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玩瘋囉!兩項家長都應該要知道的「遊戲管理原則」
作者\葉壯
在管理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上,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出手原則:
一、設定要求
一開始不管,之後發現難管了,結果管不了,這是很多家庭對孩子進行遊戲管理時的真實寫照。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年齡尚幼,而且你也打算開展「親子共遊」,那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與玩遊戲同步進行的遊戲管理。我知道,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有「預先管理」的概念。比如為了讓孩子能輕鬆應對兩三年後上小學的挑戰,就會提前讓孩子識字背書;在孩子還沒產生興趣之前,就為了「培養興趣」而參加各種才藝培訓班;在孩子還沒有同伴社交概念的時候,就為了讓孩子學會「分享」而去參加各種親子班。我個人很反對類似的超前教育,就像把好端端的教育弄成了一條標準賽道上的「軍備競賽」,這是不可取的。
玩遊戲這件事不需要什麼提前的教育和前置的管理,它是件興之所至的事情,前置動作太多並不是好事。你不用讓孩子在玩遊戲之前先接受訓練和規矩,這麼做其實沒什麼意義。儘管預先管理這麼流行,可在大多數家庭中,與玩遊戲相關的管理是「善後管理」和「被動管理」。
對很多家庭來說,孩子一開始玩遊戲的時機不一定能得到控制。也許是過年期間的一次家庭聚會上,大人們忙著聊天,不知不覺孩子跟著堂哥玩了很久;也許是某晚他借宿在鄰居玩伴家裡,偏偏這位玩伴的父母並不介意孩子玩遊戲,所以他玩了個昏天黑地;也許是有一天爸媽都很忙,只能用遊戲來填充孩子閒暇的時間,自然就在相當長時間裡沒有人來管他玩遊戲。
一開始,玩遊戲並沒有帶來什麼肉眼可見的代價,但如果一直不干預,那你很快就會發現情況漸漸失控。父母往往會在此時開始被動地管理,孩子先「失控」,父母才去「應戰」。這個時候,孩子會產生「之前玩兩個小時都沒人管我,為什麼現在突然不可以了」的疑問,反抗和淚水也接踵而至,家長的情緒也可能會失控,管理自然就趨向於暴力化。所以在我看來,管理孩子玩遊戲首選的契機,早也不行,晚也不對:它應該發生在每一次玩遊戲時,這樣才能逐漸把管理要求變成習慣。
在我大兒子第一次玩遊戲之前,我並沒有對他說過任何關於遊戲管理的事情,但是在他第一次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就約定了要玩多長時間。當然,這個時間長短可以酌情變動,但如果你不一開始就設定一個時間的話,你怎麼知道未來該延長還是該縮短呢?況且,如果你不在一開始就設定時間上的管理,那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又憑什麼說服孩子限制遊戲時間呢?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與遊戲的第一次接觸在契機上隨意,但不可以在管理上隨意。對於孩子還沒有開始玩遊戲的家長,上面這條原則很重要。對於孩子已經開始玩遊戲,甚至玩得不少的家長,下面這條原則更有參考意義。
二、遊戲不應該對其他生活要素產生影響
不少孩子在與我單獨談話的時候,當被問「為什麼爸媽會管你玩遊戲?」時,他們給我的回答都是這句話:「因為他們就是見不得我高興。」仔細一想,這其實很可怕,因為父母按理說是天底下最期盼孩子過得快樂的人,但是他們的很多行為,從孩子的視角去解讀,卻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打斷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要保護眼睛、早點上床睡覺、還有沒完成的作業要趕、明天有正事要忙,甚至就是因為他玩遊戲的聲音太吵,或者佔用了客廳裡的電視機。
不管具體的原因是哪一個,對孩子來說最直觀的體驗,就是自己正開開心心地玩著,卻因為家長的介入被中斷了,也難怪會得出上面的結論:「他們就是見不得我高興。」因為對孩子來說,家長的出現最主要的功能和帶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當下的快樂時光要結束了。
所以,當你嘶吼著「都幾點了?還在玩遊戲,還要不要睡覺啊!」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玩不成了」,而不是「真的好晚了,不該玩了」。自然而然,他會反駁,或者假意就範,實際上第二天晚上還是會玩到很晚。
作為家長,我們當然知道此時此刻玩遊戲玩得太久會帶來什麼潛在的問題,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夠意識到。就算我們帶著「遊戲不該干擾其他生活」的原則去管理,孩子也不一定能夠理解這一點。好在,總有比說教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優質的遊戲,並實行有效的管理。

▲今天開始,陪孩子打電玩:認知X社交X創造X情緒調節,用電動遊戲激發四大能力,玩出無限人生!
【台灣廣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今天開始,陪孩子打電玩:認知X社交X創造X情緒調節,用電動遊戲激發四大能力,玩出無限人生!】
推薦閱讀:
我要回應