,雖然男生女生剛開始分開坐,但最後也非常開心的聚在一起玩牌、講笑話。上車後,兒子忽然有感而發的告訴我:

「媽媽,如果是以前中年級,我們才不跟女生玩呢,但是現在很不一樣。」

「對呀我也有發現耶,你們班男生女生會一起玩,為什麼呢?」

「是因為上次的壘球比賽啊,後來女生還哭了。」

「上次五年級的班際比賽嗎?你們不是很可惜以一分之差在首輪就輸了嗎?」

「女生那時並沒有哭,我們是輸給最後冠軍的那班呢!而且我們不知道原來比賽規則是只比兩局而大意了。其實一開始大家就都很不看好我們班,還說我們會慘敗,結果並沒有。」

「所以你們女生不是因為這樣哭了嗎?」

「不是,是因為比賽完之後我們責怪女生,老師知道之後安排了一場男生和女生的壘球大賽,結果女生還是輸給我們男生,然後她們就哭了。」

「所以你們發現了她們很努力嗎?」

「嗯,她們還自己約週末拚命練球,那次比賽之後,我們班男生和女生的關係就變得很好了!」

我邊開車,邊在心裡默默讚許著他們的老師,不用責罵、高壓、說理、嘮叨去處理這樣的議題,而是要孩子們看到彼此的努力。能遇到這麼用心又專業的老師,真是兒子的福氣!多一點包容與善意,就能改變很多事但就讀公立小學的我們,也不是一路都這麼好運的,記得曾看到網站上一位小二媽媽的求救信,內容是關於她孩子班上一位輕微過動的同學。

這個同學是弱勢家庭,由阿嬤撿資源回收維生,但這位媽媽因為同學影響了自己的孩子,而後召集了四位家長一起和學校與這位阿嬤談判,要求這個同學轉班,阿嬤當然淚流滿面不知所措。我看完之後內心非常悸動,雖然自己是教育工作者,但其實在陪伴兒子們長大的過程中,辛酸的歷練可沒少過。

首先湧入腦中的,就是老大小一時在學校的痛苦回憶。在小一結束前,老師親自撥了通電話給我,告訴我:「如果你們家不做些什麼(轉學),開學後的家長日,其他家長會對我們做什麼就不知道了!」讓我驚訝不已,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一位台北市公立學校的老師嘴裡說出來的。

我們轉學後,聽說那個班陸續被老師及一群家長逼走了六個「會惹麻煩的孩子」,我們家是第二個,讓我有些後悔,當時是不是應該挺身而出為孩子們發聲,甚至打電話到教育局反應,而非懦弱的選擇轉校。

學習,親師關係,過動

好的老師,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而轉學後的老大有一天回家告訴我,他被同學提名競選班上的模範生,雖然沒有當選,但當我聽到時,真的是有想掉淚的衝動。這中間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真的很感謝新學校與老師願意給老大機會,願意管教與愛同時進行,讓我和孩子又重新有了信心。雖然孩子還是不完美,但終於又看到屬於他的美好。

弟弟小二時遇到了一個傳統型的老師,這位老師當時在過年前發了一封嚇死我的簡訊,讓我二話不說的趕到學校找老師開會。簡訊內容大致是:「他上課常在玩自己的東西,很不專心,結果這次是把彩色筆組成槍,老師請他交出來,他不但不交,當老師伸手去拿時,他還不肯放手⋯⋯」唉,想也知道老師會這麼火大,這樣的情形絕不是只發生過一兩次。

在發洩完長長的故事之後,老師順口說了句:「我們班上只要不遵守規則就會被扣一分,扣一分要罰抄一次課文,到現在為止,他已經被扣了『82』分了,不過我想他也不可能抄完,就隨便他好了,我也沒再要求他抄⋯⋯」聽到這裡,我大概知道兒子為什麼會如此自我放棄,常常和我說不想上學了。

每過一陣子老師都會在大家的聯絡簿上貼出全班計點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雖然沒有具名,但想必大家都知道最低分的就是他(因為都記在黑板上啊),兒子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是用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大家的眼光呢?我當下承諾,請老師給我們一個學期補完這82遍的課文。因為我相信兒子寧願被懲罰也不願意被放棄。但我沒有想到的是之後的兩個月,兒子會被這82遍課文壓得多沉重。

好不容易功課寫完了,想輕鬆一下,我們就會問他:「不是說過每天至少要抄兩課嗎?請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課文抄完了嗎?」不過才七歲的兒子要面對的,是感覺永遠都寫不完的課文。

兩個月後,弟弟真的拚了30多課的課文,小二下學期開始,他在班上的表現穩定不少,因為他真的抄課文抄到怕了。但慢慢地我也發現他變了,下午和家教老師與同學在一起時、回家後都變得陰晴不定而且非常易怒,一點小事就暴怒到家教老師很難處理。我只好再帶著他去找市立醫院我最信任的翁菁菁醫師聊聊,醫師聽完我轉述他在學校的情況之後,安慰我再撐幾個月就要升中年級換班了,請我稍微和老師溝通一下,然後請弟弟多忍耐,也要我告訴他我懂他的心情。

而說真的,午夜夢迴時,我自己也偷偷掉了不少眼淚。我試著和老師分享醫師的觀察,老師顯得非常訝異,因為她覺得在教室的兒子進步很多。接下來的處理,雖然一開始我打從心底非常不認同,但事後回想起來,我還是應該要感謝老師。老師請我做了一個「行為量表」,每個禮拜貼一張在聯絡簿上。

上面的五個項目像是「上課認真不玩自己的東西」「老師提醒時不違抗,須立刻遵守」等,只要兒子表現得宜就加一分,一分就可以抵掉一課課文。兒子迅速開始累積加分,一個月之後,所有課文已經全部扣抵完,甚至比同學累積正分的速度還快!更讓我驚訝的是,下學期的十位「好兒童」老師居然讓他當選了!

弟弟告訴我時是這麼說的:「媽咪,我告訴妳一個妳聽了『應該』很開心的事情,我當選了好兒童唷!」他在陳述的時候,雖然臉上有著笑容,但卻不是我覺得應該要出現的那種得意與驕傲的笑容,反而好像是給了我們一個交代的感覺。老實說,聽到的當下我的心情真是複雜。

最後一個月我聽從醫師的建議,讓他每週去醫院上「人際溝通」的課程,想幫他找個出口;停掉下午的課後學社,改去只要寫完功課就可以看書的「完全沒壓力安親班」,還告訴他們我們不寫考卷、不參加考試、不複習功課,並增加他喜歡的閱讀時間;加上學校的課文壓力算是全部解除,兒子終於慢慢又恢復成我認識的那個孩子,小二也算是平靜地落幕了。

我曾問過他,最後這段時間到底哪件事最讓他覺得有幫助?他回答:「是終於不用再抄課文了。」雖然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用行為學派的獎懲制,但解鈴還須繫鈴人,還是要謝謝老師最後拿掉了那根稻草,聽說還在全班面前稱讚了兒子的進步(真是有些心虛啊)。

學習,親師關係,過動

推薦閱讀
開學了,還適應嗎?請別抱持「交給學校老師就好」的心態
9個技巧讓你與孩子的老師保持良好互動

如何出版社】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帶你看見孩子的內在需求,讓教養不再卡關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Mella

大家好,我是麒麟雙胞胎兄弟和小諭兒妹妹的媽;目前在蒙特梭利幼兒園擔任園長的工作,曾經在紐約生活與工作了三年,在那裡拿到紐約大學(NYU)的幼教碩士與3-6歲蒙氏教師證。在三子媽與園長的雙重身分之下,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孩子們轉啊轉的,工作與育兒的過程中有壓力、有挫折,但也有更多感動與成長的時刻,願意真誠的呈現給大家,希望這些生活體驗式的分享甚至是自我省思,能讓大家感受到在育兒的路上其實沒有人是孤單的,而只要願意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改變,身為父母的我們就會是收穫最豐富的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